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晃:一顿午餐满山情

2022-05-30曾玺凡钟才学

科教新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新晃侗乡午餐

曾玺凡 钟才学

“同学们,今天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天,老师教你们做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好不好?”今年春季学期末,新晃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新晃县)凉伞镇绞海教学点唯一一名教师姚鹏热锅下菜,一阵翻炒后,营养可口的三菜一汤摆上了桌。

从2011年至今,这样师生其乐融融在校就餐的场景,每天中午都会准时出现在新晃各所农村学校。他们所吃的食材和厨房均由政府、公益机构、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业共助,彻底告别了过去农村学生“中午靠洋芋、红薯填饱肚子”的局面,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大为改善。

“以前学生来上学都会拿棉布当口袋拎着个瓷碗,里面装着中午要吃的饭菜,家里大人不忙的话会给准备点咸菜和米饭,忙起来直接让孩子带个烤洋芋当中餐,基本上没什么油水。”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书经历,波洲镇中心小学教师田元春很是感慨,农村学生活泼好动,体力消耗也大,吃不饱成了当时的常态。

“到上午第四节课,孩子们就惦记着去灶房热饭菜,有的会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偷偷从桌子里摸出几口饭来吃,还捂住嘴怕老师发现。”新晃思源实验学校教师龙玉菲笑道,甚至有上学路远的学生,没到学校就把饭菜吃完了,空饭碗只得放在田埂边,下午路过再拿。

2011年4月27日,全省第一所免费午餐小学禾滩镇大坪坡村小学首次开餐,7岁的一年级学生彭晓雨从灶房打来热腾腾的饭菜,3岁的弟弟就坐在身旁,等着姐姐一口一口喂饭。

莴笋炒肉、炒鸡蛋、酸菜汤……荤素搭配的饭菜让彭晓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们倍感喜悦,浑身都暖呼呼的。

这一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与新晃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新晃政府负责全县乡村小学的厨房建设,每个学习日为每个学生出资1元,免费午餐基金则出资2元。

同年10月,国家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改计划”),新晃以武陵山区贫困县入列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

政府与社会福利机构协同建立的“全县开餐模式”,让新晃成为全国最早实现“营改计划”与“免费午餐”农村学校全覆盖的县区。11年来,新晃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提高学生用餐质量,不让学生出一分钱”的原则,保持学校食堂“0”利润运行。

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学校的厨师们也在开动脑筋。记者在每个学校的开餐微博公示中看到,很多菜品因色香味俱佳颇受学生欢迎,筒子骨炖土豆、鸡肉炖枞菌、瘦肉猪肝粉丝汤……即使是同一种食材也要变着花样来做,光是猪脚的做法就有清炖、红烧、卤制,目的就是让学生爱上午餐。

虽然当地饮食习惯偏好辣,但每日开餐中,一些学校的厨师也会把同一个菜品做成辣和不辣两份,以照顾到不同口味的学生。

有营养午餐的日子,每天吃了什么菜、哪个菜好吃成了侗乡孩子们回家畅聊的话题。“他们还会把每天都有的煮鸡蛋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吃,纯朴有爱的分享在学校里每天都会展现。”扶罗镇中心小学校长杨世江说。

与此同時,为充分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校长试吃制”应运而生:学生每天在校就餐选用的食材,都由校长试吃后才放心为学生选用。

凉伞镇凳寨小学校长陈通鹤告诉记者,只要是开餐日,学校的膳食委员会都将安排人员到食堂监督食材的制作烹饪过程,然后轮流参与试餐。“一顿午餐对孩子们来说是一天学习生活的营养补充,保障好饮食安全,也是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11年来,“营改计划”与“免费午餐”覆盖了新晃所有山区腹地的乡镇中心小学、教学点、农村公办幼儿园,改变了侗乡孩子没有营养午餐吃、饿着肚子读书的窘迫状况,让孩子们免于饥饿、补充营养。

“营养午餐带给侗乡孩子人格上最大的积极意义是尊严,是无差别平等就餐的尊严,是无后顾之忧般茁壮成长的尊严,是步入社会后努力回馈家乡的尊严。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和一颗颗自强不息的奋进之心,都印刻在新晃教育的发展之路上。”新晃教育局副局长蒲曾坤说。

猜你喜欢

新晃侗乡午餐
新晃:努力办好优质均衡教育
侗乡情
情满侗乡呀啰耶
井下午餐
如今我到侗乡走
新晃侗藏红米:世界原始稻作文化的活化石
午餐
新晃有颗“红宝石”
感悟侗乡美
新晃县农机局下乡为群众排优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