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2022-05-30刘军莉
刘军莉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天职。在德育培养方面,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阐明观点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名山大川,鉴赏历史文化,追寻伟人业绩,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与影响;学习《张衡传》,学生可以知晓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由此再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于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读《故都的秋》《蜀道难》,学生可以体会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挚情感和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爱国之情,报国之情。讲授《游褒禅山记》,学生可以深刻领悟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及“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个中三昧;学习《伶官传序》,学生能够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句。
通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生发出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坚定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信心。讲授《拿来主义》,教师要启迪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崇洋媚外,而应为繁荣中华民族文學艺术而勤奋学习。
泱泱华夏,悠悠五千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那些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爱国学者,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标杆。而那些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崇高精神更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