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课间跑操积极性

2022-05-30车生辉

当代体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跑操课间跑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为提高国民素质,培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出要大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对高中生跑操的关注,让学生从小就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来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的事情都要基于自身兴趣的需要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本文主要从高中生课余训练活动参与状态和跑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在课间的跑操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免疫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高中生课间跑操的意义

1.1 跑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法国医学家蒂素说过:“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每天跑操,有助于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卢梭有言:“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而跑操能使久坐于教室的我们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使我们动静结合,既“文明其精神”,亦“野蛮其体魄”。

1.2 跑操有助于增强我们的集体意识。

跑操是一项集体运动,体现集体的精神面貌,需要队伍中每个同学的协调配合。只有大家步调一致,队形才会整齐划一;只有大家共同呐喊,口号才会响彻云霄。但凡有一个同学掉队脱节,整个队伍的节奏就会被打乱,队形就会变得零零散散。“同其心,一其力。”想要跑操跑得好,就必须有强烈的集体意识。

1.3 跑操有助于加强我们的纪律观念。

从集合“快、齐、静”到队伍的方正规矩,都体现着良好的纪律。“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这样的纪律观念也随着跑操深入我们的心中。

1.4 跑操有助于减轻我们的学习压力。

适当的跑动能使我们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此外,跑操也能使我们的思维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正是每天的跑操,保证了在当下我们能以最完美的状态投入学习生活,在未来我们能以最强韧的精神面对各种挑战。跑操益处良多。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每一次跑操,朝气蓬勃,神采飞扬,定能有所收获,成就更好自我!

2 高中生课间跑操存在的问题

2.1 跑步不集中注意力

高中生在跑操的时候总是容易边跑步边讲话或者打闹,学生在上完课后正是放松的时候,而这个时间需要被用来跑操,本来在课堂上就喋喋不休的学生在三五成群的气氛下容易打开自己的话匣子。跑操的时候讲话,学生说话本身无伤大雅,但是如果学生的说话声音过大容易让学生分神,出现摔倒、绊倒的突发事件;除此之外,学生在跑步的时候说话通常都是用嘴巴呼吸,容易导致学生的喉咙过于干燥、呼吸不均匀,影响跑操的效率。

2.2 跑步姿势不规范

跑操虽然时间短,部分学校可能没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跑操姿势,导致学生跑操时既有内八字、外八字,也有夹着手和脚跑操的,或者就是四肢不协调,有时候还会影响到附近的同学。

2.3 跑步时口号喊不齐

跑操的口号是鼓舞学生士气,能够在学生跑操的时候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渗透,往往每个班级在跑操的时候他们的口号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代表着自己班集体的目标或者特色,口号的整齐与响亮都代表着这个班级对学习、生活以及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口号的重要性,在跑操的时候口号要么就是参差不齐地喊着,要么就是像古人朗读诗歌一样拖长了声音有气无力的,更甚者有些学生觉得口号不好听根本都不开口喊口号,这是跑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2.4 跑步态度不端正

只要一跑操就有学生要请假,请假的大部分学生往往都是因为抱有侥幸和懒惰的心理,让自己在暂时的逃离中得到休息,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跑操是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业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更好地身体素质面对高考的挑战,如果没有跑操,本来没有时间的高中生再加上懒惰、熬夜做题、作息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身体逐渐虚弱。跑操不积极的学生根本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态度不端正,认为跑操浪费时间没有什么用。同时,也有许多女生借例假原因请假,这种就是典型的利用正当权利行使不利的事情,由此可见,学生跑操的意识和态度需要被端正。

3 影响高中生跑操的影响因素

3.1 锻炼意识薄弱

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大多数都唯分数论,所以在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固定思维中,跑操是形式。长此以往,教师对课间跑操的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化,学生课间跑操的意识也变得薄弱。

3.2 跑操枯燥

大部分学校的跑操都是在课后操场集合进行跑操,但是当跑完操之后学生就得马不停蹄地上课,在上课跑操上课的循环下,学生的身心疲劳对跑操的兴趣自然提不起来,天气好的时候,学生可能还愿意跑操,但是如果碰上炎热的夏天,学生们更愿意在教室里面吹风扇。由此可知,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跑操的内容固定并且无聊且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评价不系统

跑操不同于其他的主科教学可以以分数作为评判的标准,跑操考核的是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但是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事件具有不同的情绪状态,并且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都由教师评判,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也仅限于学生在规定的路程跑的时间来决定的,这种评判标准往往无法激励学生,反而会导致学生对跑操的回避和排斥。

3.4 硬件设施不完善

个别学校的学生在跑操的时候是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跑操的场所不好,学还说呢跑操的积极性自然不高,遇上下雨天学生的鞋子都会变得很脏,夏天跑操又是尘土飞扬;又或者个别学校的操场因为长时间没有维护,橡胶操场总是坑坑洼洼的,学生在跑操的时候容易摔倒。

4 提高高中生课间跑操的积极性

4.1 教师的榜样作用

老师的言行举止和自身形象都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自身的日常行为可能成为学生每天模仿的对象。例如,一个老师在学生跑操的时候也和同学们一起跑操,并且每天都坚持不懈并且非常注重跑操时的动作、体态以及姿势各种问题,时不时地在旁边纠正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跑操的质量和效率。

