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学设计
2022-05-30王玲玲
王玲玲
学习目标:
1.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再读:把握大意,理清脉络。
3.品读:理解征戍之事,体味复杂情感。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拓展。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语
课前我们先小试身手一番,我给出上句,同学们试着填写下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些都是边塞诗中的名句。边塞诗是诗歌史上的重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其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热血沸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高适的代表诗作《燕歌行》。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检测强调重点读音。
燕国、摐金、征戍、旌旆、逶迤、碣石、塞草腓、玉箸、蓟北、功勋
三、再读:把握大意,理清脉络
1.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人?什么事?哪些景?(集体回答)
人:将帅、士卒 ;事:战争;景:塞外秋景
2.思考:可以分为哪四层,概括每层的大意。
战事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
四、品读:分析手法,体味情感
(一)出师:自读思考:这部分表现了将士的什么心情?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豪迈,自信满满,斗志昂扬,豪情满怀,将功立业,卫国杀敌。
词语:破、重、摐金伐鼓、逶迤
過渡:将士们斗志昂扬的出征,而结局却是“力尽关山未解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败部分。
(二)战败:小组讨论,你认为唐军战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在前线拼命,而将帅却在醉生梦死。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将军的骄傲轻敌导致军队被围困。
总结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将领的骄奢轻敌。
赏析名句: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表现了军中苦乐不均,死生迥异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对将帅的批判。
鉴赏最后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小结: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
(三)相思:集体读,思考:清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
请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诵读:男生读男子,女生读女子,最后齐读。
拓展: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过渡:战争是如此的惨烈,士卒是如此痛苦,可是士卒们一直沉浸在悲哀中吗?我们一起来看第四部分。
(四)死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我仿佛看到了……,仿佛感受到了……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学生齐读,教师领读。读出士兵的精神与悲愤之情。
五、小结:本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
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六、板书:
燕歌行
感 唐家声威 赞美 渲染
苦乐不均 同情 对比
两地相思 批判 虚实结合
奋勇杀敌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