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家的理想主义
2022-05-30曲有强
曲有强
引导学生读懂作家情怀,有时要从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谈起。
作家是负有书写时代的使命的,有的像鲁迅先生一样,以笔为匕首,刺向社会弊端,把阿Q这样的人剖析给人看,以期能够医治那个千疮百孔的社会,从而实现心中的理想主义;还有的像沈从文先生一样,亲手构建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桃花源——“边城”,还有那些“美”的化身的女孩子——“翠翠”“三三”,何尝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幻想与留恋?我想,《边城》治愈的不仅仅是沈先生,也是读到这篇文章的所有的人,那么美好的地方与人,作家展示给我们看,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向往之,从而作为之,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主义。还有和沈从文一样构建桃花源的孙犁,引导我们在战争的间隙寻找“诗意”和温情,是的,“荷花淀”里的战斗,一定少不了流血与牺牲,但作家以理想主义引领我们增强必胜的信念,抵抗战争残酷,这也是一种伟大。
理想,自然带有浪漫的色彩,而现实又那么赤裸裸地带有斑驳。有的作家就把这种落差书写了出来,比如作家阿来的《马》,不同的社会身份让作家看到不同的社会、自然景观。整体来看,这篇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从知识分子的视角来看,理想的马应该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然而,作者初见时,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这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后来,在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这又让作者的体验稍稍改观;而当马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这又得到了作者的认同;但是最后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这就彻底引发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的感慨。“马”的高大理想的形象坍塌,这种落差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这就是作家的伟大之处,超越了“实用”的评判标准,带有理想主义。
真正伟大的作家,无不用理想主义引领我们前行的路,或许引领的方式不一,但相同的是借文字觸动读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