4.2 在集体中教育

学生都喜欢集体活动,他们一般在跑操也是完成一片,所以教师需要选取一两个对跑操有着兴趣的学生作为一支训练队的主干,作为领头人,让他们在课间跑操变得更加的自如和日常。跑操是需要一支有凝聚力的班级队伍或训练队伍,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教师一定要分析学生之间的特点,让学生能够长善救失,互相学习和监督。例如,笔者有一次因为一个人的迟到惩罚整个班级跑步,因为一个人的得奖而祝贺和表演每一位队员,这是对团队的尊重,也是培养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自身的行为也会影响团队,以此学生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和责任意识下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

4.3 循序渐进地跑操

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减负增质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首先很具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具体的跑操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和实施。例如,按照教学设计,首先应该进行跑操活动,但是一开始就跑操,大家情绪都不是很高,此时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学机制,把跑操变成一个游戏,跑得好的话做游戏,跑的不好的话男生跑圈、女生表演才艺,这样学生内心的胜负欲会促使学生进行跑操,这样不论大家表现得好还是不好,大家都能得到锻炼,跑操是体育锻炼的一种,身体训练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发展。

4.4 有奖有罚的跑操

在跑操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奖惩的手段,要对学生提出的训练目标,并根据学生的锻炼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当学生能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训练目标,并能达到相应标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强化、反馈,给予学生精神上鼓励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积分或是换取物质奖励的鼓舞,例如:当学生们在每完成以此跑操的目标并且有所进步,教师在全队提出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突破自己,并可在获得一枚勋章作为换取物质礼物的额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经常创造体育比赛的机会,作为学生一段时间训练之后的成果检验,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反馈,并且教师根据学生们在比赛中的排名,给学生不同程度上的奖励,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

跑操的训练必须日积月累,不断积累经验,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坚持是学习最应该拥有的精神品质,只有学生在明确自己练习的目标,确定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在反复的练习之中能够渐渐地形成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和模式。而在这个过程运动、锻炼也将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不再需要外在的动机去激发其兴趣,学生内在的动机就会驱使学生自己坚持练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运动方法进行鼓励、指导、评价,既然学生获取动力,也能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4.5 集体荣誉推动内驱力

高中生的竞争意识一般会比较强,希望不断的展现自我,获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现的机会。例如,组织长跑比赛或者是组内训练活动等等,当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学生就会感受到跑操中那种奔跑、团结、奋斗的魅力。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团结向上,从促使他们为了集体荣誉而不断的努力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4.6 节奏助力跑操

跑操一般都是比较慢的,有一定的节奏,学生在跑操的时候子啊心里可以默念“一二一,一二一”用节奏来协调手脚,大脑的意识会传达到肢体,让肢体执行动作,学生用嘴默念自然也没有时间说闲话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集中学生跑操的注意力。

4.7 良好姿势利于跑操

每个人的跑步姿势都不一样,良好的姿势能够让跑操更加的有质量,也能够提高跑操的效率。所以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展示图片给学生们观看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怎么样的,并且就学生的典型跑步姿势进行分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姿势和正确的跑操姿势的区别,促使学生改正。在某个下课的傍晚,笔者在操场上一个个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跑步姿势,让他们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跑操时因为姿势不当而引起的崴脚等情况。

4.8 时间观念是跑操的前提

跑操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20分钟的时间需要学生在下课后迅速到达操场,在班长吹哨后将队伍排列整齐,这个过程应该控制在5分钟之内。跑操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学生在跑操时的速、态度以及其他表现能够让我们判断出学生平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只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操场,跑操的一系列活动才能够进行和实施,所以笔者一般是通过思想教育以及激励政策让学生尽可能快地到达操场等待吹哨,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哪个小组人员到齐得最快,哪个小组就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敦促,成就更好的自己和班集体。提高班集体荣誉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班級的凝聚力。

4.9 因材施教

跑操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但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跑操和应该跑操的,跑操虽然不是剧烈运动,但是需要学生身体协调和四肢健全才能够进行。高中生中有个别学生因为体型和身材的原因一跑操就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头晕乏力的现象,此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病史和病例,为学生制定可行的跑操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用“爱的教育”对待个别学生,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的疾病导致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奔跑、跳跃,教师要时常告诉他们,不能跑操也可以通过别的形式锻炼,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跑操这件事情。

4.10 建立健康卡

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条件。针对个别学生偷奸耍滑的现象,每个班级建立健康卡,例如学生因为例假而请假的时候,教师建立健康卡,留下记录,对该学生的跑操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同时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跑操,可以跑操的学生教师在旁边陪跑,尽可能掌握情况,合理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科学跑操。

学生的认知需要教师的引导、环境的塑造,如果只是个别同学对跑操不感兴趣的话,良好的体育竞技氛围,可以感染学生。良好的氛围首先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师生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时,这个氛围会和上课的氛围截然不同,在朋友之间的跑步、打球下,自然而然就会被带动并且引导个别学生慢慢地喜欢上跑操,喜欢就是兴趣的基础,当学生开始喜欢然后感兴趣,课程教学就会变得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良好的氛围以及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巨大的高考压力中得到暂时的逃脱,让自己的身心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愉悦和放松。

5 结语

综上所述,跑操的兴趣培养和激发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地就可以完成,这需要教师、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培养和引导,跑操是影响着高中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需要各方各界的支持和努力。随着新课改的进程,小学体育教学和课外训练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从小有良好的体魄,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国民的身体素质希望各位体育教育者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重视高智商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素质人才的发展。

作者简介:车生辉,1972.10-,男,甘肃白银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跑操课间跑步
小学生课间创意跑操酷似贪吃蛇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做班级里的“跑操教头”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关于课程化视角下的大课间跑操的实施与对策研究
“酸甜苦辣”的跑操
带表跑步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