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2-05-30徐曼丽谯利军何娅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4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育人

徐曼丽 谯利军 何娅娟

[摘           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提高该课程育人质量,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调查和分析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弄清产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134-04

课程思政是一种强调课程德育功能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所有课程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思政教育。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专业课教学一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作用。高校思政理论课虽然在高校德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却独自为阵,没有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進行特色化思政教育,导致思政课和专业课在育人上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如何打破这一困境,构建“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为之努力的课题。

一、我国课程思政发展历程

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探索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是上海的高校[1],但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家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不深刻。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于如何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会议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一重要论述为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召开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则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进一步安排和部署,使我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更加深刻。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则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了更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在《纲要》的指引下,各高校踊跃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改革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并取得了诸多进展。如今,课程思政作为教学改革重点领域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形成了全覆盖的态势。

二、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从课程角度来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作为我院护理、护理(老年方向)、助产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课。该课程与临床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和免疫性疾病联系密切,为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奠定了重要基础。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虽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维”目标,但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对素质目标的关注并不多,德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现有的关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研究[3-5]大多停留在思政教学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上,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整体设计,相关教学评价机制也不够成熟,课程思政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由此可见,进一步开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研究,深入探索其实施路径很有必要。

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受社会负能量的影响,但可塑性较强,需要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结合高职生心理和行为特点,在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就开课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很有必要,有利于在学生入校之初就为其做好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提高职业素养,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大健康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及实践

本研究以我校高职2021级护理、护理(老年方向)及助产专业学生为实践对象,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座谈会、随堂听课等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出发,厘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课程思政实施难题,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对我校护理系高职2021级护理专业、护理(老年方向)专业、助产专业共1500余名学生和10名承担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面临的现状主要有:一方面学生对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在体验上感受不深,存在重专业轻思政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现阶段或因自身认识所限,或因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课程思政的实施也未能有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规划,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路径探索及实践

围绕“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这一总体要求,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制订、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四面一体”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在2021级护理、护理(老年方向)及助产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1.清晰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有了目标才能明确方向,因此课程思政实施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总体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专业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思政总体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传染病、流行病防治意识,具备爱国情怀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然后围绕总体目标设计每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思政目标要求写入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时刻提醒教师牢记思政目标的达成、提醒学生牢记以德为先。

2.有效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确定好思政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有效挖掘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载体,即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载体既要符合学生认知,又要学生乐于接受,更要能够“育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从学习强国、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知乎等平台发布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资讯、时事热点、临床案例、名人事迹中提炼蕴含在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内涵,收集整理相关讲话、人物、事迹、案例、视频和图片等,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要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医德。目前,我们已挖掘整理出一份包含24个案例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案例库(见文末表1)。

3.快速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一是畅通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为教师搭建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平台,派遣教师参加课程思政讲座、经验交流会和培训会等。二是选树典型和榜样,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比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选拔出一批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表扬,为其他教师树立典型和榜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三是上好课程思政公开课。课程组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主讲至少1次课程思政公开课,并择优推荐课程思政能力强的教师参加校级或省级示范课比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四是將课程思政研讨纳入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开展不少于4次的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动态更新课程思政案例库,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4.积极构建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一是把教师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该指标包括4个评价主体:领导、督导、同行教师和学生。每学期根据学校领导巡堂听评课(占比40%)、学校教学督导听评课(占比30%)、学校同行教师间听评课(占比20%)、学生评学评教(占比10%)4个方面的评价,按比例合成该学期最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分数,低于80分则影响评优评先。同时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优秀的教师及时宣传表扬,对态度怠慢的教师则及时督促整改,切实保障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取得成效。二是把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包括小组互评(10%)、作业(15%)、出勤及课堂表现(10%)、思政考核(10%)、实践操作(10%)和期末考试(45%)。其中思政考核采取每次课课前或课后选取一个学生讲述一个与医学有关的小故事或身边的榜样,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施效果

在开始本课程教学之前,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前的状态,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你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门课的认识。(2)你目前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动机是什么?(3)你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是什么?(4)你对大学生活有何规划?(5)你觉得本课程对你今后的工作是否有用?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学完本课程后,你对这门课的认识。(2)你目前的学习动机有何变化?(3)在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过程中,最让你记忆深刻、感触最深的一个思政案例是什么?为什么?(4)学完这门课,你对自己今后的大学生活规划是否有变?(5)学习这门课对你今后工作的启示是什么?

通过前后两次调查的对比,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思想状态发生了较好的转变。学生对本课程认识更深、无菌观念更强、传染病防治意识更强,更愿意真心关爱患者,对学医的信心更加坚定,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五、讨论

我们不但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更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设计,期望从教学的全过程着手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提出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制订、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四面一体”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实践参考。但现阶段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仍存在不少难题,比如其中有关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方法决定质量,如何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实现课程的有效育人,值得每个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昕璐.“课程思政”改革的“上海经验”[N].青年报,2018-07-17(A08).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1).

[3]蓝柳萍.课程思政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53-54.

[4]陶红生,彭元芳,赖德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6):2345-2346.

[5]刘璟,马丽华,李小寒.临床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略论[J].新课程研究,2021(20):25-26.

基金项目: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校级课题(贵建院发〔2020〕157号)“高职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02)。

作者简介:徐曼丽(1986—),女,汉族,湖南耒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改革。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