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移动互联网助益了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吗?

2022-05-30饶育蕾,雷诗妮,陈地强

关键词:就业创业移动互联网

饶育蕾,雷诗妮,陈地强

摘要:困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足,低收入家庭的信息劣势和社会关系劣势阻碍了其收入增长。移动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传播功能和社交功能,加上其共享性、普惠性和使用低成本性,为降低低收入家庭的信息劣势和社会关系劣势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因此,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有助于其收入增长。然而,在现实中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能否显著提高其家庭收入,目前还缺乏经验证据。

本文认为,低收入家庭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低成本地获得就业创业信息、学习技能知识、拓展社会关系,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本身也催生了更多的就业创业形式和机会,因此,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促进就业创业、改善社会关系网络等路径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更多更高质量地参与有报酬的经济活动,因而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收入增长效应主要表现为其促进就业创业带来的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同时,创业的门槛约束使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家庭成员就业的改善,相应的,促进就业成为使用移动互联网助益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路径。采用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移动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其中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效应显著,但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效应不显著;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和改善社会关系网络等路径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其中就业的中介效应最强,创业次之,社会关系网络最弱,且使用移动互联网对低收入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改善作用不显著。

相比现有文献,本文探讨了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收入增长效应及其就业、创业、社会关系路径,拓展和深化了互联网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和低收入家庭的增收路径研究,并为使用移动互联网能够促进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研究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促进就业创业、改善社会关系网络等路径显著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要进一步发挥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增收效应,应加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并不断优化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收集传播功能、学习功能和社交功能以提高低收入家庭的互联网使用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就业创业;社会关系网络

中图分类号:F126.2;F0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22)04-0108-17

一、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因此,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要保证发展的公平性与普惠性,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可见,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低收入群体实现更快收入增长的基础之上,从而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而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单变量分析

为直观地描述劳动者个体使用移动互联网对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影响,本文首先进行单变量分析。将2016年没有使用移动互联网,但2018年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样本定义为“使用移动互联网”组,将2016年和2018年均未使用移動互联网的样本定义为“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组,分别刻画其收入水平(如图1)和收入增速(如图2),结果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组2018年家庭收入是2016年的3.26倍,而“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组仅为2.20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家庭收入增速是未使用移动互联网家庭的1.48倍。可见,使用移动互联网能够显著促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

2.基准模型检验

表3报告了基准模型(1)的回归结果。在所有的回归中,“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其与“家庭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可见,对于样本低收入家庭来讲,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家庭总收入,研究假说H1得到验证。进一步根据收入来源将样本家庭的总收入分解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进行基准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见表4。“移动互联网使用”对“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而对“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估计系数不显著,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主要是通过提高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来实现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效应的,研究假说H2得到验证。

3.内生转化模型检验

由于个体是否使用移动互联网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偏差,基准模型检验结果并不一定说明低收入家庭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对此,本文进一步使用内生转化模型进行检验。解释变量为二值内生变量时,内生转换模型在调整二值变量的选择概率后估计出两类样本的平均处理效应,并通过判断平均处理效应的显著性来识别二值变量的影响。首先,建立影响低收入家庭是否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选择函数,并以“社区平均移动互联网使用”(社区其他家庭“移动互联网使用”变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选择函数的外生变量;然后,基于选择函数重新估计使用移动互联网样本和不使用移动互联网样本的收入决定函数。

表5报告了内生转化模型的估计结果,两个估计方程的逆米尔斯比率lns1、lns2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不为零,表明本文未控制的其他因素对低收入家庭是否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收入水平产生了影响,有必要对选择性偏差进行修正。r1符号为正,而r2显著为负,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收入较高,而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家庭收入较低。进一步分别计算消除样本选择偏差后的两组样本收入,进而测算使用和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在两种“反事实”情境下的收入。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概率密度分布如图3所示:上图显示,若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选择不使用移动互联网,其收入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明显左移,意味着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在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反事实”情境下,家庭收入水平会明显降低(ATT=0.506);而下图则显示,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反事实”情境下,家庭收入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将明显右移,说明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若使用移动互联网,其收入水平会显著提高(ATU=0.493)。可见,内生转化模型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基准模型得出的核心结论。

