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多媒体技术》课程为例

2022-05-30吕光金陈丽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多媒体技术互联网

吕光金 陈丽燕

摘要:分析了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提出了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基本观点:要突出问题导向,弥补传统纸质教材存在的不足;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重视课程思政;以促进产出为过程导向,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学、思、创、用”四位一体的全新学习模式的教材。以《多媒体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与分析了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路径与实效,以期为其他专业课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新形态教材;多媒体技术;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0-013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教材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专业内涵建设的突破口[1]。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教学资源建设、立体化新形态的教材开发是重要抓手。作为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或教学团队,应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1],充分考虑学习者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努力研发适合兼顾多种教学与学习方式、资源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学习场景的数字化、新形态教材。

1 建设新形态教材的意义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传统纸质教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切实问题。编写的新形态教材在知识上重视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的掌握,在技能上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养上重视专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1.1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新形态的教材能满足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利用移动信息技术与二维码,将数字资源嵌入纸质教材[2],或者出版含微课视频版的教材,以便于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在线上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或复习,解决学生课时不足的困惑。

1.2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举措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同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质量标准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知中提出,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研究、教材奖励与教材创新,包括开展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的研发、试点和推广等[3]。

1.3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符合教学改革方向

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弥补传统教材存在的不足,增强教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师生交流更加便捷顺畅,符合教学改革方向。新形态教材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因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形式多样化,必将更好承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2 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新形态教材的编写与建设进行了研究。樊俊艳[4](2020)认为传统的教材在内容、延伸发展性和编写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提出要做好传统概念的教材与多媒体、立体化教材的匹配研究,教学资源与课本的关系研究,并提出了内容多模态立体化、形式多模态立体化、服务多模态立体化的理念。赵冬冬[5](2021)认为要立足教材与问题导向相统一,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优化教学实践,以教材单元为教学和教研单位,结合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推动教学质量提高。并且提出了教学方式上要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统一。蒋永丛[1](2021)提出,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非常重要,认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新常态。万亚军[6](2020)对“互联网+”时代的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认为一是要结合人才培养要求,精准教材定位,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要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标。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教材建设中推进产教融合,契合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如组建教材建设团队,策划编辑参与讨论,把握教材建设方向,共建教学资源(电子教材、课件、讲课视频、访问链接等)并上传到相应的网络平台。伍孙强[7](2021)从注重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创新微课制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对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技术》微课教学的应用和教材的编写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周代芳[2](2021)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二维码教材出版、使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二维码教材是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数字资源嵌入纸质教材的二维码教材,正在逐步成为高校数字化教材的主流。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就能轻松获取二维码链接后的所有数字资源,满足深度学习的需求。李政[8](2020)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与编写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教材建设的整体推进,需要解决内容的选择、更新、组织结构和呈现等基本问题,活页式、手册式、立体化等新形态教材就是在内容层面对教材进行的创新变革。陈山漫[9](2019)对高校数字教材建设的发展成效、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关键要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要构筑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构建数字教材立体化发展模式与评价机制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形态立体化的教材编写已成为教材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3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策略

3.1突出问题导向,弥补传统纸质教材存在的不足

新形态数字化教材的建设,要突出问题导向,以解决传统纸质教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目标,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形成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播放的数字化教学资料。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门课程的教材都适合编写新形态教材,因此,教学团队要合理定位能力目标与建设标准,科学论证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建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相比于传统纸质教材,新形态数字化的教材有明显的优势:(1)突破了传统纸质教材的内容边界,丰富了教材内容,弥补了纸质教材内容单一、形式封闭的缺陷。(2)体现新形态中的“新”,拓宽传播渠道,增加阅读方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要求,满足教师网络教学的需要。(3)教师可以实时对关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更新维护,解决纸质教材更新周期长,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问题。例如,通过建设数字资源,在纸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内容上增加二维码超链接,学习者可以轻松地通过扫码学习相关视频与教学资源,达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目的,而教师可以随时更新资源上传到教学的平台上。

3.2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重视课程思政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厘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凸显课程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丰富的思政元素,编写一本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人格与创新能力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要科学筛选章节内容,明确教材在知识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二是要确保教材内容与资源的育人价值得到落实。在教材中增加思政案例,这些案例有一定的标准:一是案例比较典型,能反映知识重点与技术前沿;二是案例来自工作岗位或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性;三是案例中有一定的思政元素,如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家国情怀等。

3.3 以促进产出为过程导向,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紧密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教学目标,以促进产出为过程导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精准的课程定位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持续增删、改进教材内容。融入项目化教材设计思路,将课堂基础知识、课外延伸知识、各级各类竞赛、行业需求等内容深度融合,建立“学、思、创、用”四位一体的全新学习模式的教材。即学习课堂知识、思考延伸问题、创新提升作品、应用与服务社会。

4 《多媒体技术》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实践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媒体、会展类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多媒体的相关概念与前沿发展情况,而且要求掌握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应用技能、平台开发技术[10],能够解决多媒体领域的实际问题,会开发正能量的多媒体软件。因此,教学团队在该教材的建设中,以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以促进产出为过程导向,以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培养为抓手,经过反复调研、科学论证,确立了多媒体课程思政元素与章节矩阵,如表1所示。

教学团队突出问题导向,调研确定需求清单,通过梳理、归纳确定改革清单与成果清单,全过程实施了数字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例如,对部分高校的《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相关专业学生的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方式、便捷需求等;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座谈,了解行业工作岗位对该技术的需求情况;邀请思政教师参与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教研会议,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完成电子教材、动画案例、微课、视频等一系列教学资源的建设。具体实践路径如图1所示。

5 《多媒体技术》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成效

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建设完成一本《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新形态教材,收集与绘制了相关的图文素材,完成了课程中所有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录制了主要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而且结合二维码技术,在广益教育“九斗”App、超星教学平台上线。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質量明显提高,小组与团队的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能够自主地设计一些公益广告与正能量的动画宣传片。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评价较高。

学院督导与专业教师多次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普遍认为该课程的新教材思政案例丰富,通过思政案例的讲解、讨论、实践,提升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培养了学生的人格与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坚定了文化自信,实现了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教学团队首次运用新形态教材参与了教学竞赛,所授的《多媒体技术》课程获得浙江省首届“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并获得浙江省首届“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蒋永丛,王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J].科技风,2021(5):85-86.

[2] 周代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二维码教材出版刍议[J].编辑学刊,2021(1):115-120.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质量标准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499/201811/t20181101_353332.html.

[4] 樊俊艳,张晋林.“互联网+”背景下建设多模态立体警务英语教材的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6):99-102.

[5] 赵冬冬,曾杰.“互联网+”视域下跨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研究——兼议“三个课堂”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21(2):97-104.

[6] 万亚军.互联网+时代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建设实践与思考[J].采写编,2020(6):149-151.

[7] 伍孙强.微探“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技术微课教学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46):226-227.

[8] 李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涵、特征与编写策略[J].职教论坛,2020(4):21-26.

[9] 陈山漫,李强.高校数字教材建设难题破解与立体化开发[J].中国出版,2019(5):31-35.

[10] 吕光金,芮廷先,王宸圆.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0):170-171.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多媒体技术互联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