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5-30严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严磊

[摘           要]  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扩大、数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众多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传统单一灌输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这一课题刻不容缓。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路径,旨在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77-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扩大、数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众多挑战。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大学生破坏中国发展的意图日益明显,西方腐朽的文化和错误价值观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大学生的“三观”影响不可低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再加上部分大学生由于思想政治立场不坚定,从而导致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传统单一灌输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这一课题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高屋建瓴,为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挑战。本文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旨在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简称,分别从育人主体、时间维度和学生发展三个角度实现育人目的。

(一)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主要是从育人主体范围角度而言,传统的思政育人队伍是指高校中具有思政育人职责的教职员工,主要包括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全员育人主体的范围是指具有育人功能的一切力量,包含高校职工、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高校职工除具有思政育人职责的教职工外,还应该包含专业课教师、研究人员、各级各类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乃至后勤管理服务人员[1];社会育人主体主要指社会优秀人物模范、优秀毕业生、成功校友等,通过树立正向榜样、先进事迹宣讲等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家庭成员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育人主体,其育人作用不可忽视,家庭成员通过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家庭的育人作用超过学校;学生本人也是重要的育人主体,学生本人通过朋辈帮扶、正向示范引领影响其他同学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起到育人功能,由于学生之间没有隔阂、没有代沟、没有戒备,育人效果显著,所以高校除了抓好课堂主渠道,还应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育人功能。本文研究全员育人的范围主要是从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育人队伍出发,是高校中所有人员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育人作用。

(二)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主要是从时间维度而言,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2]。意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长期性原则,从入学开始到毕业整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学生在不同阶段展现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连续动态的教育行为,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靶向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生生活和职业交友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包括课上、课下、课余等各个过程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主要是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强调育人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育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措施、路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重维度培养学生,构建“思政”格局[3]。从空间维度来看,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是有效路径,提高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除了学校之外,还应重视家庭育人场所,将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纳入思政教育的体系中,充分发挥家校联动的教育功能;社会场所,要净化社会风气,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正向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本文研究主要是从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载体开展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思政教育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大力推行,但是在实际落地推行的过程中部分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员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校非思政专业教育队伍职责需进一步明确

部分高校对于全员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从宏观层面制定落实政策制度时没有涵盖所有育人主体,或者对于某些育人主体的育人职责不明确,导致某些育人主体在落实育人职责时流于形式,由于政策制度制定时不重视,是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使有些育人主体直接完全忽略这部分职责。例如,部分高校的食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是尽力完成岗位的事务性工作,思想上不重视育人功能,没有很好地履行育人职责。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这些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各高校严格落实相关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以前相比成就显著,尤其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支队伍在思政教育领域付出了艰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现阶段的成就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之间还有一些差距,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还是以理论课为主,思政课的案例比较陈旧,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导致思政课的育人实效较低;另一方面,部分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相较以前,专业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数量大幅增加,有的在教育实践层面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各高校要加强培训,明确育人职责,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再者,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需进一步加强。教育部第43号令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九大职责,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不难看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多、杂、难,很难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思政教育,导致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不高。

3.学生主体育人功能需进一步挖掘

学生主体教育力量利用不足。一方面学生主体对自我的定位不够精准,潜意识认为自己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对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理念认识不足,导致这部分力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实效;另一方面作为教育主体对于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将学生自我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落实。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可以发挥学生主体育人功能,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全过程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习阶段力度不均衡

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抓手,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力度不均衡,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形式不明确,导致不同阶段的思政教育效果有差距。部分高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入学教育和过程教育,但是对于学生假期还有社会实践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从横向来说,思政教育应该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不同方面,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的某一方面,而是要全方位同力度加强,这样才能做好全方位育人。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中心,在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教育比较缺失,缺乏对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均衡关注,“课上”和“课下”的教育不均衡,脱节比较严重,导致育人实效降低。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过程的深入度有待加强

高校的思政教育除了范围的广度尽量做到全覆盖之外,在每个阶段、每个过程的深入度直接影响最终的教育实效。部分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很广,基本囊括了学习各阶段和生活学习各方面,但是均浅尝辄止,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教育最终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另外,深入度除了表现在某一方面的程度之外,还要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分门别类地开展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全方位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题

