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克多·雨果:人类命运的思考者

2022-05-30苑举磊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主教俚语雨果

苑举磊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作品包括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他还创作了四千多幅画,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也被罗曼·罗兰誉为“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2022年,是雨果诞辰220周年。虽然他被誉为伟大的诗人、伟大的戏剧家、伟大的小说家、伟大的散文家、伟大的批评家等等,然而,哪一种头衔,都不足以涵盖雨果的整体。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种来, “思考者”或许堪当此任。

【素材看点一:人道主义】

雨果的作品大量地表现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一种悲痛的心情描写了巴黎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尽管这些人衣衫破旧、居无定所,却远远胜过那些生活在所谓的有教养、有文化的富贵区里的人们,因为他们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美德——善意。他们可以为了救爱斯梅拉达勇闯巴黎圣母院,这样的行为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悲壮却又引人深思。

人道主义的力量是伟大的、是值得赞颂的,人性的真善美终究会引领社会走向光明与美好的未来。在《悲惨世界》中,被追捕的逃犯冉·阿让,改名换姓,到另一座城市创办实业并成为市长,让这座曾经凋敝的城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得知沙威警长误把一个囚犯认成他本人并打算对之定以重罪时,真正的冉·阿让做着痛苦的思想挣扎,最终重新遭到通缉。尽管到处飘泊,受尽苦楚,但他仍乐善好施,满怀仁爱之心,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精彩书摘

“呀!您来了!”他望着冉·阿让大声说,“我真高兴看见您。怎么!那一对烛台,我也送给您了,那和其余的东西一样,都是银的,您可以变卖二百法郎。您为什么没有把那对烛台和餐具一同带去呢?”

冉·阿让睁圆了眼睛,瞧着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面色,绝没有一种人类文字可以表达得出来。

“我的主教,”警察队长说,“难道这人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们碰到了他。他走路的样子好像是个想逃跑的人。我们就把他拦下来看看。他拿着这些银器……”

“他还向你们说过,”主教笑容可掬地岔着说,“这些银器是一个神甫老头儿给他的,他还在他家里宿了一夜。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又把他带回到此地,对吗?你们误会了。”

“既是这样,”队长说,“我们可以把他放走吗?”

“当然。”主教回答说。

警察释放了冉·阿让,他向后退了几步。

“现在,”主教说,“您可以放心走了。呀!还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来时,不必走园里。您随时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门进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个活闩。”

这时,冉·阿让像是个要昏倒的人。

主教走到他身边,低声向他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绝对回忆不起他曾允诺过什么话,他呆着不能开口。主教说那些话是一字一字叮嘱的,他又郑重地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希望能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选自《悲惨世界》)

【素材解读】

被收留的冉·阿让偷了教堂里的银器,米里哀主教在警察面前为他开脱,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冉阿让,并送给了他一套价值不菲的银烛台。这件小事给冉阿让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在主教的引导下,冉·阿让再次认清了自己,并决定痛改前非,从此以后远离偷窃等犯罪行为,积极探索人性的光辉。自此之后,冉·阿让改名换姓,远遁他乡,并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了一名善良的市长,为一方安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悲惨世界》中,无一处不体现着人道主义的存在。善良的主教、重新做人的冉阿让、正直的沙威……无论是主角还是小人物,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人性的美好。这也正是雨果的写作目的,纵然遭受再多的困难与误解,这世间,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风景会温暖我们,感动我们,给予我们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适用话题】一件小事;是你让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蜕变……

【素材看点二:英雄斗士】

1851年12月,法兰西总统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发表演说,鼓舞民众起义反抗。起义被镇压后,雨果被迫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雨果也丝毫不放松对真理的追求。 他经常参加流亡者聚会,撰写文章声援国内民众的反独裁运动。 流亡期间,雨果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抒情诗杰作《静观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代传说》,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与不幸、揭露资产阶级社會的“文明”的《悲惨世界》,以及表现主人公与偏见、迷信英勇斗争的《海上劳工》……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后,雨果终于可以回到祖国。那天,巴黎火车站外,上千人在倾盆大雨中挥舞着鲜花和旗帜,热情迎接他的归来。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民族和国家的“英雄斗士”。普法战争爆发时,年近七十的雨果甚至要申请成为一名战士,参加战斗。

1885年,在雨果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时,凯旋门周围,成千上万的民众含泪朗诵他的诗歌。法国总统儒勒·格雷维为雨果举行了国葬,举国致哀,并将新整修的巴黎第二长大街改名为雨果大街。

精彩书摘

戈万又接着说:“我的想法是永远向前。如果天主希望人后退,那他就该让我们脑后长眼睛。我们应该朝前看,看曙光,看花蕾绽开,看破壳出雏。倒下的东西在鼓励上升的东西。枯树的断折声是对幼树的召唤。每个世纪都将完成自己的使命,今天是公民的使命,明天是人类的使命。今天的问题是正义,明天的问题是报酬。报酬和正义,归根到底是同一个字。人活着不能不为报酬。天主在给予生命时欠下了债;正义是先天的报酬,报酬是后天的正义。”

戈万像先知一样边思索边讲话。西穆尔丹听着。他们交换了位置,学生现在好像成了老师。西穆尔丹喃喃说:“你走得太快了。”“可能因为我时间紧。”戈万微笑地说。

他又接着说:“呵,老师,我们两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您赞成义务兵役,我赞成学校;您希望人成为士兵,我希望人成为公民;您希望人拥有强力,我希望人拥有思想。您要一个利剑共和国,我要……”

他稍停片刻,又说:“我要一个思想共和国。”

西穆尔丹瞧着牢房的石地说:“可是此刻你要什么?”

