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渭南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5-30秦华

当代体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课外双减体育锻炼

秦华

在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没有明显好转的状况下,国家在中考体育政策下又进一步推出“双减”政策,其导向就是让青少年在校外减少术科学习,加强素质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身体素质提升,因此,结合“双减”政策,探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者、家庭、社会组织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结合当前渭南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参与现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双减”政策导向,分析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双减”政策下渭南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进行研究,通过青少年校外活动参与现状折射出的问题,总结我国在“双减”背景下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次研究内容,以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实验小学、渭河学校、实验初中、前进路初中、清源初中为调查学校,发放学生问卷600份,每个学校100份,回收596份,回收率96.3%,有效问卷594份,有效率为99%。家长问卷600份,回收592份,回收率98.6%,有效问卷587份,有效率为97.8%,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访谈法

本文采用访谈法,对部分家长、体育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他们对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参与校外活动的现状。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对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看法,掌握家长的态度。通过与学校的交谈,了解学校在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做得工作,观察学校的做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体育活动中。

1.2.3 逻辑分析法

由于本文发放和回收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答案总结目前渭南市青少年参与校外活动的现状,因此,本文对问卷材料及访谈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分析问卷的结果,总结出调查的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双减”政策解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举措就是本文所称的“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明确表示要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水平,在给学生减少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文件表明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但是除了美术和体育类的校外培训,這就表明教育的重点已经从偏向文化课培训逐渐实现了艺术课和体育课培训的平衡。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国教育行业发生了重大的调整,能够实现教育的平等,减轻孩子的校外培训负担,校外的辅导机构逐步减少,艺术类和体育类辅导机构逐渐增多,学校和家长的心态也逐渐实现了转变,更多的倾向于抓孩子的艺术课和体育课教育。目前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朝着培训艺术和体育课程的方向发展,学校也应该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高对艺术类和体育类课程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外活动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要实现这些形式的多样化和有效性,确保开展的结果为学生服务,而不能够再一次成为学生的负担。

2.2 渭南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分析

2.2.1 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途径分析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能够有效减少课外辅导课程,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的负担,同时也保证了学生能够接触到艺术教育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途径的方式有很多,通过前期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主要可以通过学校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篮球、足球、排球和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街舞学习、攀岩和跑酷等新鲜的运动,这样会增加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课外体育运动的效果。通过对家长的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不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清楚学生进行课外体育的途径,可以看出家长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并没有参与进来,课外活动也摆脱了学校的约束,完全由学生自主掌握,这时的运动效果是不够好的。从问卷的结果来看,68%的学生会选择校外的培训机构和运动场所进行课外的体育活动,这种机构较为专业,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32%的同学只是自己在家进行体育活动,缺少专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导致运动效果不理想。

2.2.2 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强度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知,26%的同学在参加完校外体育活动之后会感觉出汗,有一种彻底在运动中释放心情和力量的感觉;有31%的同学会觉得运动使得自己轻微出汗,有轻微的疲劳;还有43%的同学在运动中并没有感觉到累,在运动结束后身体上也没有明显的劳累感。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运动强度都是不达标的。我们通过分析学生的参与的运动种类和运动时间,可见,运动完大汗淋漓的同学通常运动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参与的是锻炼爆发力和对抗力的运动,比如篮球运动和长跑等;运动只有轻微疲劳感的学生通常参与的是跳绳、羽毛球等运动;而运动完之后没有明显疲劳感的学生主要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程度不够,这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是不达标的。从整体上看,青少年校外体育参与强度不达标,应该加强校外体育活动的强度。

2.2.3 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时间分析

上述分析了青少年体育参与强度,青少年体育参与时间与体育参与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当青少年参与强度较大的运动时,相对来说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就会缩短。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32%的学生课外体育参与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下,43%的学生课外体育参与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五十分钟之间,有25%的学生课外体育参与时间在五十分钟以上。可见,大部分的学运动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一个小时以下,只看运动参与时间,不考虑运动的强度,这一组数据还是能够达标的。

2.2.4 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频数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3次以上且每次活动时间超过30min的人数较少,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学生每周进行7h的体育活动相比,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较低、时间较短,尤其是女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超过3次的人数寥寥无几,女生受到生理期、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其参与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活动时间也远低于男生,说明学校组织的课后体育活动对女生的吸引力不大。

