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技巧

2022-05-30陈晏中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里仁以利诸子

陈晏中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开创了我国古代思想大发展的先河。其中,尤以儒、道、墨、法四大学派著名。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散文就是这株大树的根。我们下面来探讨诸子散文的艺术技巧。

讲究修辞,让语言表达更有感染力

《论语》的语言独特,其主要运用了六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做事打了两个比喻:“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意在以浅显的例子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不同结果。

二、夸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虽然听闻道理、懂得真理确实难能可贵,但是早上闻道,晚上就死去的说法确实太夸张了。因此,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道理”“真理”的可贵,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三、反复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此处不仅运用了反问,而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表达了“弘毅”的重大和艰巨。

四、设问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五、对比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这两句都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只是对比的对象不同。第一句是外部的、不同类型的人进行对比: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第二句是内部的、自身对贤者和不贤者的态度:理性地看待自己,自我反省。

六、排比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方法多样,让论述更有说服力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都是理论散文,宏大理性、汪洋恣肆,有很强的议论性。文章中有很多议论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一、在《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首先,为了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文章先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看见一个小孩快要掉进井里,都会产生惊骇恐惧、哀痛怜悯的心理。此例以人之常情来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其次,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文中有非常明显的喻词:“犹”“若”。第一句论说人有恻隐、羞耻、辞让、是非这四种心理,就好像健全的人都有两只手、两条腿一样,是自然而然的。第二句意为当我们打算推广或扩充我们这四种心理的时候,就像火开始燃烧、泉水开始涌动一样,会有深远的力量。

最后,还运用了对比论证。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拉开了扩充不忍人之心的巨大作用和不扩充不忍人之心的悲哀境地的差距。

二、《〈老子〉四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是其特色之一,例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老子连举三例,用车毂、陶器和居室,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具体的“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实有之物会给人带来各种便利,但是它有赖于自身空虚(无)部分的补充、配合作用。阐明了“有”与“无”、“利”与“用”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实体的作用人人皆知,而空虚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

对比论证是其另一大特色,例如: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老子认为事物不能过分,过分了都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强调不能“自视、自见、自伐、自矜”,要做到不争和退让,以退为进,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思想的精华。

三、《庄子》的《五石之瓠》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

当他的好朋友惠子不会使用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时,庄子没有直接说他的心像茅塞一样没有开通,而是给他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同样是一个不龟裂手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和惠子不会使用大葫芦是一样的,为什么想不到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只是愁它大得无处容身?类比论证思路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四、《墨子》的《兼爱》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首先,开篇就是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让文章充满了辩证的张力。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把治理天下當作自己事务的圣人必须要知道祸乱从何而起,方能治世;相反,如果不知祸乱从何而起,则不能治世。此处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接着,以医生给病人治病为喻,医生知道病人的疾病从何而来,才能治愈疾病,如果不知疾病从何而来,那么就不能治愈。

其次,为了证明“不相爱”才是天下祸乱的根源,文章举了很多例子来论证。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君臣之间,彼此皆不相爱,惟爱自己,导致了天下大乱:亏父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臣而自利。

最后,类比论证,阐述观点。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和前面的父子、兄弟、君臣不相爱一样,盗贼也只爱自己的家而去偷窃他人的物品;爱自己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同样,官至大夫、诸侯等,皆为了自己的利益,侵犯他人的利益。归根结底,就是“不相爱”,所以才大力提倡“兼爱”。

猜你喜欢

里仁以利诸子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君子未尝不欲利”:程朱义利观的创见*
混沌·分形视域下的音乐探究——以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分析为例
先秦诸子谈大小
见贤思齐
经典语录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人类学视野下“无国家社会”的权力研究——以利奇的《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为例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
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