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05-30崔玉龙宋曼雅
崔玉龙 宋曼雅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时具有一定的难度。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然后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网络平台建设、资源挖掘利用、制度与机制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最后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以及过程化考核等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互联网;土木工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22)04-0100-05
收稿日期:2021-07-28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2019zyrc03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079079)
作者简介:崔玉龙(1989-),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工作。
Exploration 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CUI Yulong1,SONG Manya2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232001, China; 2.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Anhui232001,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can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more effectively,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ability.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 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Then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the aspects of network platform construction,resource mining and utilization,system and mechanism improvement,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Finall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design concept,teaching process and process assessment.
Key words:blended teaching mode;online teaching;the internet;civil engineering;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環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使命所在,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高校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锻炼学生的优秀品格。而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都具有思政育人功能。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振兴本科教育。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其中包含建设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逐步完善与全面发展,雨课堂、SPOC平台、MOOC平台等多个互联网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各大高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线上教学模式,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知识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树人育人目标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全过程,使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同向同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土木工程人才。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以及其他有关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能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管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2-4]。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远程网上教学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重构了课堂教学。“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形式优势的充分发挥,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还有助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教师讲授过多而出现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最终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载体单一,传播面窄,忽视了学生需求的多元性,不利于课程思政效果的进一步发挥。而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课堂传授的载体优势和线上的传播效果,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契合度和精准度。借助载体优势能够凸显信息化、现代化,更加符合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心理预期,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政育人效能。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线上教学平台优势,打破了时空限制,尊重受众的接受能力,将教学过程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传播效果,提高了知识传播的精准度,进而也突出了专业特色、课程特色。
混合式教学是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二者优势的相互结合与补充,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与“学”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体现,从而有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而从课程思政角度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专业理论课教学与课程思政更易于达成同向同行。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网络资源的丰富、多种教学方法的相融、教学辅助工具的先进,使蕴含于专业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更容易挖掘、提炼,与专业课程知识点有关的思政元素更容易融入、发散;另一方面,在线教学平台的实时互动功能,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知识传播媒介的多元教学呈现,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学生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升[5-7]。因此,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国各大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当然,这也是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
概言之,相比傳统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具备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服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荣誉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土木工程是国家发展的支柱行业,与社会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渗透、贯穿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国家和行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工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然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风行的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各高校以及任课教师结合实际加以探讨、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育人网络平台建设有待创新。课程思政网络育人平台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良好教学成效的获取,离不开有效的、创新型的课程思政育人网络平台建设。当前,因为课程思政建设在理念上并没有得到所有高校以及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加之育人网络平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网络平台建设问题重重,如平台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系统运行不够顺畅、内容与运营形式固化缺乏创新等。另外,当前常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比如雨课堂、SPOC平台、MOOC平台和腾讯课堂等,一般都是根据专业课程结构和特征设计的,极少考虑课程思政的特征和需求。网络育人平台搭建不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自然难以达到预期要求。
2.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建设有待挖掘。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前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要想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必须高度重视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建设上挖掘深度不够,利用程度不高,转化利用不足,课程思政建设不理想。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建设应基于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群体的学习特征、学习能力展开,也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育人资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挖掘专业知识内容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并且在授课时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较好地融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偏理论和概念理解、公式推导以及数学计算,相比人文类专业课程缺少明显的思政内容,思政元素的提炼、融入需要任课教师下更多功夫。
3.课程思政的育人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支撑。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育人机制,有关规章制度不完整、不成体系,育人理念还未做到与时俱进,育人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阻碍了思政育人效果的提升。课程思政不仅是任课教师个人的事情,还涉及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学校不同人员、不同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各高校主要采取督导组听课评分和学生评价打分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但主要是针对专业课教学,很少涉及甚至不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课程思政缺乏统一或广泛采用的评价机制。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应对措施
