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文化”值得期待
2022-05-3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4期
新闻速递
“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试营业一个多月以来,观众已超过两万,进入暑期后人数更是持续攀升;成都图书馆实行超长延时服务,成为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每天下午5点后进馆人数一路递增,从最开始的600余人增加到超過1500人……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夜场火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夜间巨大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折射出这种文化需求还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在当下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夜间的物质消费需求很容易获得实现,与“夜经济”相比,“夜文化”明显滞后,人们除了在家看看电视、收听广播,偶尔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去剧院看场音乐会之外,夜间的文化生活选项依然相对匮乏。
观点一览
大多数公立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都实行普通的作息制度,文化服务的供需双方很容易出现时间上的错位——在文化场馆开门运营的时段,人们都在上学、上班,没有时间光顾;等到人们有时间,又想来看书、看画、看展览了,文化场馆早已“铁将军把门”。
文化场馆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应在推动市民阅读的拓宽和深化、专业化和精细化,优化城市的公共文化生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势利导推动“夜文化”的构建、拓展和深化,不但有益于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还有助于涵养一座城市独特的品格、个性和气质,成为培育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