4.稳健性检验

(1)控制互联网使用的影响。考虑到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可能受到是否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互联网使用”变量重新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6的(1)列。“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表明本文的分析结果是稳健的。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使用互联网对低收入家庭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在于低收入家庭使用电脑等传统互联网工具的比例较低(本文样本中仅为2.22%),且使用者大多学历较高、年龄较小,存在较大的选择性偏差。而智能手机的成本较低,使用的技术门槛也小于电脑,因而在低收入家庭中的使用更为广泛。

(2)扩大样本量。目前,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划分标准并不统一,本文将年收入30 000元以下的家庭作为低收入家庭样本具有合理性,但为进一步验证分析结论的稳健性,也以年收入80 000元以下为标准扩大样本量进行了重新检验,估计结果见表6的(2)列。“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再次表明本文的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3)逆概率加权回归模型(IPWRA)检验。由于低收入家庭是否使用移动互联网并非是一个随机选择的过程,具有某些特征的低收入家庭往往更有可能使用移动互联网,而这些特征也可能影响其收入水平。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本文参考杨丹和冷利(2021)的研究[44],采用IPWRA进行检验。IPWRA由逆概率加权估计器(Inverse-probability weighting,IPW)和回归调整估计量(Regression adjustment,RA)两部分构成。RA估计量对结果进行建模,IPW估算器对过程进行建模,IPWRA估算器对两者同时进行建模。在干预模型中,以低收入家庭是否使用移动互联网作为被解释变量,一系列会影响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变量为协变量,进而利用全部低收入家庭样本数据估计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概率,得到低收入家庭处于不同特征变量时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概率Pi,分别以1/Pi和1/(1-Pi)为结果方程中处理组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和对照组家庭(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的权重,再进行事实行为和样本特征的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见表6的(3)列。相关控制变量在经概率模型处理后,“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确实比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低收入家庭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4)控制交互固定效应。本文还使用交互固定效应的方法进一步控制学历层面、省份层面、职业层面随时间变动的共同趋势因素,重新进行模型回归,以降低不可观测变量的影响,估计结果见表6的(4)列。“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进一步说明本文“使用移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的核心结论是可信的。

5.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分别以“就业”“创业”“社会关系网络”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2)(3)的检验结果见表7。

(1)“就业”和“创业”的中介效应。表7的(1)(3)列显示,“移动互联网使用”对“就业”和“创业”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显著促进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和创业;(2)(4)列显示,基准模型加入“就业”和“创业”变量后,“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但绝对值变小,同时“就业”和“创业”的估计系数也显著为正,表明“就业”和“创业”在“移动互联网使用”促进“家庭收入水平”提升中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部分中介效应,即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促进就业和创业的路径提高其家庭收入。进一步的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就业”的中介效应(10.88%)远大于“创业”的中介效应(3.23%)。

(2)“社会关系网络”的中介效应。表7的(5)列显示,“移动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关系网络”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并未显著改善其社会关系网络;(6)列的回归结果显示,加入“社会关系网络”变量后,“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估计系数略微变小,“社会关系网络”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进一步的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存在部分中介效应(2.09%)。因此,使用移动互联网是可以通过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来促进其收入增长的,但在本文样本中,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未能有效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

上述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说H3和H4。

五、结论与启示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本质要求,其核心是在实现社会财富高质量增长的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必须促进低收入家庭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而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低收入家庭固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劣势及其衍生出的信息劣势和社会关系劣势等,严重制约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大降低了就业创业信息、职业技能、金融服务等的获取成本,并打破了传统社交的时空界限,因而使用移动互联网能够显著降低低收入家庭的信息劣势和社会关系劣势,促进低收入家庭成员就业和创业的实现及其质量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强其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和风险承担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受制于自身条件,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家庭成员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数量增加及质量提升来实现收入增长,而使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获取和技能学习便利、就业创业机会增加以及社会关系网络优化等积极效应会显著改善低收入家庭成员的就业和创业状态,进而显著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同时,由于创业门槛的限制,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更多地来源于家庭成员的就业改善,因而通过就业促进效应实现收入增长成为使用移动互联网助益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路径。