针对前述问题,首先,各高校应在现有线上教学平台基础上开发设置有关课程思政教学和评价的版块,如课程思政元素(包括视频、读物、和网络链接)存储版块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打分窗口;或利用教务系统提供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评价版块。其次,充分挖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应重点参考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恰当融入与专业知识有关的思政元素,精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如专业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极好的思政育人教材,其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许多极富教育价值的思政元素,需要任课教师深入挖掘。川藏铁路、三峡工程以及诸多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历程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重大技术攻关,更多的还有攻关过程中科技人员、施工工人的付出、责任、奉献、坚韧等等;著名科学家(比如土木工程领域著名数学家、力学家和岩石工程实践专家石根华教授)攻坚克难,取得耀眼荣誉,但任课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学习他们面对困难不怕艰苦、百折不挠、勇攀高峰、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再次,完善课程思政的育人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制度和机制仅靠任课教师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主抓主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等多部门具体实施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参考专业课程的评价机制,由督导组和学生参照制定的有关评价指标进行测评,根据二者的评分权重计算出某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等次。需要指出的是,督导组测评中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督导教师的评分占比。不仅如此,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热情,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应该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有一定的体现或者要求。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要见成效,任课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做好教学过程设计。“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建筑结构”“建筑力学”“施工技术”以及众多专业课课程设计等相关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8-9]。下文以“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下)”课程为例,展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结合课程实际,理清该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增设多种实际工程施工案例,将“建筑工程制图”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相结合开展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以课程思政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将思政育人理念贯穿课程始终,课前预习、课中教学环节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课后反馈环节做好思政育人效果反思;实行过程性综合考核,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总体目标。
(二)教學过程设计
1.课前线上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提供线上教学资源供学生预习使用,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课程学习资源,明确学习目标与预习任务,同时将所要预习的具体内容设置成相应的闯关模式,每一关卡设置一个学习任务点,以逐步提高难度的任务点代替教学步骤,闯关模式的学习形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例如,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简称平法)是“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下)”课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预习阶段推送含有柱的平法、剪力墙的平法和梁的平法3部分平行内容的课程学习资源,把每部分包含的基本概念、截面注写和平面注写3个关键知识点设置为3个关卡,共设置9个关卡。这9个关卡闯关成功后,教师应设置重点体现思政教育的第10个关卡,把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如,可设置观看《超级工程》系列纪录片关卡,要求结合所学习知识点与当前时代背景、国际形势,以“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如何圆满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为主题开展10分钟左右的主题讨论(线下课堂分组汇报)。
2.课中线下教学设计。课中教学设计环节主要分为专业知识讲解及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汇报交流两部分。第一,线上教学平台只是一个知识存储的载体,课堂线下教学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无论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是思政教育成效的汇报交流,教师都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线下教学中解决学生课前线上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线上线下充分结合并自然流畅的过渡。如,在“梁的平法”知识点课前预习设置的3个关卡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同学能闯关至“截面注写”,但无法闯过“平面注写”这一关卡,可见“平面注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知识难点。所以,教师在课中线下教学时要重点讲解“平面注写”专业知识点,体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第二,考虑时间因素,思政教育成效汇报交流环节应以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准确规定汇报时间。汇报时可单人汇报也可多人汇报,应综合运用多媒体等网络设备同步播放PPT,以促进思想交流。汇报交流期间,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课堂节奏和时间分配,对汇报交流进行精准点评和深度总结,引导学生提升思政素养,最大程度地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交流汇报是展现学生学生思想素养的一个有效方式,但教师开展思政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这一种方式。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深度思索如何把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适时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激励学生以强烈的时代精神、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奉献。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盘点工程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警示学生今后要遵纪守法,恪守职业规范,切莫因为贪心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课后总结与反思环节设计。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状况以及对课程教学方式的看法。从思政育人角度来说,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要善于根据教学督查组、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反思自己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内容是否紧密关联、是否有生拉硬拽嫌疑,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是否有助于专业学习,思政元素的植入时机是否恰当,思政元素内容的植入是否过多和过少,等等,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只有勇于面对不足,不断地反思、调整与完善,才能更好地把思政育人理念贯穿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始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努力实现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同向同行。
(三)教学效果考核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考核)成绩,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原则上不超过50%[10],并且平时练习习题和期末考试内容中主观题数量不得少于30%,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1]。这种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过程化课程考核模式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不仅要考核专业知识学习,还需将思政教育效果纳入综合考核的范围中。课程思政考核要像专业知识考核一样采用过程化考核模式,将思政教学成绩分为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卷面成绩由专业课程期末考试中体现思政教育内容的试题体现,平时成绩可以根据线上线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言频率、分组汇报质量、看视频数量质量和读书(故事)报告的质量等利用事先制定的规则计算得来,将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二者综合给定学生的课程思政成绩。最后,把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和课程思政考核成绩综合确定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
四、结束语
通过比较,本文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比传统教学形式更具有优势,但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育人网络平台建设有待创新,育人资源建设有待挖掘,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必须强化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理念,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催生具体教学行为上的身体力行,进而体现到教学效果的逐渐提升上。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挖掘、应用网络育人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积极促进专业理论课教学与思政育人教学深度融合,加强过程化综合考核,课后环节开展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过程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专业理论课教学与思政育人教学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9〕8号.
[2] 车骁骑,黄安平,金硕,等.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启示:基于对学生学习体验数据的分析[J].大学物理,2021,40(11),41.
[3] 李林.渐进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初探: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6): 1 834.
[4] 张天航,张鹏,蔡迎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3): 7-13.
[5]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1-34.
[6] 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15-17.
[7] 付艳芳,杨浩.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6): 36-41.
[8] 刘昊,张正中.新时代“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7): 70-71.
[9] 孙畅.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探索[J].科教导刊,2021(5): 104-106.
[10] 章木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ESP+EGP 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 78-81.
[11] 翟苗,张睿,刘恒彪.高校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9): 35-41.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