1.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性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以学校的教育为主,在某些方面会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但无论是平衡性还是联动性都是远远不够的,这三方面的力量是割裂开的,不能发挥协作力量,导致不能实现1+1>2的效果。学生除了在校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生活的,所以家庭扮演着重要的育人角色,如果学校和家庭联动,对于同一育人目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开展教育,则育人效果必然大大提高。

2.思政理论课和其他课程协作育人有待加强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育人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如果单单通过思政课开展教育,学生的接受度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会大打折扣。目前,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兴趣和认可度不是很高,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上思政课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思政课的内容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实践度较低,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课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降低了育人实效。如果思政课和其他课程联动,将思政课的育人目的要求和其他专业课有机结合,将专业课作为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则在巩固育人目标的同时,也可提升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三全育人”理念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一些好的工作经验,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提出以下对策。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一体化育人队伍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育人制度

一方面,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体系。学校、二级学院(单位)、岗位小组应该分级制订相应的育人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各环节进行把控,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每个环节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后期的整改、反馈的要求,用明确的制度把控育人工程的质量,使各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二级学院(单位)、岗位小组要根据育人职责完善考评机制,以评促建,不断提升育人队伍的综合素质。

2.强化专业思政教师队伍作用

一方面,发挥党、团干部的重要育人功能。党、团干部应该发挥管理育人职责,通过宏观层面的管理和人格魅力发挥育人功能。例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育人制度,发挥榜样模范正向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巩固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教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不言而喻,思政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魅力对于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价值准则、行为规范、道德水平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4]。因此,在育人工作中一定要明确思政教师的职责,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思政教师的考评机制,强化思政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最后,发挥辅导员的育人骨干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生生活和职业交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育人作用

一方面,发挥管理育人作用。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软硬结合增强育人实效。例如,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借书环节,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诚信意识,引导学生爱惜图书、按时归还、丢失补偿,在加强图书管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食堂工作人员可以在学生用餐时,以节约粮食光盘行动、餐后自我送盘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发挥服务育人功能。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例如,后勤工作人員,通过热情、友善、敬业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资助中心的教师在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开展爱国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受助学生知恩感恩、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

4.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特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三自”实践,如此既可以减轻自身事务性工作的压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将班级事务制度化,责任到人,自身只要做好平时的管控和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即可,在特定的情形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起来更方便,效果更好,班级管理的效率会更高。

(二)强化学生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

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状况,从纵向角度对学生的成长阶段进行划分,可以按照重要节点的形式进行划分,梳理目前各个阶段所有的育人活动,对于真空地带进行填补,对于薄弱阶段予以加强,全面加强育人实效。例如,在学生暑期可以开展重温红色足迹活动,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另一方面,从横向角度对学生的日常进行划分,可以从学习、生活、工作方面划分,罗列这些方面现有的育人功能,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问题,对于薄弱环节予以加强。例如,如果近期校园大学生被骗案件频发,可以请银行工作人员加强学生的金融安全教育,请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加强学生防诈防骗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体系

对于同一育人目标,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开展教育,通过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增强育人实效。学校作为育人重要角色,在构建三方一体化育人环境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和社会应该配合好、落实好。学校既要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通过理论授课、第二课堂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很好地与家庭进行沟通衔接,利用亲情、家风等重要育人资源开展育人活动;社会也是重要育人力量,学校也要充分挖掘社会中蕴含的重要育人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例如,可以邀请社会道德模范、名师大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发挥榜样示范和道德引领作用;可以将社会中的一些案例、热点引入课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育人活动,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还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资源开展育人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利用网络构建全方位育人平台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网络已经渗透到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利用好网络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参与教育的热情,提升育人实效,也可以将育人活动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一方面,网络为我们的育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以往思政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案例大多是陈旧的,完全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而网络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可以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资源作为我们教学和实践的案例,增强育人活动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好网络App的沟通交流功能,在一些特定情形开展特定的育人活动。例如,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自尊心强,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形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App匿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再如,疫情期间由于防疫要求可能无法面对面开展一些育人活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App开展育人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2]姜雪.高校“三全育人”:内涵、路径与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3]沈黎芳,庄丽,马晓轩.“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9):51-52.

[4]黄文专.“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新思路[J].公关世界,2021(18):33-34.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