本文采用CFPS2016年和2018年的数據,实证检验使用移动互联网对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能够显著促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转换模型检验以及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低收入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增长效应显著,但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效应不显著,表明在样本期间,使用移动互联网主要是通过促进就业(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创业(经营性收入增长)来实现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的;就业、创业和社会关系网络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促进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中均具有部分正向中介效应,其中就业促进的中介作用最强,创业促进的中介作用次之,社会关系网络改善的中介作用最弱。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正外部性,进而更有效地促进低收入家庭实现更快的收入增长提出如下启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移动互联网使用成本,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本文分析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能显著促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因而需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发展对低收入群体的正外部性,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有条件使用移动互联网。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收集传播功能、学习功能和社交功能,提高低收入家庭的互联网使用广度和深度。目前,低收入家庭不但互联网使用率相对较低,在互联网使用广度和深度上的差距更为明显。移动互联网为低收入家庭接入互联网提供了便利,但通过移动互联网工具接入互联网在信息获取的深度、广度及便利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应进一步改进和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内容,并强化信息删选和组合功能,使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有效的就业创业信息。同时,要强化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功能,使低收入群体能够更为便利地通过移动互联网学习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有效降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职业培训成本。此外,还应改善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强化不同群体间的社交开放性,为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优化提供更多渠道和平台。

本文探究了使用移动互联网对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并提供了经验证据,但由于数据来源等的限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未来至少还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一是进一步分析移动互联网使用广度和深度的收入增长效应。本文只基于“是否使用”层面进行了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增收效应检验,但事实上移动互联网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对低收入家庭经济行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可能更大。二是进行不同群体的比较分析。移动互联网具有共享性和普惠性,而本文只分析了使用移动互联网对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影响,不能说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让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比其他家庭更快,因而还需要进行不同类型家庭的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8):71-86.

[2]牟天琦,刁璐,霍鹏.数字经济与城乡包容性增长:基于数字技能视角[J].金融评论,2021(4):36-57+125.

[3]ANDRIANAIVO M, KPODAR K. Mobile phones,financial Inclusion,and growth[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Institutions,2012,3 (2).

[4]MA W,RENWICK A,NIE P,et al. Off-farm work,smartphone use and household incom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8,52:80-94.

[5]MA W,GRAFTON R Q,RENWICK A. Smartphone use and income growth in rural China: empirical resul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20,20(4):713-736.

[6]王剑程,李丁,马双.宽带建设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乡村”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学(季刊),2020(1):209-232.

[7]COUTURE V,FABER B, GU Y, et al. Connecting the countryside via E-Commerce: Evidence from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nsights,2021,3(1):35-50.

[8]华昱.互联网使用的收入增长效应: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J].江海学刊,2018(03):219-224.

[9]蒋琪,王标悦,张辉,等.互联网使用对中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劳动经济研究,2018,6(5):121-143.

[10]李飚.互联网使用、技能异质性与劳动收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04-113.

[11]吕祥伟,张莉娜.互联网使用、抚幼负担与家庭收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7):163-177.

[12]马述忠,吴鹏,潘钢健.互联网使用、生活性服务业扩张与劳动收入分化[J].经济学动态,2022(2):68-84.

[13]李雅楠,谢倩芸.互联网使用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CHNS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7):87-100.

[14]刘任,眭鑫,王文涛.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9[2020-10-1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 C.20201026.1732.002.html

[15]文小洪,馬俊龙,王相珺.互联网使用对收入影响的城乡差异[J].世界农业,2021(7):97-107.

[16]刘晓倩,韩青.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对收入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8(9):123-134.

[17]刘生龙,张晓明,杨竺松.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4):103-119.

[18]曹景林,姜甜.互联网使用对女性收入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0(12):79-95.

[19]戚聿东,丁述磊,刘翠花.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对灵活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2(1):125-138+2.

[20]江小涓.网络空间服务业:效率、约束及发展前景——以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例[J].经济研究,2018(4):4-17.

[21]GUPTA A,PONTICELLI J,TESEI A. Information,technology adoption and productivity:The role of mobile phones in agricultur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20.

[22]洪铮,章成,王林.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与居民消费能力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21(5):177-190.

[23]贺达,顾江.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PSM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8(10):51-57.

[24]向玉冰.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4):51-60.

[25]MIN S,LIU M,HUANG J. Does the application of ICTs facilitate r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e of smartphones among farmers[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20,70:101219.

