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
2022-05-30周华
周华
摘要:无论在哪一个学习阶段,数学都是重要的课程,借助数学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成长和发展。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其更快适应社会,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水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对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即便有些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比较好,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仍然很难适应,学生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和抽象,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
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男生和女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大部分男生在数学学习上会比女生表现得更好。同时男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也会更高;女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没有足够的自信,学习方式比较传统和僵化,没有独立意识。数学语言本身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所以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和困难,因此学生普遍对于数学阅读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大部分学生无法灵活完成文字、符号和图像的转化,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限制了学生在数学表达能力上的提升。
此外,教师对于数学阅读教学的忽视,导致在日常教学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数学阅读教学,同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指导,造成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男生和女生在数学阅读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很多教师都致力于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但是鲜有从性别角度出发开展探究的,而很多学生认为性别方面所存在的学习差异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正确认知性别导致学生在数学阅读当中存在的差异。教师不仅要正确认知学生在性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阅读情况,同时也要明确知晓具体是在哪些方面有差异,以及其存在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式,尽可能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数学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比如普遍观点认为,女生在理科学习上不如男生,这也会对女生造成某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无法学好数学,所以教师在对待女同学时,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意识到无论男女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并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而导致其在数学阅读能力提升上受到阻碍,让女同学自主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对学生施以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3 提升学生阅读热情
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学习热情,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有学习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数学水平等来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阅读材料。目前所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合理的编排让其成为教师可以利用的重要阅读材料之一,在教材当中,专门设置介绍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其涉及生活、历史等方面,所以教师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也要意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课外也有很多能够运用于阅读教学的材料。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数学漫画、数学小说、数学杂志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其知识容量,用趣味性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堂当中畅所欲言,针对自己阅读的内容或者自己的心得体会来进行发言,借助相互交流,讓学生收获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体会阅读的乐趣,生成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
教师要不遗余力地给予学生表扬,善于观察学生,对学生的任何进步都大力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鼓励。同时,教师也要正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在数学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无论学生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避免干扰其阅读的流畅性,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热情,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 提升学生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和转化能力
数学学科有着一定的精准性和严谨性,它和语文、英语等文科不同,文科在阅读中不需要抠字眼,而是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对整篇文章进行把控,但是数学阅读则要求学生能够精准掌握每一个数字、符号和词汇的意思。所以,在数学学习中,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教学,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字母、符号等进行仔细的讲解,这类型的知识通常比较抽象和复杂,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其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配合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例题讲解中体会其相应的意义。教师如果能准确简洁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造成浪费教学时间,所以教师本身要有逻辑、有启发、要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
比如,F(x)是高中数学当中一个比较常用的函数符号,而对于这一符号的讲解,教师则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对其基本含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F(x)当中的x是一个自变量函数,反映的是一个对应的关系。其次,在掌握了基本含义之后,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概念当中对应的理解,比如,F(x)所体现出的是x和对应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以无论x如何变化,都是在这一关系式当中来进行转变的。最后,教师可以借由问题的设计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F(x)的意义。
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要有效完成输入和输出的过程,理解并且掌握数学语言,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转换能力。高中数学中符号语言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符号语言本身有着极强的抽象性,所以如果学生只靠简单的死记硬背,很难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很容易出现知识混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变成文字或者图形语言,将原本复杂抽象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其学习难度。
数学图形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表现出各信息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将图像中的信息用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用代数来解决图像问题。一些数学问题是用文字表述的方式来进行阐述的,借由文字描述来表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文字转变成符号或者图形文字,从而将原本的文字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只有灵活掌握各语言之间的转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正确处理相关的问题。
5 加强阅读训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数学阅读中,教师要借助引导来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借助自主阅读掌握更多数学知识,顺利开展自主阅读。无论哪一学科,只要谈及阅读,通常使用的阅读方式都是初读、复读和精读。
所谓初读,就是对文章进行大致的浏览,初步把握文本当中的内容,标记出自己不懂或者存疑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复读做准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来使用不同的标记方式。比如,可以用星号来表示重要的内容,可以用圆圈来圈出存疑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来代表看不懂的内容,不同的记号表示不同的意思,让学生能够借助标记发散自己的思维,从整体把握文章,将书越读越薄。在初读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不必过于深究,而是可以选择跳过,先完成对文章的大致浏览,当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把握之后,再回头来看之前的问题,很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所谓复读,就是二次展开阅读,它相对于初读来说更注重对材料的理解,经过二次思考,解决在初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对重点知识进行仔细学习,认真思考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学思想,掌握应用方式。
在数学阅读中,学生要找出问题,并且利用阅读来探寻问题的答案,学生只有真正深入文本当中,才能提出问题。好的复读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经过初读,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内容,而借由复读,则可以查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漏洞,及时弥补,以避免出现知识缺口。在阅读当中,学生要做到眼到笔到,配合阅读笔记来加深记忆,完成知识的积累。复读依然需要配合备注,但是备注会更加细化,可以是对自己知识漏洞的填补,也可以是针对存疑地方的解释。通过批注,能够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批判意识。
通过初读和复读,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当中的内容以及框架有基本的了解,但是仍然需要通过精读来仔细推敲其中的内容。在精读时,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善于提出问题,加深对于所读内容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6 加强阅读指导
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要为学生拟定阅读提纲,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在支架的引导下,学生借助问题完成阅读,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梳理数学材料当中的内容。阅读提纲能确保学生阅读有明确的指向性,避免学生在阅读当中的盲目和无序。
高中生在阅读能力、认知能力上还有待提升,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教师更要注重其阅读的过程,当发现学生存在阅读问题时,要适时、适度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当中存在的障碍。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示范作用,可以在书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学生一起阅读,解释其中每一个关键词的意思,厘清各信息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示范性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学会阅读的顺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模仿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改变在传统数学阅读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过度干涉,而是要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的方式,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完成自主阅读。教师要认知到数学阅读教学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閱读方法。但是就目前高中生的数学阅读现状来看,学生很少会自觉进行数学阅读,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预留充足时间给学生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学生既能学习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借助自主阅读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真正将其内化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当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划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在学习完成之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借助讨论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再比如在讲解练习题时,教师不必直接对题目进行分析,而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除了在课上,教师也要将教学拓展到课下,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并且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按照计划有序开展阅读活动,配合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阅读教学的落实。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并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独立阅读机会,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锻炼在数学语言上的理解能力和转换能力,加强数学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峰.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2):213.
[2]张骁.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103-104.
[3]施志兵.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2018(8):59,77.
[4]陈泽.浅议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中旬,2018(4):18.
[5]韩冬梅.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速读(上旬),2014(2):143.
[6]周琳.浅谈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