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人,一校,一生

2022-05-30董以良

科教新报 2022年37期
关键词:瑶族乡任教教学点

董以良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9月26日上午9点半,中方县蒿吉坪瑶族乡洞门口教学点上演了温馨一幕。59岁的银龄教师杨爱英扮演起“鸭妈妈”,边唱歌边带着2名学前幼儿在教室穿梭,用简单活泼的游戏开展音乐教育启蒙。

蒿吉坪瑶族乡距县城80多公里,被称为中方县“青藏高原”,洞门口教学点是当地最偏远的学校之一。雪峰山脚、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很少有教师愿意留在这里教学。但1981年来此任教的杨爱英,在这座瑶乡讲台一站便是41年,并从2000年开始,坚持一人守一校。

“从幼儿园到二年级的课,都是我一人‘包办。”说起教学工作,杨爱英声音爽朗,复式教学,工作量非常大,虽然教学点人数不多,但杨爱英上课、备课从不懈怠,力求让学生学得扎实。

近年随着村民迁出,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今年秋季仅有2名学前儿童在此就读。杨爱英课上与孩子共玩共学,中午为他们做饭、喂饭,她笑言:“就像带自己的娃娃一样。”长期的“一师一校”模式,虽然辛苦,但她干劲十足、无怨无悔。“农村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不上课,孩子们就得失学,我不忍心。”偏远山村经济落后,她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2003年9月开学,教学点大部分学生都回到了学校,唯独二年级班长小青(化名)迟迟没来报名。当晚,杨爱英立即赶到小青家中了解情况,她的父亲生病去世,母亲改嫁,和奶奶相依为命。杨爱英当即决定帮小青补交学费,帮她重返校园,并一直资助她读完初中。

“孩子是希望,只有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改变命运。”杨爱英的心时刻为学生牵挂。高寒山区湿气大,每到寒冬腊月,学生上学总会浸湿鞋袜。“到学校后一个个小手都冻得通红,冷得直打哆嗦。”杨爱英回忆道,为帮助学生取暖,她从家里挑来木炭,每天提早到校生火,估摸着孩子们快到了,再把火分好放在几十个烘笼里,然后一个个送到学生手中。

杨爱英的坚守与执着,收获累累硕果。该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连续多年均达100%,所任教的学生总成绩每年在学区名列前茅。她连续5年获“中方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2021年获“怀化市最美乡村教师”。

“只要学校需要,我愿意一直在这里教下去。”2018年9月,杨爱英本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教学点位置偏远,没有老师愿意来此任教,中心校校长只好求助杨爱英。她二话没说便接受重担。瑶山虽远,但杨爱英用炭火、用書本、用温暖与爱为山区孩子照亮了求学路,用无私的奉献和付出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猜你喜欢

瑶族乡任教教学点
高山茶香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瑶家女子拳进校园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湖南洞口县长塘瑶族乡瑶族“棕包脑”舞蹈考察记
补考
桂林“地气”
梦开始的地方
——101中任教有感
幼儿教师任教意愿与任教承诺的现状与特点研究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