[26]林欣,谢静雨,林素絮.移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不同消费类别的影响研究——基于2018年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22(2):113-123.

[27]FOUNTAIN C. Finding a job in the internet age[J]. Social Forces,2005,83(3):1235-1262.

[28]ATASOY H. The effects of broadband internet expansion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J]. ILR Review,2013,66(2):315-345.

[29]NGAN R,MA S. The relationship of mobile telephony to job mobility in Chinas Pearl River Delta[J]. Knowledge,Technology & Policy,2008,21(2):55-63.

[30]莫怡青,李力行.零工经济对创业的影响——以外卖平台的兴起为例[J].管理世界,2022(2):31-45+3.

[31]周广肃,樊纲.互联网使用与家庭创业选择——来自CFPS数据的验证[J].经济评论,2018(5):134-147.

[32]TRUST T,KRUTKA D G,CARPENTER J P. “Together we are bet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networks for teacher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6,102:15-34.

[33]王春超,周先波.社会资本能影响农民工收入吗?——基于有序响应收入模型的估计和检验[J].管理世界,2013(9):55-68+101+187.

[34]饶育蕾,周湾湾,陈地强.中国家庭借贷需求与借贷渠道的偏好分析——基于亲缘关系的视角[J].金融论坛,2021(5):28-39.

[35]MANSKI C F. Economic Analysis of Social Interactions[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3):115-136.

[36]CHEN Y,WANG L,ZHANG M. Informal search,bad search?:The effects of job search method on wages among rural migrants in urban China[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2018,31(3): 837-876.

[37]RILEY E. Mobile money and risk sharing against village shock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8,135:43-58.

[38]HONG H,KUBIK J D,STEIN J C.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tock‐market particip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59(1):137-163.

[39]周廣肃,谭华清,李力行.外出务工经历有益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吗?[J].经济学(季刊),2017(2):793-814.

[40]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11):116-129.

[41]章元,李銳,王后,等.社会网络与工资水平——基于农民工样本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8(6):73-84.

[42]尹志超,刘泰星,张诚.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20(1):24-42.

[43]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2):539-560.

[44]杨丹,冷利.农户劳动力配置与“一家两制”行为——基于收入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分析[J/OL].农业技术经济:1-19(2021-12-1).DOI:10.13246/j.cnki.jae.20211214.010.

Has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Helped Low-income

Households Grow Their Incomes?RAO Yu-lei, LEI Shi-ni, CHEN Di-qiang

(School of Busines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Abstract: Trapped by the lack of physic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the information disadvantage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disadvantage of low-income families hinder their income growth. The mobile Internet has powerfu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functions and social functions, and its sharing, inclusiveness and low-cost use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information disadvantage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disadvantage of low-income families. Therefore,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by low-income households contributes to their income growth. However, in reality,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 on whether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by low-income household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ir household income.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low-income families can obtai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formation, learn skills and knowledge, and expand social relations at a low cost through the mobile Interne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tself has also spawned more form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refore,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can increase the income level of low-income families through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mproving social networks, and other paths. The main source of income growth for low-income households comes from more and higher-quality participation in paid economic activities by household members. Therefore, the income growth effect of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in low-income familie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in wages and operating income brought about by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Meanwhile, the threshold constraints of starting a business make the income growth of low-income families more dependent on the improvement of family members employment. Accordingly, promoting employment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to use mobile Internet to help low-income households increase their income.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in 2016 and 2018 were used for empirical test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income growth of low-income families, in which the growth effect of wage and business income is significant, but the growth effect of property and transfer incom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can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low-income families by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mproving social networks, among which employment has the strongest mediating effect, followed by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network is the weakest. Moreover,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is not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ocial network of low-income familie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come growth effect of low-income households using mobile Internet and the path of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relations, expands and deepens the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effect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the income increase path for low-income households, and also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can promote the income growth of low-income household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low-income families by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mproving social networks, and other ways.To further leverage the effect of mobile Internet use on the income of low-income household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to increase the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of low-income groups, and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learning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mobile Internet to improv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nternet use of low-income families.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low-income families; income growth;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network

CLC number:F126.2;F062.4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4-8131(2022)04-0108-17(編辑:黄依洁)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移动互联网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微美学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