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2022-05-30黄艳红
[摘 要] “双师型”教师是国家建设技术技能型社会的关键力量。针对目前“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字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为“双师型”教师成长与素质提升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培养路径,主要有强化教育理念学习及引导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校政企数字化合作一网通平台、培养精干力量做好顶层设计及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数字化档案平台、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及“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等具体措施。
[關 键 词] 数字化;“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102-04
国家要发展,教育需先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中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明确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同时也带动教育领域发生全方位深刻变革,这将推动科技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体系。职业教育数字化不仅会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式,也会改变知识的产生方式,这将便于学生随时随地且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便于教师随时随地且可利用碎片化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深刻改变传统方式。教师还可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定制课堂教学,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同样,“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与学生学习具有相似之处,都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数字化可以服务学生,也可服务教师。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双师型”教师素质内涵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当前国家教育部门并未发文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给出明确标准。
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由此可知,“双师型”教师需具备的素质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等。同时,社会服务能力是“双师型”教师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的重要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和行业企业,就必须切实增强教师的科研、创新及应用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可大致分为四个维度: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建设要求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实施“新一周期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因此,“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建设要求。
(二)企业招工与学生就业供给侧的现实要求
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两难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合。要解决“两难问题”,势必要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主要依赖教师,这势必要求“双师型”教师了解企业需求,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能力,不能沉浸于教育教学而与社会脱轨,要时刻保持与企业市场接轨,了解当下行业标准及形势,向学生传授与企业需求紧密契合的知识与技能,确保毕业生能够与市场接轨及顺利就业。因此,“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是企业招工与学生就业供给侧的现实要求。
(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教师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也是实现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大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双师型”教师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提升自我素质。而学生顺利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时刻保持与企业市场接轨,并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及企业需求,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课程及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院校教学质量,为国家持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三、“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现状
为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相关院校和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索,大致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的提升措施:一是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评价考核机制;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但是,经过实践检验,当前“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双师型”意识薄弱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教育强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建设技术技能型社会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双高”院校教师需转型为“双师型”教师,但是部分教师还存在教育理念保守,未与时俱进学习新教育理念等问题,導致教师个人不理解“双师型”的含义及目的,始终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同时,教师向“双师型”转型,必然要付出时间及精力,这会极大地占用寒暑假或休息日时间,加重教师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同时,调查发现,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仅停留在按部就班地工作,或者职业规划仅是通过职称评定,在“双师型”素质能力提升上没有思考、没有想法、没有举措,与职业教育大势要求相距甚远。
(二)“双师型”教师专业知识积累存在不足
对当前“双高”院校的教师招聘要求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来源于高校非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存在学历高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甚至有可能都未去企业参加过实习,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这种“先天缺陷”导致这类教师教学基本功以及专业实践经验不足。虽然后期在工作岗位上可以边学边补,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实际中还有不少教师遇到困难后安于现状,不愿主动积极学习新知识和参与实践。同时,另有一部分教师来自企业,专业实践能力较强,但教学基本功、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知识积累不足,加之企业与学校工作氛围与环境也有差别,这导致教师无法适应。
(三)“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培养过程存在断点式培养问题
目前,“双高”院校正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探索通过各类培训来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但是,调查后发现,在培养过程中,缺少持续合理的督促管理以及顶层的培养规划,培养不成体系,甚至杂乱,这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不连续,有断点式培养的倾向。而这类培养会磨平教师的耐心、削弱教师的信心,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
“双高”院校每年都会积极组织不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1+X”证书师资培训等各类培训,但培训常流于形式,结果考核仅仅停留于培训出勤率。如不少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仅仅是完成了培训,但并未考取相应的“1+X”证书,那么这个培训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双师型”教师素质是否真的得到提升也有待考量。仅停留于出勤率的培训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
(四)“双师型”教师数字化档案平台缺失
当前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双师型”教师需不断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己,促使自己成长。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双高”院校并未建立“双师型”教师数字化档案平台。没有数字化档案平台,那么管理者便不能统一阅览“双师型”教师当前现状,也不便于管理者了解当前各专业师资情况,这给管理者评价“双师型”教师当前素质能力及督促“双师型”教师参加何种培训带来一定困扰,同时也不便于“双师型”教师进行成长反思。
(五)职称评审制度及“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通过对“双高”院校的职称评审制度与考核机制的调查发现,职称评审制度中仍然较侧重科研,考核机制中未彰显“双师型”素质提升的相关内容。考核与职称评审结果挂钩,职称与教师薪资挂钩,环环相扣,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顶层设计的不完善造成教师“双师型”素质能力提升还有很大挖掘空间。
四、数字化背景下“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具体路径
