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2-05-30杨淑芳
杨淑芳
【摘要】本文根据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的特点,探究基于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改进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今后加深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并存的阅读课堂,往往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有利于阅读教學的高效开展。
一、创设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非常关键,部分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强,有着良好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但是其行为缺少对结果对错的判断标准,更容易受到自身喜好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来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应是当前教师工作的首要内容[1]。
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使得互联网中存储的海量教学资源能够随时被教师应用于教学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教材体系和课文内容。比如在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关于蒲公英、苍耳、豆荚这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并且制作成动画类型的视频或者PPT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应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从动画演示的过程中去观察、总结这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特点和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知识内容,使之记忆深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阅读课堂,充满趣味性、开放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延伸教材体系,增长学生知识储备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从教材的执行者转为课程的建设者和教学的实践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教学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对原有的教材体系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在阅读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需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尝试归纳文章的重点,特别是中心思想,即对田忌提出的赛马策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阅读以及爱思考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存储资源的广泛性,选择相似的成语故事,比如“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加强师生互动,共同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积极性,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课外阅读,教师能够寻找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充实原有的教材体系,在阅读与思考结合的学习模式中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2]。
三、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环境对人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下,情景式教学的效果更上一个台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利用声音、图像等模拟特定的情境,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能够更快引导学生进入高效阅读的状态中[3]。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观潮》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中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音频文件,作为教学素材和资源;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钱塘江大潮的盛大景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一边播放潮水的音频文件,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渲染情景氛围,营造充满生动自然气息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新奇的阅读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构建新式语文阅读课堂的作用,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带给学生全新的语文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孙传香.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1(36):83.
[2]陈奕娴.用信息技术模式开创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