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匹铜奔马“不合群”

2022-05-30黄逸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仪仗队郭老武威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东汉“铜奔马”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铜奔马”发现于1969年,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约7.3千克,同时出土了一支铜车马仪仗队。在铜车马仪仗队映衬下,龇牙咧嘴的铜奔马看上去很“不合群”。

郭沫若慧眼识“铜奔马”

1969年8月,甘肃武威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13生产队,在雷祖台南壁漫道东北结合部开挖防空洞。9月10日上午,意外发现古墓,村民涌入,将墓中尸骨踢出地道,并哄抢古钱、铜器、陶器等。大队领导得知后,通知县文化馆监控现场、追查遗失文物,并将存放在生产队的铜车、铜马等集中到武威文庙大殿。1970年8月,部分文物被送到省博物馆。

1971年,郭沫若陪西哈努克访问甘肃等地,尽管公务繁忙,但他还是坚持去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在一大堆青铜器文物中,他一眼就看见“铜奔马”,连声说:“太好了,太美了,真有气魄。”

郭老解释说:“我到过很多国家,看到过很多马的雕像和骑士骑在马上的雕像,那些雕像最古的也只有几百年,从未见过超过一千年的。而我们的祖先,却在将近两千年前就制造出这样生动绝妙的铜像,无论从艺术构思的巧妙、工艺技术水平的高超,还是从结构力学角度来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回京后,郭老向周恩来总理汇报,调“铜奔马”来京展览。此时“铜奔马”头尾的几绺鬃毛已脱落,颈部有数个约1平方厘米大小的洞。经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復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1973年4月,“铜奔马”到国外巡展,吸引了超400万名观众。“铜奔马”遂轰动世界。

不合群才有个性

“铜奔马”与整个仪仗队根本配不到一起,为什么要铸造它呢?这恰好说明,艺术需要个性,有个性的东西才能流传下去,才能成为民族的骄傲。鼓励创造、保护个性,“铜奔马”成功之理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摘自《北京晚报》 黄逸/文)

猜你喜欢

仪仗队郭老武威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重任在肩
动物仪仗队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支仪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