APP下载

2022年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2022-05-30田大璜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学问爷爷

田大璜

【真题回放】

赏留园,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______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名师题解】

2022年苏州市的中考作文题精致又幽微,一如姑苏园林,既讲究自然山水的意趣,又独具匠心地大隐于市。要写好此命题,一定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方能洞见深藏其中的“学问”。

什么是“学问”?《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权威解释是: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②知识和学识。此种解释是科学的,但非语文(写作)的,更非文学的。语文的解释要求结合语境,文学的解释讲究形象鲜明。审视作文导语,即可见语文所说的“学问”一斑:“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的“学问”在于过程体验与趣味挖掘;“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的“学问”在于事(物)的练习体察与积极实践;“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的“学问”则在于生活中善于见微知著,探幽发微。一言以蔽之,写作语境下的“学问”,并非书本的、教条的、科学意义上的数理化等学科概念知识,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即“真知”“识见”“洞见”,即我们常说的“道理”“事理”。例如,学山水画,“学问”不能停留在染法、皴法等画法、技法层面,而要意识到中国山水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审美趣味,方能领悟绘画的艺术真谛。

学问藏在“哪里”?当然是“物之后,事之中”。写作导语对文题要求补写的对象提示明确,可以是物,亦可是事。因为写作要求里没有具体的文体限制,表达上就可以自由些,可以记物,可以叙事,当然也可以议论抒情。“需要我们用心”这个普通的提示语非常温馨。无论是选择“物”,还是选择“事”,都应该是我们的“专属物(事)”,就是我们曾经在此间投注过情感、静心沉潜其间、有所收获过的物(事)。事是寻常事,物是寻常物,但能无中生有,平中见奇,见人所未见。席慕蓉在海边捡到一只贝壳,由其花纹的精致想到了古代的钱币;由其生命痕迹的精致、一丝不苟,进一步联想到一个短暂又细小的生命,以及这个卑微的生命躯壳里那个固执又简单的心。贝壳这一物体平凡而又寻常,但理趣并存,令人耳目一新。

如何揭开“宝藏”?题目中的“藏”字,不仅是对文章立意“学问”源头的指示,更是对文章谋篇布局的行文要求。这个过程可以是行走于山阴道上,满目美景应接不暇。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每个季节的雨都给人以生命的启示。这个过程也可以是像“剥洋葱”似的,随剥入心,时时见泪点。如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水滴流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也可以是“图穷匕首见”式的卒章显志。如萧乾的《枣核》,作者最后在一颗小小的枣核上发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在一树繁花的背后见证物事、家事、国事的兴衰,并由此领悟生命的意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发现“藏”在“物”“事”背后的“学问”,需要有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过程。

满分作文一

学问藏在遗迹里

江苏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陈思羽

骄阳赤烈,寂静的旷野下,厚实阴冷的石棺中,千古一帝秦始皇长眠于此。在陵墓四周徘徊,各处精致的雕镂和装饰,尽显大秦气象。

“可为何陵地是朝东的呢?”我心生疑窦。

导游故弄玄虚地一笑:“古时秦国位于西部,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为了继续镇守东部,保天下安定,所以坐西朝东!”我的想法竟然与导游不谋而合。

“没错,而且秦朝还有坐西向东之人为主的礼节。”导游微微颔首。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遗迹中的学问通常就藏在角落微观之处,衍生精华,传予世世代代。

走进充满神秘的秦始皇陵,一股阴凉之意扑面而来,冲散了墓外的燥热,周围石墙中夹杂着泥土,散发出历史的气息。游客安静下来,注视着巨石上的石棺。石棺青得令人惊悚,上面刻有图腾,布满整个石棺,显得那棺高大、清冷、严峻,俨然秦始皇端坐在上,凝视众生。“这棺较一般的更大、更厚,这是一个帝皇尊位的象征,还因为它四周充满水银,这样能保护尸体长期不腐。同时水银外浸,导致石棺甚至周围空气含有定量的毒素,防止有人盗墓。”惊愕于导游的话语间,震撼的余波在我胸间荡开:秦始皇陵展现了古人们的聪明才智,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若是被毁,该多可惜啊。

下午,终于来到秦始皇陵最壯观的地方——兵马俑坑。走入坑馆,望不见头的兵马俑整齐地排列着,盔甲上层层泥土干裂开来。每一个俑都不甚相同,有的严肃,有的庄重,有的跪卧,有的站立。血洗战场,尘土弥漫间,盖不住的是他们守卫陵墓的决心。战场上那种肃穆雄壮的氛围,在1号坑内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并非活物,但比真人更多几分刚毅,若不是他们没有颜色,怕是真以为在酣战一场吧!如果这些雕塑带有色彩,真实呈现将士们当年的风姿该多么完美啊!

