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青青边愁》:远望可以当归
2022-05-30高东芹山岚
高东芹 山岚
“乡愁”是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的散文集《青青边愁》中常出现的主题,自小就离家在外、饱尝漂泊之苦的他曾在《乡愁》中,一笔一画,将乡愁种进每个中国人心中。赤子情怀总是诗,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眷恋。他说:“我的诗必有一基调是与源源的长江同一节奏,从我笔尖潺潺泻出的蓝墨水,远以汨罗江为其上游。在民族诗歌的接力赛中,我手里这一棒是远从李白和苏轼的那头传过来的,上面似乎还留有他们的掌温,可不能在我手中落地。”
【经典摘抄】
蒲公英的岁月
蒲公英的岁月,流浪的一代飞扬在风中,风自西来,愈吹离旧大陆愈远。他是最轻最薄的一片,一直吹落到落基山的另一面,落进一英里高的丹佛城。丹佛城,新西域的大门,寂寞的起点,万嶂砌就的青绿山岳,一位五陵少年将囚在其中,三百六十五个黄昏,在一座红砖楼上,西顾落日而长吟:“一片孤城万仞山。”但那边圆形的足球场上,不会有羌笛在诉苦,况且更没有杨柳可诉?于是在不胜其寒的高处他立着,一匹狼,一头鹰,一截望乡的化石。纵长城是万里的哭墙,洞庭是千顷的泪壶,他只能那样立在新大陆的玉门关上,向纽约时报的油墨去狂嗅中国古远的芳芬。
也许,真的,将来在重归旧大陆的前夕,他会跪下来吻别这块沃土。因为这就是他的国家,儿时就熟悉的夏日的夜晚。不记得他一生挥过多少柄蒲扇,扑过多少只流萤,不记得长长的一夏鲸饮过多少杯凉茶、酸梅汤、冰杏仁?只晓得这些绝不是冷气和可口可乐所能代替。每一次出国是一次剧烈的连根拔起。但是他的根在这里,因为泥土在这里,落叶在这里,芬芳,亦永永远远播扬自这里。
他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
【片段赏读】
作者以蒲公英自喻,作为心中的追求,不远万里,放逐远游。再回首,羌笛杨柳,长城洞庭,春兰秋菊,铁画银钩,仍然是心中永远的烙印,无法割舍。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轻盈舞动,作者的乡愁溢满天空,同样都能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蒲公英的岁月很短暂,落地那一刻,就是永远。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地域名词,它是我们的胎记。踏上家乡沃土的那一刻,也是作者和众多漂泊异乡的人的永恒。因为赓续血脉,所有游子都有着落叶归根的梦想。
【经典摘抄】
山盟
走回宾馆,太阳就下山了。宋朝以前就是这样子,汉以前周以前就是这太阳,神农和燧人以前也是这太阳。在那尊巨红桧心中,春来春去,画了八百圈年轮的长老,就是这太阳。在它眼中,那红桧和岛上一切的神木,都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吧。后羿留给我们的,这太阳。
此刻它正向谷口落下去,像那巨红桧小时候看见的那样,缓缓落下去。千树万树,在无风的岑寂中肃立西望,参加一幕壮丽无比的葬礼。火葬烧着半边天。宇宙在降旗。一轮橙红的火球降下去,降下去,圆得完美无憾的火球啊!怪不得一切年轮都是他的摹仿。
快要烧完了。日轮半陷在暗红的灰烬里,愈沉愈深。山口外,犹有殿后的霞光在抗拒四围的夜色,横陈在地平线上的,依次是惊红骇黄怅青铜绿和深不可泳的诡蓝渐渐沉溺于苍黛。怔望中,反托在空际的林影全黑了下来。
最后,一切都还给纵横的星斗。
【片段赏读】
这样描写落日的景象,非诗人余光中莫属。
落日,本来就是一场悲壮的告别,如一个英雄退出了曾经属于他的历史舞台。太阳属于白昼,而黑夜来了,他不得不把位置让给星星。这是一种献身,更是一种潇洒和从容。英雄一样的火球,不止旋转,不止拥有年轮,也不止于燃烧,更精彩的在于谢幕时的完美和壮观。我们都在用无怨无悔来形容落日,是因为你心无旁骛般的决绝么?我们曾经为你烈焰灼心的热情所感染。我们宁可相信,那黑夜中的璀璨星斗都是你的英雄主义精神带来的。
【经典摘抄】
花鸟
客厅的落地长窗外,是一方不能算小的阳台,黑漆的栏杆之间,隐约可见谷底的小村,人烟暧暧。当初发明阳台的人,一定是位乐观外向的天才,才会突破家居的局限,把一个幻想的半岛推向户外,向山和海,向半空晚霞和一夜星斗。
阳台而无花,犹之墙壁而无画,多么空虚。所以一盆盆的花,便从下面那世界搬了上来。也不知什么时候起,栏杆三面竟已偎满了花盆,但这种美丽的移民一点也没有计划,欧阳修所谓的“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是完全谈不上的。这么十几盆盆栽,有的是初来此地,不畏辛劳,挤三等火车抱回来的,有的是同事离开学校的遗爱。无论是什么来历,容颜各异,我们都一般看待。花神的孩子,名號不同,但迎风招展的神态都是动人的。
【片段赏读】
花似人,鸟似人,也更亲近人。这是一种生活中的极致浪漫,更是人生的认真追求。花鸟本无情,而一位有心人往往能化无情为有情。人的一生,可以轰轰烈烈,可以安安稳稳,但一缕花香、一声鸟啼,会让生活多一些滋味,多一份天真。愿我们盈一袖自然之美,永远怀揣着对美好的向往。
【经典摘抄】
假如我有九条命
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若在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忧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片段赏读】
丹麦王子说:“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世间之事,纷繁复杂,读书,无疑是通往灵魂之纯粹的道路。我爱读书,亦如余光中先生对书之钟爱。我常买书,也常在深夜,待灯火暗去,涛声渐静,远处的山峦默于月色里,虫声止于蔷薇花香中,便沉浸于书中,来到书中,恍似走进一个久远的年代。看久了,便会觉得,书中的一切,就是现实中的一切。
人的一生,很是短暂,应活得热切。看尽山河辽阔,览尽星辰大海,阅尽天下之美,使人生饱满。杨绛先生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追求波澜壮阔的生活,也需沉静与从容,安守于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