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是一种用利斧修正偏见的仪式
2022-05-30白喆
白喆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随之而起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到底该不该读名著。在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中,大段引用了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情节,这也让很多没有看过此书的考生叫苦不迭。那么,究竟该不该读名著?
笔者的看法是,名著作为中国文化的结晶和瑰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欣赏并且学习的。(开头两段,作者以设问的方式,对“该不该读名著”的问题,予以明确的肯定的回答。第一段从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大段引用名著《红楼梦》的情节说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与重视。)
于名著本身而言,之所以被称为名著,肯定是因为其有着大部分书籍没有的深刻见解和高雅情趣。举例来说,中国传统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每一部都蕴含着当时时代的精神内涵和社会发展规律,并佐以发人深省的文字叙述出来。如果说人们读书是为了感受美,那名著就是藏于卢浮宫博物馆里《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得来的,但却是当之无愧最典型、最经典的。所以名著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去探索和思考的事物。(首先对“名著”本身的价值进行简要阐述,“其有着大部分书籍没有的深刻见解和高雅情趣”,用《蒙娜丽莎的微笑》来比喻名著的经典价值,十分恰切。)
于阅读者而言,名著在生活中承担的地位是举重若轻的。罗翔老师说过:你不需要记得你三天前的菜单,因为它们都已变成你生长的养分。看书也是如此,我们只需要去读,慢慢就成了我们的养分。开头提到的《红楼梦》,高三的学生中,能够真正参透这本书的,寥寥无几,但如果曾阅读了这本书,知晓其中的情节,对写作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治疗自己愚昧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才能培育我们的谦卑。阅读本身就具有一种悖论性,我们因为无知而阅读,阅读后更知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的无知,就像苏格拉底所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所以对阅读者而言,读书,尤其是读名著,是用一把利斧劈开自己的内心,从而修正偏见、挑战自己的一种仪式。(其次从阅读者的角度,剖析阅读名著的积极作用。多次引用名言予以佐证,既照应首段高三学生阅读《红楼梦》的作文命题,又以“读名著,是用一把利斧劈开自己的内心,从而修正偏见,挑战自己的一种仪式”来回扣题目,譬喻新颖,催人警醒。)
于社会而言,身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被裹挟在信息洪流之中,性价比,高效率,都是用来追逐的工具,花费在一本书上的时间似乎过于珍贵且低效。但是,随着人们读书意识的觉醒,社会中涌现出来一批批鼓励人们阅读的活动,比如线上读书会,无接触交换书籍,世界读书日书籍流浪计划等。正所谓有需求才会有生产,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扩大了自己的缺陷,通过阅读正视自己,认识世界,体会生命,那么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也就成为了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状态。如果每个人都拥有宽博的视野,圆钝的态度,谦卑的姿态,那像唐山打人、网络暴力此类事件就不会发生。所以,阅读名著,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指南。(接着深入一步,从社会层面进一步分析阅读名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读书的过程”视为一种“成长的过程”,“生命中最美好的状态”,“阅读名著,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指南”,这些分析,高屋建瓴,令人信服。)
所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不应缺少,最应去享受的过程,如果只用能不能读懂来诠释读书的意义,以偏概全,不如多多去读一些真正的好书,再来考虑这个问题。(结尾引用名言,再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简要收束全文。)
评点
“读名著是一种用利斧修正偏见的仪式”这一标题取譬新奇,观点犀利。全文即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论述,层次清晰,逐层渐进,既有思路,更有思想。从名著本身,到阅读者,再到社会,对名著的积极作用分析透辟,把阅读名著提到“生命中最美好的状态”的高度,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高度。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