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张仰军

关键词:中华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张仰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是我们获得智慧的重要源泉,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笔者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在分析当下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创造。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尤为必要。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及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加民族文化的积淀。

(一)丰富人文知识

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厚的人文知识,如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姓名字号、官职文化、礼仪习俗、节日风俗、称谓知识、古代地理等方面的常识,这些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覆盖面广,涉及内容丰富,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淀丰厚的人文知识。

(二)提高文化素养

古代先贤们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古诗文名篇,我们从中看到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感悟到他们的家国情怀,跟随先贤学习穷理正心、为人处世的哲学,我们在一篇篇古诗词、一篇篇文言文中仿佛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邂逅了一个个或傲岸不羁或忧国忧民或淡泊名利或随性洒脱的豪杰志士与失意文人。如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些记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烛之武、苏武、辛弃疾身上彰显出来的爱国志士形象,感受古代先贤做事做人的传统美德,滋养学生的心灵,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是指领会事物或者艺术品的美。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由于心智不成熟意识不到真正的“美”,容易迷失自我。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篇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元素能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材安排的既定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并没有很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学生也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机械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化拓展、继承弘扬。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心理上漠视传统文化

由于古今吋代跨度太大,古代社会的部分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及理想人格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现代社会的某些不良风尚直接影响着髙中生的文化观念,所以当代高中生普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情感体验和代入感,在心理上欠缺认同感,甚至是一种漠视感。比如在审美方面,京剧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国粹”之一,其优美的唱腔、精妙的唱词、丰富的舞台动作以及它“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俘获”了一代人的青睐。可如今,高中生却很难真正领略京剧的魅力,一味地崇洋媚外,忽视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更何谈继承与创新。

(二)缺乏传统文化的积淀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只局限于语文课堂,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课外基本上很少涉及,对于传统文化典籍的课外阅读量更是远远不够,接触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极少。这就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容关注和提升不够。长此以往,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就变得浅薄无比,难免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失去兴趣。

(三)教学目标、方法较为单一

关于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知识层面的内容,比如以知识的讲授、诵读默写、练习巩固为主,不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学生解读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功利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手段也就难免枯燥单一,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忽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会,不关注学情,欠缺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实施策略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明确,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那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实施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借助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措施的改进,以期更好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一)教师引领,共享传统文化之美

教师要学会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知识,要能够对美文美篇进行赏读、要具备美的感受力,课外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潜心研究,用心领悟,不断联想、鉴赏、玩味,才能感受到文学之美喝传统文化之美,只有教师感受到了古典文学作品的美,才有可能把美传达给学生。

(二)挖掘教材,拓宽传统文化视野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助于学生获得各种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依照教材中的文化传统内涵,进行人文教育,發挥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进行相关历史人物的相关故事拓展,通过对这些作品中传统文化精华的解读和讲解,让学生与先哲进行对话,体验古人高尚的人格情操、精神世界以及高远的人生追求,让学生从这些文本中受到启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强自我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在思考和感受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合作探究,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讲求合作、重视探究。教师可以立足多种课型,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如经典诵读课、写作课、影视欣赏课、综合实践课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当前多元化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冲击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继承及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所以,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且要积极地选择有效途径及策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使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更好地培养,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东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华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