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观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2022-05-30苏晓丽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统的劳动观也随着社会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变化具有了时代特色,形成了包括劳动主体观、劳动价值观、劳动幸福观、劳动精神观、劳动教育观等内涵丰富的新时代劳动观。新时代劳动观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深厚精神滋养,又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获得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劳动观对于当代青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积极投身劳动实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新时代劳动观;内容;理论来源;青年;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142-04
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和外来价值观的影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挑战,社会上一些青年存在不重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歧视劳动者等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出现了“葛优躺”“佛系青年”等不该有的状态。甚至想着不做事或者少做事,通过“歪门”“捷径”等方法获取利益,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具有不正确的劳动观息息相关。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必要条件。新时代劳动观是根据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所形成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劳动思想,学习和理解新时代劳动观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主体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劳动观的根本立场,新时代劳动观仍然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是新时代的劳动主体,人类历史的长河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无数的劳动者辛勤劳动和不懈追求的结果;中华民族能够战胜种种磨难并取得一系列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的功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和向着中国梦的进一步迈进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成果。
人民群众中的广大青年是劳动的生力军,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广大青年要激发自身的朝气和活力,多一些主人翁意识,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团结,齐心协力,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
劳动需要依靠人民,同样劳动也是为了人民,劳动来源于人民,劳动成果也要让人民共享,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心、放心和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劳动价值观
新的历史条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动价值观。一餐一饭的收获、一砖一瓦的铺就,都离不开劳动,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劳动对于个人、国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从对个人的价值来看,劳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一书中,强调“每个人的自然成长、新陈代谢及其最终的死亡,都受到劳动的制约,劳动控制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1]。劳动能够满足个人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精彩的生活不能凭空产生,而是用自己的劳动踏踏实实奋斗出来的;理想和目标的达成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汗水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当代青年应该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与舞台,在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通过劳动去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梦想。从对国家的价值来看,劳动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亿万劳动者挥洒的辛勤汗水和奉献无私无畏的人生芳华,我们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停止劳动,都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任重而道远,广大青年应该在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无上荣光。
(三)劳动幸福观
幸福劳动思想在新时代劳动观中处于关键地位。幸福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状况是否满意的一种包含生理和心理的体验。但不管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的满足,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时间、精力。在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下,有些人认为不劳而获就可以收获幸福,于是在慵懒无为中与幸福失之交臂;有些人认为只要有金钱就能幸福,从而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這些错误的幸福观不会使人真正拥有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通过劳动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们在劳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被异化的劳动只是一种满足生存需要的手段,在此过程中劳动者成为“单向度的人”。理想的劳动是能够在改造客观事物和现实社会的过程中超越单纯追求生理和纯粹物质层面的满足,使劳动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层面的意义。虽然目前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成果由劳动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了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广阔空间,广大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收获自我满足感与幸福感。
(四)劳动精神观
劳动精神观是新时代劳动观的重要内容。劳动需要精神的指引和激励,尤其是现在物质相对丰裕和生活比较安逸的时代,人们越有可能失去劳动给人带来的精气神。新时代的劳动观倡导积极向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宝贵的财富。劳模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集中体现,一批批优秀的劳动模范为广大劳动者树立了标杆。当钟南山乘坐火车餐车只身奔赴抗疫前线;当张定宇拖着病弱之躯在医院里奔走;当张桂梅步履蹒跚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一幅幅劳动人民的画面,彰显着劳动的神圣与美好,也展现了劳动模范的崇高与伟大,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劳模精神也是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为理想和目标打拼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它不仅仅要求投入思想上的热爱,还应该切实地践行在行动之中。工匠精神渗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鲁班刻凤、庖丁解牛到“两弹一星”、高铁动车、航天飞船无不体现了精耕细作的劳动态度和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所以,新时代劳动观主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它们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和前行的精神动力,是凝聚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五)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是伴随一个人成长成才的过程,对于培养当代青年是非常必要的。就像列宁所指出的:“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3]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4],“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提升青年素质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劳动教育非常重要,主张通过劳动教育让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在劳动观念方面,青年人应该深刻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价值,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同样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正确价值观。在劳动精神方面,青年人应该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那种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优良品格。在劳动习惯方面,要“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自信的劳动习惯和品质”[5]。在劳动技能方面,青年人除了扎实劳动技能之外,还应该重视创造性劳动的培养,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新时代劳动观的理论来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深厚精神滋养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是重视和热爱劳动的民族,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劳动文化孕育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神农尝百草、兴农事、种五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万事万物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都镌刻着劳动者的足迹。巍峨壮观的长城、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巧夺天工的都江堰、气势巍峨的布达拉宫等很多不凡的成就,都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勤汗水。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神舟”与“天宫”遨游太空,中国天眼探索宇宙奥秘、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更多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映射了近代以来劳动人民的崇高与偉大。