2.3 影响渭南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2.3.1 家长认知

家长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的校外体育活动情况,在校外的活动中,脱离了学校的约束,学生要想实现体育运动,就必须有家长的参与,如果家长认为参与校外体育活动是无意义的,偏向于将运动的时间用于孩子的学习,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缺少体育运动的时间和机会,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父母与孩子共同进行体育锻炼的家庭,孩子的体育意识及行为显著优于不共同进行体育锻炼的家庭,父母的体育情感活动支持和鼓励对提高孩子的日常体育活动开展水平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有利于孩子青少年时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的行为方式。目前,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家庭因素来源于父母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低,不愿支持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因此,大多数家长难以真正做到陪孩子一起锻炼,这对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以及主动创造运动环境带动儿童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都较为不利。

2.3.2 家长体育消费能力

家长的体育消费能力决定了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如果家长的体育消费能力高,学生就会接触到更多的体育运动种类,拥有更多的体育器械和装备,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兴趣。如果家长的体育消费能力不高,或者是不愿意将消费用于体育活动中,会造成学生可以选择的体育活动种类较少,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会受到体育器械和装备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充分的参与体育活动。由于目前“双减”政策的出台时间较晚,导致学生家长的心态没有实现完全的转变,不能够充分认识到校外体育的重要性,渭南市学生家长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对孩子的体育活动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3.3 体育锻炼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渭南市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情况也受到体育锻炼环境的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除了在校内,还能够在校外的体育场所,校内的体育锻炼环境对于每个学生都是相同的,但是校外的体育环境不尽相同。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缺少监督管理,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学生提供的体育锻炼环境也不够专业,校外培训机构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在运动时不能够对学生的安全进行保障,学生处于不安全的体育锻炼环境中,也会影响运动的效果。有些培训机构培训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但是运动强度和学习内容都是相同的,并未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教学方式,不利于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

2.3.4 体育锻炼指导

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缺少专业的体育教练,不能够为学生提高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并且在锻炼过程中也缺少保护的知识,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受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校外运动的效果。校外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内部的教师很多都是无证上岗,有些教师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放任学生自己运动,没有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姿势和行为,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导致学生运动效果不佳,打击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2.3.5 学校的间接影響作用

校园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重要活动场所,故校园体育场地、体育教师、体育同伴等,都是影响青少年运动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部分学校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认识片面化,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文精神等问题的认识表述不清,都是对我国校园体育运动传承的文化传统认识的思维桎梏。学校体育工作“说出来主要、做出来次要、忙出来不用”的现状仍然存在,如体育课程在中小学课程居于边缘地位,中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不能起到积极影响,体育教学安排未能体现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课外活动条件相对还是欠缺,学校缺少对体育教师的认可、信任和关怀,中小学体育投入的时间、精力遭到剥夺等等。义务教育工作阶段最明显的问题之一是青少年学习压力负担过重,短视化问题未能完全缓解,如肥胖、近视现象严重,以及运动素质层面上增长缓慢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了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发展严重受阻,体育运动任重道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出台后,体育学科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将有利于整个体育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体育教育迎来了实现快速发展难得的机遇,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腾出更多空间。但是通过调研渭南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得知目前渭南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参与途径较少、参与的时间较短并且运动的强度不达标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与家长不够重视、缺少完备的体育器械、缺少专业的运动指导和安全的锻炼环境。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入手,实现学校与家长的相互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外体育活动环境,提高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效果。

3.2 建议

为推进“双减”落地见效,一方面,贯彻落实“双减”的任务和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将有效推动学校体育课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确保体育教学的优质发展,发挥学校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全面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以维护家长利益,积极推动全体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政策落地,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落实体育家庭作业也具备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们不同的身体状况,每天在课后利用智慧校园体育等校园互联网运动平台发布个性化的视频体育作业,而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利用Keep、钉钉打卡等引导学生们在家进行体育作业。同时,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通过合理安排布置一些符合各个成长年龄段发展需要的体育家庭作业,才能切实实现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目的。

课题号:“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模式研究,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号:2020JYKX005。

猜你喜欢

课外双减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小满课外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