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创新的策略研究

2022-05-30方兴军

文理导航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创新

方兴军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重要课程,教师精心设计作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感悟,活跃思维,提高道德品质。教师要通过作业设计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创新的策略,力求在“双减”下减负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创新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教师要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设计创新性、生活性、共享性作业会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分析和探究,理解课程理念,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学生融入到不同作业形式中,会活跃思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形式来塑造健康人格,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多样化的作业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在实践中形成认同感。

一、设计创新性作业,激发兴趣

(一)观看思考型作业,开阔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创新性作业,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来探究知识,产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思考和分析,在体验中理解其中包含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预防犯罪》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看一期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或者是在CCTV法治频道看一期法制节目,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用趣味性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看电视或视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会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进而通过无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了解到在当今社会中要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预防犯罪,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二)搜集材料型作业,锻炼能力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情,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动起来,通过主动加工和分析的方式理解知识,内化能力。学生对作业形式感兴趣,才能成为学习主体,参与到作业过程中,积极分析,主动实践,通过感悟和体会的方式获得知识,理解要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促进学生发扬实干精神,勇于承担历史重任。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搜集材料并撰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在准备中会积极地阅读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寻找话题素材,通过组织语言和素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实践中会更好地体会劳动者身上的优秀品质,认识到平等地对待各种类型的劳动者,深化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理解实干是创造未来的关键。

(三)呈现展示型作业,综合实践

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也要创新方式,改变学生机械背诵和抄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促进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认识。学生通过主动实践会活跃思维,体验过程,感受到变化的作业形式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主动实践,快乐思考,形成深刻性认识。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关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把家人对子女的付出以及子女对家人的孝敬录制成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呈现的方式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在录制视频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改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生在录制视频过程中会对家庭中的亲情和关爱进行分析,体会到割舍不断的亲情,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体谅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的苦衷。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学以致用

(一)分析真实案例,联系实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案例,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真实案例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加强学生的自身素养。例如在学习《以礼待人》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案例:两位同学到书店借书,甲说:“阿姨,请您帮我拿一本《红楼梦》。”乙说:“喂,快给我找一本《神雕侠侣》!”引导学生在作业中分析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你会为哪个学生拿书,为什么?教师提供具体的案例,学生会思考他们在生活中曾经遇到的事情,认识到文明有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有礼貌的人会给人优雅可亲的感觉,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这也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和前提。教师通过引入真实案例作业让学生分析会促进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分析,主动加工,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学会以礼待人,做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二)解决实际问题,以人为本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摆正人生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业中多结合实际,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来发展思想,实现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学生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会获得思想上的启示,加强思想的道德建设,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遵守规章》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任务:小明和同学去旅游,可是检票时小明发现自己的旅行包落在了候车室,他与同学就阻止客车启动,直到取来自己的旅行包。分析他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会体会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损害了整个车上乘客的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他人权利的基础上,不受法律保护。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自由是有界限的,不守规则地滥用自由是危险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行使权利和自由,这样才是有保障的。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三)参观体验生活,积极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主动感悟,内化知识,实现学生在参与中提高道德品质。学生的体验感悟会给他们带来真实感受,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参观体验性作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会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了《关爱他人》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参观当地的养老院,了解养老院老人的真实生活,并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学生远离书本,走进社会,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了解到老人的真实生活,主动地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展示出自己的爱心。学生会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关爱他人的方法,在实践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设计共享性作业,加强合作

(一)发表观点看法,沟通交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沟通,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精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的习题来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守护生命》时,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布置话题:体育课后,同学们大汗淋漓,小王将空调调到最低,站到出风口吹风。而小李却一边喝水,一边穿上校服外套,同学们都笑话他。面对他们不同的做法,你怎样看?作业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说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在第二天上课时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交流会认识到运动后直接吹冷风是不健康的,会损害身体。小李做得对,他拒绝了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做是珍惜生命、爱护健康的一种做法。学生在作业中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更清楚的认识,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用健康的行为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小组交流讨论,深化認识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状态,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表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合作性的作业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在体验和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理解价值内涵。例如在学习《做负责任的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卜佳青——防艾先锋”的事迹材料,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性作业:卜佳青是被迫选择做防艾工作的吗?卜佳青的事情对谁影响最大?学生会认真阅读材料,主动分析,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发散思维,在交流中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学会在生活中正确选择并主动承担责任。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会开阔视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三)组建网络社区,发表评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组建网络社区、聊天室或班级群,引导学生通过在班级群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学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会主动表达,主动沟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沟通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集体生活成就我》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观看《集体生活体验》视频,讨论集体气氛对你的影响,并在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观看中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沟通中会逐步体会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在实践中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生活成就了自我。学生会在网络环境中自主表达,加工知识,强化认识,实现学生在交流中发展个性,培育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化的作业表达方式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交流,内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为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加工知识,在思考中内化知识,形成政治认同感。学生参与到作业过程中会成为学习主体,在辨析中活跃思维,在体验中感知道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通过理性的方式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增长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在体验和分析中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创新设计例谈[J].教书育人,2022(2):61-62.

[2]詹少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1):113-114.

[3]刘支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创新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0(7):6-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下的一般课题项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JY-2021-A-b095)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创新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