(一)强化教育理念学习及引导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引领,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方向。一是“双高”院校可以利用数字化模式,线上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理念学习,及时贯彻国家最新教育政策,督促教师分阶段及时提交所思、所悟等心得报告,倒逼教师转型。二是“双高”院校可以制订教育理念固定学习日,让大家养成自觉学习、自觉提升的习惯,同时可以由资深教师定期分享教育理念,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以分享促进整个集体教育理念的提升。三是可以建立一个教育理念数字化学习平台,供高校教师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双高”院校要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要更加注重教师全面发展。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落实学校的人才强校战略,推动人才结构强校和人才素质强校。一是“双高”院校要强化“双师型”教师管理,定期分析教师转型与素质提升中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同时向“双师型”素质能力提升方向靠拢,定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双师型”教师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给予教师一定的督促作用。二是“双高”院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培训,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及院校实际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真正付诸实践,取得实效。三是定期举办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并将比赛结果纳入职称评审考核当中,进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达到以比赛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也能给予其他教师参考,并间接督促引导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安于现状或新教师迷茫。
(二)建立校政企数字化合作一网通平台
针对目前“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过程中存在的专业能力欠缺以及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水平与企业招聘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双高”院校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快建立“校政企”数字化合作一网通平台,将学校、政府、企业的资源导入平台。一方面可通过平台组织开展融通式的培训,打破行业壁垒,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专业实践内容,也需要包括师德师风、教学示范课、课题申报、心理学、社会学、研发设计、就业岗位形势、政府主导方向、政府政策文件等诸多方面。比如,学校可定时发布师德师风培训、教学示范课程及课题申报示范等,供其他教师学习及借鉴;政府可发布主导产业建设方向及社会就业岗位趋势分析等方面情况内容,供学校及教师了解当前就业行情及趋势,便于学校及教师明确专业努力提升方向,从而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的吻合度;企业可发布具体技术需求、人才需求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等,给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方向,使其紧跟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课程,从而尽可能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通过该平台查看各方面内容,并向相关教师进行“点对点”的推送,督促并指导教师加快成长,这有助于素质能力提升方向更加精准,促进教师与社会、企业、市场全面接轨,让信息产生更多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定期检查行业发展变化情况,跟踪趋势,不断调整自身的侧重点,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促使个人提升和学生培养都能够更加高效。
(三)培养精干力量做好顶层设计及完善培训考核制度
“双师型”教师参加何种培训、到哪里培训、提升哪方面的实践能力、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素质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与时俱进地调整,这些都离不开顶层设计。没有精干力量做好顶层设计,极容易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断点式现象或人才培养与市场、企业脱轨。“双高”院校要着力培养既懂教学又懂实践、经验丰富接地气的管理人才,可以是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教研室负责人,由其根据具体实际优化完善本校、本专业的顶层设计,使教师及人才培养与市场、企业接轨。特别是在“校政企”数字化合作一网通平台建设方面,顶层设计人员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对接,通过充实内容、优化资源、互享互通来引导教师贴近实际,掌握反馈,明确其参加何种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等,促使其循序渐进地提升素质能力。同时,通过顶层设计,还能将运用结果嫁接到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真正发挥良好机制的推动作用。
顶层设计人员规划培训以及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促使教师在某方面得到提升。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能激励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培训内容,同时能够检验教师是否仅停留于培训出勤率,反之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或培训仅停留于出勤率。“双高”院校及培训方需建立严格培训考核制度,重点考核教师培训内容掌握程度,而不是仅停留在出勤率考核。培训结果合格以上才能发放培训证书,否则不予发放,这可间接激发参培人员主动学习,同时也可避免培训资源浪费,如“1+X”证书师资培训就可将1+X证书的考取结果设定为培训考核结果。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数字化档案平台
针对“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双高”院校有必要建立“双师型”教师数字化档案平台,利用大数据辅助督促“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该平台需涵盖“双师型”教师所需包含的四个维度的素质能力板块,即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板块。通过“双师型”教师参培后将相关师德师风培训证书、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证书、专业实践能力培训证书、科研结果证书、社会服务证书等上传到平台相应板块,平台再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当前“双师型”教师各方面素质能力形成图表分析结果。通过图表分析结果,管理者可以一览全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情况,同时也能够了解各专业的师资情况,这方便管理者根据大数据,优化不同教师的推荐内容适配度,推送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培训,合理规划安排更优的“双师型”教师参培学习计划和路径,以重点弥补“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薄弱之处,避免出现断点式培养而效果甚微;教师也可通过平台的自我图表分析结果了解自我当前现状,进而间接避免“双师型”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五)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及“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
职称与教师薪资息息相关,完善的职称评审制度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双高”院校要针对“双师型”教师制定具体准确的职称评审体系,除原有的科研评价指标外,还需将“双师型”教师四个维度的素质能力提升嵌入职称评审体系中,从而让教师对“双师型”四个维度的素质能力提升引起重视并付诸实践。科学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能对教师的个人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真正激发教师向“双师型”转型及提升素质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双高”院校既要强化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考核,更要侧重对“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考核。同时,再建立一套“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从辅导学科能力竞赛、服务企业成果转化、工作实践能力水平、个人教育教学竞赛、技能大赛、“1+X”资格证书情况等方面,具体量化“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指标,并将“双师型”教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中重点考核之一,进而推动“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
五、结语
教师素质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教师素质与高校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探讨“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目前存在的问题,借助数字化建立校政企数字化合作一网通平台及“双师型”教师数字化档案平台,辅助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使其在教学中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也能传授与企业、市场接轨的职业技能技术等知识,这能辅助并激励更多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间接辅助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同时也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做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董亚楠.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徑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21,35(4):58-59.
[2]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11):30-34.
[3]江芳,郑晓明.“双高”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4):77-80.
[4]徐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变迁与实践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4):81-86.
[5]张燕琴,潘利强.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提升途径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232-233.
[6]孙其华.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据[J].江苏教育,2020(18):6-11.
[7]杨建林.苏南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60-64.
◎编辑 王亚青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22年度校级教改课题“‘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YYB 202212)。
作者简介:黄艳红(1987—),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