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时代,展现中国智慧

2022-05-30吴正兵李白羽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科技

吴正兵 李白羽

6月5日,“神舟14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又一次成为全球焦点,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这一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却还只是2022年中国航天计划的六分之一!

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

从“神舟14号”到“福建舰”,空、海两大领域的开花是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这一国家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众创时代,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而纪录片《智慧中国:前沿科学》就探讨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创新科技,如何以破纪录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如何让那些古老的智慧焕发新生。该片通过对话中国顶级科研团队,探访尖端科学实验室、科研机构,解读中国科技革新浪潮;通过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向世界讲述中国科技强国的故事。

备考价值

纪录片记录了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与“科技强国”“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相关联。同时,这部纪录片还展现了很多科学家突破和助力科技发展的闪光时刻,科学家们的讲述能够为“奋斗”“创新”“突破”“工匠精神”“自我价值”等主题提供丰富的素材。

科技创新

主题金句:当今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想在时代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主题素材

迟楠教授和她的“Lifi”

当下,人类早已不满足于灯光仅仅用来照亮整个世界,一种颠覆传统观念,寄望用灯光联络整个世界的技术应运而生。这种利用可见光来传输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技术被称为可见光通信(VLC),又名“Lifi”。

在这第六代移动通信的全球科技赛道上,一场无声而又激烈的大赛正在进行。你追我赶,相互超越,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又一次在这场拉锯战中暂居首位,其中的领跑者,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迟楠教授。迟教授介绍,lifi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新技术。简单地说,给LED灯泡装上微芯片后,可控制其每秒数百万次闪烁,光亮表示“1”,光灭代表“0”(二进制的数据)。由于频率太快,人的肉眼无法觉察,但光敏传感器却可以接收到这些变化,并快速将灯光信号编码后进行有效传输,然后通过特制的接收装置,读懂了灯光里的“密码”,就可以高速地传输了。

在这个领域,中国与全球同步起跑。在2013年10月11日,英国爱丁堡大学哈斯教授团队交付了第一台lifi技术的产品,同一时期,迟楠教授带领的团队也研发出了样机并研发出了3.75Gb/s的离线数据传输速率,接下来的几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继赶超,直到2020年,迟楠教授带领的复旦团队的可见光通信离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0Gb/s,这一纪录保持至今。

超级有轨电车

从上海繁华而喧嚣的街头到北京各种类型的加工廠,每年都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技术创新,而轻轨电车无疑是最近最火的一种。中国科学家正在研发的超级有轨电车有望十秒钟充电,可行驶十公里的路程。

该项创新技术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舒缓和解决能源的大量消耗、交通的严重堵塞和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还世人一片碧空。

素材延伸

在创新创业中成长的“00后”

李晨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20岁的他,一边学习深造,一边创新创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长期关注环保产业的李晨,了解到目前国内锂电池废水处理常用的MVR(蒸汽机械再压缩技术的简称)在控制流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他决定结合自己所学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在锂电池废水处理这个领域进行创新创业。

在家人和学校的支持下,李晨组建了创业团队,专门针对MVR技术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在技术攻关中,他们不但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项目开发中,还在与学校、行业顶尖专家的交流咨询中不断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能力,最终研发出了国产化率超过70%的锂电池废水处理MVR工艺智能控制系统。

这一系统受到市场欢迎,近一年时间内签订的销售合同金额就超过了900万元。

在李晨和他的创业团队成员眼中,这次创业和科技创新是成长的“催化剂”,他们希望在未来的追梦路上,继续保持创业的初心,不骄不躁,用环保的理念、智能的科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护航绿水青山。

运用示例

我们在创新和挑战中成长,在厚积薄发中实现价值。大学生李晨就是这样做的,他学以致用,创新锂电池废水处理系统,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创造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因为行胜于言——前有袁隆平院士培育出“东方魔稻”,用科技创新实现温饱;黄旭华攻坚克难研制出核潜艇,用科技创新实现自强。未来也会有无数青年像他们一样,用一腔热血,去探索,去创新,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进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姚颖

合作共赢

主题金句:合作是人类生存互利共赢的途径,决定了人类发展的高度。合作共赢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凝聚了各国的力量,集中各方独有的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更好的未来。

主题素材

“怀柔一号”