“现状。”

“这么说你宽恕了现在?”

“是的。”

“为什么?”

“因为这是风暴。风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那方面看。倒下去的,正在鼓励站起来的。一棵老树的破裂就是对新生的树的召唤。……我要自由的精神,平等的观念,博爱的心灵!不,不要再有枷锁!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不要再有爬行的人类,我要幼虫化成蝴蝶,我要蚯蚓变成活的花朵,而且飞舞起来……”

(选自《九三年》)

【素材解读】

雨果积极的进步的民主思想和卓越的艺术创造使他在19世纪的法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九三年》是雨果最后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毕生追求浪漫主义、自由、博爱精神的总结。选文中的戈万被宣判死刑后,在牢房里,西穆尔丹去看他。戈万明知第二天太阳出来后,自己便会走上断头台,但他仍然用最甜蜜的微笑与痛苦不堪的西穆尔丹谈着他理想中的祖国、社会和人生。这种始终积极昂扬向上的人物形象其实也是雨果的化身,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中,雨果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依然在逆境中抬起头来,勇敢向前。

【适用话题】不忘初心;埋下一颗奋斗的种子;理想……

【素材看点三:为正义代言】

1818年,一个夏日的中午,十六岁的雨果路过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看到一个姑娘被绑在柱子上,正被施以酷刑,而受刑的原因据说是她犯了“仆役盗窃罪”。这一幕在雨果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以致他今后的作品中,都有那“受苦受难”的女子的影子。

1830年,法国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了欺压百姓、凶狠残暴的波旁王朝。在欢呼革命胜利时,十多年前的那位女子,在雨果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地浮现。

雨果又想起了数年前参观巴黎圣母院的情形:在钟楼阴暗的角落里,他发现墙上刻着一个希腊单词——命运。触摸着凹陷在石头里的几个字母,雨果感慨万分。

没过几天,他买了一身灰色毛线衣,将脖子到腳尖统统包住,一心创作起小说来。除了吃饭睡觉,他不离书桌,即便外面已是大雪纷飞,他也开着窗子工作。

终于,雨果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部叫作《巴黎圣母院》的作品。小说中美丽纯洁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丑陋却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与道貌岸然、自私残忍的副主教之间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

雨果用紧张曲折又积极浪漫的故事情节,揭露了反动教会的荒淫和虚伪,表达了自己对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爱与同情。小说一出版,立即震撼了法国乃至世界文坛,使得雨果更加声名远扬。

精彩书摘

俚语是什么?它既是民族,又是方言;它是人民和语言这两个种类下的盗窃行为。三十四年前,这个凄凉故事的叙述者,出于同一目的,将一个讲俚语的小偷引进了一部著作中,当时,人们惊讶失色,大叫大嚷。——“什么!怎么!俚语!俚语是丑恶的语言!它是划船苦役犯说的话!是蹲苦役牢、蹲监狱的人说的话!是社会上所有可恶的人说的话!”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们始终也没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反对。后来,又有两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一个是对人心进行深刻观察的巴尔扎克,另一个是人民无畏的朋友欧仁·苏,他们也像《囚徒末日记》的作者那样,在他们的作品中让强盗讲他们平时讲的语言,也遭到了同样的抗议。人们反复说:“这些作家用这种污浊的语言,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俚语实在丑恶!俚语叫人毛骨悚然!”

谁否定俚语?那是可想而知的。从什么时候起,当需要探测一个伤口、一个深渊、一个社会时,下得深一些,深探到底,反倒错了?我们一直以为,这样做有时是勇敢的行为,至少是朴实而有益的行为,就像接受和完成任务那样,值得同情和关注。为什么就不能把一切都探索得清清楚楚,研究得彻彻底底,却要半途而废呢?探头可以半途停下,探测的人却不能。

(选自《悲惨世界》)

【素材链接】

雨果曾在文章中以“太阳神”和“龙”比喻“艺术中的两个世界”,认为“这两个世界属于最高的趣味,标志出这最高趣味的两极。这最高趣味的一端有希腊,另一端有中国”。

1861年11月25日,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之后,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件中,赞美圆明园为“世界奇迹”“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雨果说:“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帕特农神殿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萃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而现在,“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雨果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卑劣行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劫掠,一个放火”,一起摧毁了圆明园。“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吉利。”

【素材解读】

“俚语”其实就是民众使用的日常语,在文中,雨果否定将俚语视作不登大雅之堂的对象,他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欧仁·苏等一道通过手中的笔为“俚语”正名。其实不仅是语言,雨果在他的有生之年,目睹了人间种种悲剧,他用正义之笔将所有的不公平现象展示给读者,呼吁大家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平而和谐的世界。这也是雨果受到全世界人们尊敬的原因,他始终心怀天下,站在超越阶层、超越国家的高度,以笔为戎,惩恶扬善。

【适用话题】有一种声音;跨越;改变……

猜你喜欢

主教俚语雨果
雨果剃发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雨果剃发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雨果的“谎言”
抽烟与祈祷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