求识心切,在玻璃道尽头,我向一名工作人员询问,他即刻热情地转头领路,沾染泥尘的蓝灰工作服映入眼帘:“其实兵马俑本身是色彩缤纷的,可惜文物不比时间啊,他们被氧化成单一的古铜色了。”我紧跟那人的脚步,体会着他话语中的惋惜。“你来看,这些机器负责扫描传识,我们正在尽全力还原他们的颜色,想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眼前是一排排“蓝灰工作服”,我嘴角微张,心一抽一抽的,想说些什么,喉间哽住,只咽下一口唾沫:技术人员探讨研究的专注模样令人难以忘却,正如兵马俑坚守着陵墓,他们则呵护着华夏的文明。

遗迹也许无法永远保留,可文化和学问却能因为不断的探索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学以致用,方能行远。行远之力,唯有情智。面对历史遗迹,作者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拍照留念,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观察,去探索。文章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选取身边素材,使得文章读起来颇为亲切。文章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满分作文二

学问藏在棋枰里

江苏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黄易程

“将军!”爷爷高声一喝,紧接着发出一阵顽童般的笑声。那笑声同时也打开了我内心的格局:方寸棋枰,亦可运载如此学问!

爷爷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唯有下棋。他对象棋一往情深。他曾自制棋盘,将薄如蝉翼的纸棋盘封在画框中而弄坏了一幅精美的苏绣,挨了奶奶的一顿骂;也曾把已发霉的木质棋子仔仔细细地刷干净,珍宝似的藏起来。这不,他和隔壁大爷又切磋上了。两个人专心下棋,并未发觉我的存在,因此我得以窥见他们下棋的真面目。高手下棋,往往藏而不露,在缄默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搏杀,连环马、夹车炮,各种招式层出不迭,但即使被逼入困境,他们仍旧镇定自若,调度有方。我不禁深深为弈者风范所折服,当即提出要拜爷爷为师,爷爷也爽快地立马答应。

经过半个月的摸爬滚打,我终于学会了一些基础招式,便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提出要挑战,爷爷居然当即同意。我自恃有一些小本领,便完全没把之前学的定式放在眼里,而是别出心裁地自创了一些下法,我扬扬得意,以求用自以为是的妙手出奇制胜。可爷爷丝毫不慌,嘴角微微上扬,有一种深藏不露的笃定。果不其然,这看似大胆的想法,使我在开局便处在了劣势。爷爷突然以长者的姿态朗声道:“棋有棋规,生活也有生活的规则,所以,在你没能出神入化之前还是要遵守规矩的!”我顿时羞得无地自容。

到了终局,局势仍是不容乐观,我乱了分寸,一不留神被他的连环炮逼入绝境。我面露难色,尴尬地冲他笑了笑。他心领神会,幽幽地说道:“正如我时常教你的,遇困境要学会避其锋芒,善用巧劲,找其突破口。你看,你将这一马一挑,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我恍然大悟。

由于前期的失利和实力的差距,我仍旧败下阵来。我急着嚷嚷不服,请求再战。他却笑着说“且慢”。我猜不到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也只好依了她。只见他又将棋子一颗颗摆好,按照我们原来的下法摆了起来。我不解,他却少有地严肃起来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棋也一样,下棋最重要的是复盘,只有这样才能总结经验,避免在同一地方再次跌倒。”我鄭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复盘这一局,我所获颇多,因为他不只是教会了我下棋的学问,更是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爷爷生性老实,却在此刻迸发出智慧的光芒,他以棋诲人,带我领略深藏在棋枰间的做人的学问。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棋枰如人生,观棋如观人。此文的精彩背后也颇有“学问”:“生性老实”的爷爷教我下棋,一如循循善诱的良师,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相机行事,点到为止。“我”师从爷爷学棋,随时发现棋局背后的学问,亦可谓善学者矣!作者善于从身边琐事寻找写作素材,两次运用《论语》里面的名句,对于文章主旨的提升非常有力。

猜你喜欢

学问爷爷
爷爷变身了
比多少的学问
从“学习之道”到“学问之道”——《劝学》自主学习导引
超市里学问多
不甜不要钱
“一”的学问
冬爷爷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站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