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2022-05-30颜阳

走向世界 2022年33期
关键词:柳编文化

颜阳

據统计,中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乡村。

当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遗的身影显得特别活跃,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也日益凸显。各地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非遗产业,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上千家非遗工坊星罗棋布,数以千计、万计的就业岗位日益增加,数以亿计乃至十亿计的产业收入日益增长……今天的非遗,不仅“活”了,而且“火”了,为乡村振兴添了一把又一把火,让乡村越来越富、让乡风越来越好,让家乡越来越有吸引力。

如今,非遗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遗对乡村振兴单向的助力,而是非遗和乡村振兴相互赋能,相互助力,良性互动。

非遗,为乡村振兴种下一颗种子;乡村振兴,为非遗培起一颗大树。

产业兴

安徽省阜南县素有“中国柳编之乡”之称,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有500多年。

在这里,18个乡镇300家柳木加工企业,13万人从事柳木加工行业,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兼具美观和环保的柳编产品深受海外欢迎,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数亿美元。

古老的柳编技艺,为阜南当地十几万农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像“柳编”一样,许多传统工艺类非遗与人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和乡村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许多非遗项目原本就产生于乡村,来自乡村的生产和生活,其根就在乡村,生命力也在乡村。

2018年以来,近千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全国各地的乡村中茁壮成长起来,不仅直接让民众实实在在地受益,还能够提升民众的自信,尤其是乡村留守的妇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益,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让民族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把一道道经济活水,注入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种下一颗颗振兴的种子。

人才旺

非遗,作为活态传承,传承者始终是非遗文化传承、发扬、创新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许多优秀的非遗也饱受“寻找传承者”的难题。

而随着非遗项目在全国各地乡村产业化的不断成功,这一问题却出乎意料又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解决——就业多了、岗位多了,加入到非遗保护传承、发扬创新事业中的人才就多了。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土族盘绣传承人苏晓莉成立的非遗工坊,辐射带动当地4000余名农村妇女参与生产;苗绣传承人石丽平,助力易地搬迁户在内的4000余人参与苗绣生产;还有彝族刺绣传承人乔进双梅,成立的合作社累计带动800余人年增收超过8000元……

各地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广泛的合作,为非遗工坊引入优质设计资源,在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帮助非遗工坊提升产品品质和设计水平。

一个个非遗工坊的建设,推动了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传承的队伍当中来,一方面扩大了非遗的传承群体,激发了他们传承的热情和创造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人才投身到了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实现了非遗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文化丰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

如今,乡村文化的复兴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非遗传承与发扬事业的本身就是乡村文化振兴事业最有力的支撑。

事实上,汉服、声乐、戏曲、茶艺等各种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已经渐渐开始融入到网络平台和日常生活,更多人开始主动地了解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甚至形成了文化“破圈”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这种非遗“破圈”也在持续推动文创产品的开发,赋予文创产品更新的文化内涵,提升非遗的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

未来,这种创新与传承并驾齐驱的“非遗+”方式,将会不断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不仅如此,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乡村留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与底蕴,也让乐观又向往美好生活的乡土文化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乡村文化不断复兴,根植于生活的非遗文化将渐渐成为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永葆生机、散发出时代的魅力。

Statistics shows that more than 73 percen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are preserved in the countrysid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es a larger active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 trusted source for innovating and inspiring the industry, serves as an accelerator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 new name card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orkshops dot the countryside, add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jobs, and raking in huge profi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are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income, cultivating civilization, and enhancing appeal for rural areas.

The positive interpla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will profit on both sides and not just one sid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new source of growth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lways fertile ground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猜你喜欢

柳编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山东传统柳编工艺产品的发展方向探索
谁远谁近?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