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学识字,被遗忘的3700万文盲
2022-05-30崔隽
每天晚上8点,程杰的直播间开始热闹起来。程杰是一位专门教成年人拼音识字的主播,粉丝数超过20万。和热闹的带货直播间相比,这里的气氛相当“清流”。而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仍有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3775万多人。
不识字的成年人还有很多
成为一名主播之前,程杰在北京海淀的一所小学做了8年的教师。2020年,由于儿子要回籍贯地山东德州读高中,程杰决定辞职陪读。在家休息期间,她发现短视频平台上有许多老师在做主播,她觉得自己应该也会做得很好。
最初,她在快手上教幼升小的孩子学拼音和识字,这是她的强项。但后来她发现,隔着一块屏幕,她的学生不光有小朋友,还有不少成年人。后来,程杰将自己的直播课逐渐调整为教成年人识字,学员来自五湖四海,上课的时间也从每晚七点改到了八点,因为她要照顾到新疆和青海的学员。学员中年纪最大的有74岁,老人为了带孙子才开始学习拼音识字。
但教大人比教小孩难多了。程杰说,成年人早已有了自己的发音习惯,很难改。有的人挑不起舌尖,有的人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总是发不准。为了讲好拼音,程杰专门录下自己的口型和舌头的位置,方便学员对照和理解。掌握拼音后,他们就可以进入识字阶段了。一般来说,掌握2000个字就已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程杰的大部分学员在半年时间就可以掌握1500~2000字,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学会了识字,恨才慢慢消散了”
李秀丽是第一个报名的学员。她出生在河南农村,家里经济困难,错失上学机会,长大后外出打工,许多学员和她一样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过去的几十年,不识字的困难就像生活里的暗礁,他们绕不开,又总会撞上。
年轻时,李秀丽去广东打工,有一次坐车去找妹妹,因为看不懂车站名,本来要去东莞,结果一路坐到了洪梅,最后还是妹妹开车来接她,“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像没一点用。”李秀丽回忆说。
在宁夏固原务农的张彩兰有相似的感受,“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让家长签字,我不会签,这是觉得自己最无能的时刻。”
2021年3月,张彩兰刷短视频的时候关注到程杰的直播课,开始跟着学“aoe”,学偏旁部首,她很快就“听进去了”。
2021春节,李秀丽买了书和文具跟着程杰上课,全家人都很支持她。程杰的直播课就是女儿推荐给她的。“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有时候半夜睡不着,我还要爬起来写几遍,看自己记没记住。”
32岁的赵会珍目前在浙江宁波工作,她跟着程杰上课已经两年了,“说心里话,在识字之前我一直挺恨我父母的,不让我上学,往后这一路坎坷太多了。”她说,“学会了识字,恨才慢慢消散了。”
识字让他们变得自信起来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扫盲的涵义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里,能否识别现代社会符号,能否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管理已被纳入其中。“互联网扫盲”“数字扫盲”已经成为新的需求。
如今,在微信群中,张彩兰可以流畅地发文字消息,现在她对路边的一切招牌都很好奇。這个字她认识,那个字她也认识,原来这家店叫这个名字啊!过去每天路过的街道,好像成了一个新世界,识字让她变得自信起来。
赵会珍今年通过了驾照考试,这是她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很快,她就要和男朋友结婚了,她感觉到生活在一步步向前。
很多学员对第一次写出自己名字的感受都印象深刻。之前,李秀丽总会听到有人夸赞她“名字好听”,她心里想, “自己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多好听也难过。”后来在纸上一笔一划写出“李秀丽”三个字的时候,她说:“没法形容,特别激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欧阳忠明在《扫盲教育:逐渐走向时代终结?》一文中认为,在新时期,由于扫盲与可持续发展承诺、终身学习理念、老龄化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等紧密契合,扫盲教育不会偃旗息鼓,而将承担新的发展使命,继续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摘自《看天下》 崔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