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虫子”的大学生村长发现15个新种
2022-05-30
1990年出生的熊紫春,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2013年毕业后,他就回到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水坝头村支援家乡,做昆虫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从小对昆虫、植物有着浓厚兴趣的他,高中毕业后,成了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他在大学里学会了野外昆虫调查的专业技能,“后来了解到学校有扶持昆虫研究方面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我就和小伙伴们组建了创业团队。毕业后,我把這个项目带回了村里。”
因为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我常常会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熊紫春说。
在野外做昆虫调查与研究的工作充满了欣喜,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危险。“有一次去怒江,两岸的山很陡峭,我们为了寻找目标种就在山下蹲守,突然听到背后一阵轰隆巨响,转过头发现是山上风化的石头掉了下来,当时我们特别慌,以为整个山要塌了。大家立刻狂奔,跑了不知多久才停下来。”熊紫春说,那次惊出一身冷汗,第一次感到生命特别脆弱,晚上一直在想要不要继续这样的工作。但是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那种恐惧感就淡了一些,“对昆虫的热爱和坚持还是战胜了胆怯”。
熊紫春说,比遇到落石更危险的,是一次遇到胡蜂,“我是过敏体质,有一次被胡蜂蜇了,眼睛肿得都睁不开了,呼吸困难,过了一会开始呕吐。同伴立马送我去医院,但当时在很偏僻的山里,他带着我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才赶到山村的小诊所,那时候我差不多晕厥了,医生给我打了点滴,我躺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恢复过来。”
在家乡做昆虫调查的8年间,熊紫春发现并合作发表了临沧地区昆虫新物种13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云南新记录种1个。
2017年,短视频很流行,熊紫春也开始跟着拍一些昆虫的短视频,做昆虫科普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也让保护环境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这是熊紫春最欣慰的。
(摘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