“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可以引导国际望远镜进行联合观测。2021年11月5日,“怀柔一号”卫星通过快速发布的观测警报,不仅首次成功触发了美国航空航天局雨燕卫星的伽马射线新颖观测机遇紧急存档器系统,使其找到一个未自动触发的伽马射线暴,并引导俄罗斯MASTER地面光学望远镜进行了后随观测。该结果验证了“怀柔一号”卫星快速引导空基和地基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的能力,标志着“怀柔一号”卫星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运用示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在千年前已然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即合作的意义,胜过天时地利,是最具能动性的共赢途径。大海因为有了浪花的涌动而更显波澜壮阔,浪花因为有了大海而变化多姿;团队因为有了成员而一步步向前,成员也因为有了团队而能够展现自我。“怀柔一号”引导了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天体观测合作,令多国的研究获得新进展。“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令我们取长补短,让我们达到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的境界。——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花雨汐

素材延伸

中英合作出版童书

我国童书近年来日益受到国际出版业的关注,一批经典中国儿童文学作品陆续被英国及欧美主流出版社引进并推出外文版。2022年伦敦书展上,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薛涛的《砂粒与星尘》英文版版权授予英国卡兹班出版社。英国华裔儿童插画家郁蓉绘图的儿童绘本《舒琳的外公》前不久入围2022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短名单。谈到如何应对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中西国际合作项目策划人刘晓爽表示,只有了解国际读者,才能用最容易吸引读者的形式阐释中国文化特色,这是最重要的。要应对跨文化传播的挑战,需要将优秀的故事与翻译、视觉表达及读者兴趣结合在一起,才能扣动海外读者的心弦,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守护地球

主题金句: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等问题越来越严峻,守护地球变得越发急迫。我们应携手应对诸多领域的挑战,守护家园。

主题素材

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黎志康团队培育出的绿色超级稻,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的特性,可以在众多恶劣环境中生长,甚至能存活于无水环境,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的水稻新品种;高彩霞带领团队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既抗病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系。这项研究对经典遗传改造难以实施的多倍体复杂基因组农作物的改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素材延伸

从“北京蓝”到“全国蓝”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今年我国继续沿用“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宣传主题,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順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面对全球生态治理的困境,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从“北京蓝”到“全国蓝”,从拯救濒危动物,到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实现野外回归,生态治理成果有目共睹。2021年,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群成为世界级“网红”。从北移到南返,象群一路游走,各地政府与民众一路精心管护,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世界;东营“道路让白鹭”的故事也传为佳话,为保护树林中栖息的6000多只白鹭,当地政府修改建设方案,将道路北移,附近油田设施也进行了联动迁移;在宁波附近海域,经过20个小时的生死救援,一头长达19米的搁浅抹香鲸被送回大海……这些故事,都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映照。

运用示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自然与我们息息相关,共生共存,我们在急速发展的时代面临许多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有守护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大责任。“世界地球日”有设立的必要性,它警醒我们敬畏生命,提示我们尊重自然;在世界范围内拯救濒危动物,令生态更加平衡,世界物种多样性得以维护;同时发挥我们特有的创新能力,让一些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黎志康团队培育出绿色超级稻,高彩霞团队研发出既抗病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系……这都是我们做出的努力,为了自然,为了人类,为了未来。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我们共同的宝藏,每一处风景,都源于自然的给予,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守护。——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徐馨艺

大国担当

主题金句: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递与世界携手合作的决心,彰显了大国担当。

主题素材

开放“中国天眼”让人类看得更远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中国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即如在天文领域,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大大拓展了人类视野。为了帮助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秘浩瀚宇宙,我国决定将FAST射电望远镜等尖端设备的研究数据向国外同行开放,同时与国外专家开展合作研究。

素材延伸

中国无私援助展现大国担当

2022年6月22日阿富汗发生二十多年来最严重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阿富汗的友好近邻和真诚朋友,中国对阿富汗人民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第一时间宣布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第一时间将承诺的援助物资全部交付。中国无私援助有效帮助困境中的阿富汗人民,是对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友好情谊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行动,体现了真正的大国担当。

为确保有关物资及时送达灾民手中,中方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在两周左右时间里动用多架次运-20运输机和商业包机将援助物资运往阿富汗。在阿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也积极伸出援手,自发购买药品、帐篷等,自筹资金运往灾区。他们纷纷称赞:“中国援助来得正是时候!”“我们要感谢中国人民!你们是我们的好邻居!”

运用示例

短短的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贯穿了古今。生活中,很多都是没有界限的。我们倡导科学无国界,音乐无国界,文化无国界……所以我们实施对多个国家和组织的抗疫援助;将FAST射电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等尖端设备的研究数据向国外同行开放;第一时间宣布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我们同处一个世界,同享太阳的恩泽,共沐月亮的光华,就已经决定了一件事:我们应当关爱彼此。“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我们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世界携手同行,以大国担当彰显大国温度。——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严惟懿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科技
点亮科技之光
科技向善
科技赋能未来
韦地科技
笔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来科技之花开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