古代先贤们也创作并留下了许多关于劳动的佳句。如《尚书》中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左传》中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谚语“一勤天下无难事”等至理名言都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劳动文化。魏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现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场景和沉浸在劳动中的怡然自得。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描绘了春耕时节农民默默劳动的画面和提倡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些诗词古语经过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劳动的传统美德。劳动孕育的思想之光、文明之光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开拓者和传承者,所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为新时代劳动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非常重视劳动,他的劳动思想是人类劳动学说史上的一座丰碑,马克思的劳动观阐述了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劳动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6],所以说,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关系,实现互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指出人的生产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样的生产劳动和动物的无意识的活动是不同的。再次,马克思指出了人类的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也就意味着不论社会的发展程度如何,人类的活劳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后,马克思指出在人类探索自由的道路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成为异化的力量,共产主义社会则会实现劳动者的劳动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新时代关于劳动的思想,是在借鉴吸收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时代和中国国情的思想创造的。
(三)中国共产党人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过程中,结合社会现实和发展情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劳动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生根发芽,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教育应该为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7]同时又提出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重新界定了“生产劳动”的范围,由于和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指出了生产性劳动不只是单纯的物质性生产领域,还包括大部分非物质性生产领域,即文化生产劳动。同时要认识到脑力劳动者的价值和作用,重视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从而加强了人类对劳动的认识和肯定,可以说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之后,胡锦涛同志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的荣辱观,让劳动光荣、劳动高尚成为劳动人民共同的道德认知并作为一种美德去提倡和宣传,同时提出应该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各方面素质都过硬的劳动群体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劳动的观点,新时代劳动观重视弘扬劳动精神以培育辛勤向上的社会风气,重视劳动教育以提升社会劳动水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劳动思想一系列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三、新时代劳动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一)增强当代青年对劳动的正确认知
当代青年恰逢盛世,广大青年拥有了更多的机遇,但是同样也面临更多的挑战。由于各种社会思想的影响,青年群体中出现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不正确的劳动观念。盼望着天上掉馅饼那种坐享其成的好事,存在着好逸恶劳的“啃老”观念和坐等扶贫的寄生思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劳动观直接影响青年的人生,所以作为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应该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生活的获得都要依靠劳动。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使青年意识到作为劳动者需具备优秀的劳动品质,坚定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掌握先进的劳动技能,在通过劳动强健体魄的同时补足精神之钙。作为当代青年要从内心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做到自立自强。
现如今社会上的劳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劳动收入似乎成了衡量劳动价值的重要标准,有些人根据劳动形式划分劳动等级,将劳动划分为三六九等。比如,一些人对农民工、环卫工人等体力工作存在歧视,很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不愿意从事一些基层工作。其实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是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作为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要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要崇尚劳动之风、认可劳动之力、推崇劳动之美。要懂得珍惜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青年人要懂得不论是在高档的写字楼还是田间地头,不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能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可以熠熠生辉,同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激发当代青年积极投身劳动实践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时代劳动观不仅教育当代青年要有正确的劳动认知,还要积极投身劳动实践,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倡导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人们踏实肯干、刻苦钻研,每一行业都能做出成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广大青年要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勤勤恳恳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
新时代劳动观提倡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思想观念。辛勤劳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尽管现在社会劳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生产以及生活中自动化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幸福生活来源于劳动。诚实劳动要求排除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的想法,要有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性劳动要求在劳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努力学习和钻研,始终保持一名奋斗者的姿态,通过夯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技能去发挥更大的创造能力,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实现自我。
(三)培育当代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新时代勞动观强调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主张要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重视劳动教育在青少年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8],所以说,青年人积极参加劳动,对于提升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劳动有助于塑造个人的道德。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人类不断的劳动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进取的劳动态度、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有利于形成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的品质。其次,劳动有助于增智。劳动是人类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途径,知识和技能是人类在不断的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青年人只有在劳动生产和实践的锻炼中,才能够不断地深化认识、提高技能,从而拥有聪明才智。再次,劳动有助于强健体魄。当代青年人应该把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平衡,通过科学、健康的劳动方式强健身体、慰藉心灵,实现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劳动可以带来美的体验。青年人在劳动生产和实践中可以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幸福,带来美的体验。
“‘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浑然天成,‘德定方向、‘智长才干、‘体健身躯、‘美塑心灵、‘劳托梦想。”[9]“劳”对于青年来说是成长成才所不可缺少的。青年人应该在正确的劳动观和积极的实践中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意志并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能够劳有所获、劳有所乐,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生活。
(四)推动当代青年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无数劳动者的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坚持不懈。当代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传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优良传统,让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成为青年的普遍共识。
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当代青年人切忌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努力成为高素质、高水平、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创新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要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全局中,将自身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施展才华、展现风采,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的到来,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劳动观念。但是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劳动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不会变,劳动者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不会变。当代青年应该充分理解和运用新时代劳动观、增强劳动观,激发劳动情感,锻炼劳动本领,用劳动者奋斗的双手托举起壮阔的未来。同时,新时代劳动观也会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彰显出它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M].竺乾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李蓬.尊严、幸福与自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观的价值旨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7-46.
[3]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3.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
[5]李效东.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108.
[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275.
[8]班建武,曾妮.大学生劳动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122.
[9]陶志勇.新时代劳动观[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207.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苏晓丽(1988—),女,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