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诗意
2022-05-30张敏
张敏
主题阐释
诗意的人生是一种智慧人生,正如清代思想家李渔所说:“昔人云:‘会心处正不在远。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皆是生命的体验,呈现丰韵的诗意。欣赏名家之作,体悟生命的诗意。用诗意的心态抵抗岁月的侵蚀,让生命更为宽广厚重。
美文在线
生 命
◎沈从文
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说的是离开自己生活来检视自己生活这样的事情,很少有人这么做,因为这么做不是一个哲人,便是一个傻子了。“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与生物本性中那点兽性离得太远了,数目稀少正见出自然的巧妙与庄严。虽有苦乐,多由生活小小得失而来,也可望从小小得失得到补偿与调整。一个人若尽向抽象追究,结果纵不至于违反自然,亦不可免疏忽自然,观念将痛苦自己,混乱社会。因为追究生命意义时,即不可免与一切习惯秩序冲突。在同样情形下,这个人脑与手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思想家或艺术家,脑与行为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革命者。若不能相互为用,引起分裂现象,末了这个人就变成疯子。其实哲人或疯子,在违反生物原则,否认自然秩序上,将脑子向抽象思索,意义完全相同。
夜梦极可怪。见一淡绿百合花,颈弱而花柔,花身略有斑点青渍,倚立门边微微动摇。在不可知的地方好像有极熟悉的声音在招呼:
“你看看好,应当有一粒星子在花中。仔细看看。”
于是伸手触之。花微抖,如有所怯。亦复微笑,如有所恃。因轻轻摇触那个花柄、花蒂、花瓣。近花处几片叶子全落了。
如闻叹息,低而分明。
雷雨刚过。醒来后闻远处有狗吠,吠声如豹。半迷糊中卧床上默想,觉得惆怅之至。因百合花在门边摇动,被触时微抖或微笑,事实上均不可能!
起身时因将经过记下,用半浮雕手法,如玉工处理一片玉石,琢刻割磨。完成时犹如一壁炉上小装饰。精美如瓷器,素朴如竹器。
百合花极静。在意象中尤静。
山谷中应当有白中微带浅蓝色的百合花,弱颈长蒂,无语如语,香清而淡,躯干秀拔。花粉作黄色,小叶如翠珰。
法朗士曾写一《红百合》故事,述爱在生命中所占地位,所有形式,以及其细微变化。我想写一《绿百合》,用形式表现意象。
(选自《湘行散记》)
◆赏析
生命这个词本身是抽象的,这种抽象的生命探索在这篇文章里也指向普通人对于生命的反思。
在这篇文章里,生命具体化就是指生活,生活是有多面性的,包括生活的哲学思考,生活的秩序习惯,充满激情的生活状态。这就是沈从文的生命:立体的、多向的,有很多角度层次的融合叠加。初读《生命》感到晦涩难懂,但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还有他细腻、坚忍、真诚、正直的性格特质,就会一下子突破理解的瓶颈,原来,“生命”是在作者内心之中的。
这篇散文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为它打上了时代烙印,时代在变革的矛盾与挣扎中前行。沈从文在对生命、爱与死亡的思索中感悟人生,深刻的思考和优美的意象带给读者的感动历久弥新。
感情的碎片
◎萧 红
近来觉得眼泪常常充满着眼睛,热的,它们常常会使我的眼圈发烧。然而它们一次也没有滚落下来。有时候它们站到了眼毛的尖端,闪耀着玻璃似的液体,每每在镜子里面看到。
一看到这样的眼睛,又好像回到了母亲死的时候。母亲并不十分爱我,但也总算是母亲。她病了三天了,是七月的末梢,许多医生来过了,他们骑着白马,坐着三轮车,但那最高的一个,他用银针在母亲的腿上刺了一下,他说:
“血流则生,不流则亡。”
我确确实实看到那针孔是没有流血,只是母亲的腿上凭空多了一个黑点。医生和别人都退了出去,他们在堂屋里议论着。我背向了母亲,我不再看她腿上的黑点。我站着。
“母亲就要没有了吗?”我想。
大概就是她极短的清醒的时候:
“……你哭了吗?不怕,妈死不了!”
我垂下头去,扯住了衣襟,母亲也哭了。
而后我站到房后摆着花盆的木架旁边去。我从衣袋取出来母亲买给我的小洋刀。
“小洋刀丢了就从此没有了吧?”于是眼泪又来了。
花盆里的金百合映着我的眼睛,小洋刀的闪光映着我的眼睛。眼泪就再没有流落下来,然而那是热的,是发炎的。但那是孩子的时候。而今则不应该了。
(原载于《好文章》1937年第7期)
◆赏析
面对生命无法挽回的必然逝去,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质朴自然的情感,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能让人体会到哭泣与压抑的真切感受。萧红的文字朴实又直击心灵,尤为突出的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形象地呈现了作者在面临生母即将离世时的恐惧与悲伤,将内心深处纠缠的孤独、无助、难过和不忍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作者倔强的性格也在字里行间逐渐清晰起来:坚强隐忍,从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艰辛前行。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
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
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
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
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
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
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
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原载于《一个人的村庄》)
◆赏析
这篇短文用拟人的手法,描寫草滩上众花的模样,作者以花各种各样“笑”的姿态为切入点,谈及生命中的一些细腻感受,读来让人觉得新鲜而具体。他让我们明白,生命中的诗意是无处不在的,不但需要我们去发现,更需要我们去互动,去参与到生命无限的葱茏与鲜活中去。对一朵花微笑,对一片云歌唱,对一条河、一座山欢欣而激动,都是可以的,诗意的人生就在那里,你总会有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