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路径

2022-05-30吴文玥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吴文玥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儒家思想、四大发明等一直以来都是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相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其学习热情变得高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他们语言学习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从教材、试题和课堂拓展三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儒家思想、四大发明等一直以来都是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现代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发活跃,一时间各种“洋节”“洋快餐”等西方文化元素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外国文化兴趣高涨,对本国文化知之甚少,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排挤和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对当代高中生而言,深入学习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在教会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也渗透了外国的文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1],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指的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这就要求学生在接触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对中华文化有深入了解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将其更广泛地传播。此外,随着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近年来全国卷高考真题中也加大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如,2015年全国II卷的书面表达为邀请外教去敬老院陪老人过重阳节、2017年全国II卷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外教参加中国剪纸艺术展、2020年全国II卷的语法填空介绍了用植物、水果和鲜花装饰中国新年的寓意等。因此,若能很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助力学生高考备考,更将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路径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体而言,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大部分:其一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二为戏剧、剪纸、十二生肖等传统民俗;其三为书法、汉语、诗词等语言文化;其四为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胜文化;其五为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观念;其六为中华武术、中医中药、茶文化等其他综合文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保证学生接触到不同种类之下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结合教材、试题,以及日常生活,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

(一)结合教材内容,多角度深入

教材作为一切教学计划与目标的基本依据与参考[2],涵盖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供教师利用。以新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其中涉及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包括中国汉字、中国传统节日、敦煌莫高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子和“仁”的思想内涵等。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了解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其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多角度寻找英语课堂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切入点和融合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渗透。

比如:在必修一中,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的读思板块涉及了有关中国汉字书写系统的特征和发展历史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教材中所罗列的三个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汉字书写体系是如何将不同地域和不同方言统一在一起,探究其与中华文明传承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将本单元的视频板块作为读思板块的补充资源,加深学生对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的认识,引导学生对中国汉字的未来进行探寻与展望,从而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比如: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的听说板块提到了两位参与国际青少年文物保护项目的青少年对我国五岳之首、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泰山所做的保护,读写板块的阅读文章是一篇关于利用数字技术制造敦煌莫高窟文物图像来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新闻报道;Project板块引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呈现了京剧、剪纸、书法和风筝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在取得学习研究成果之后,在班级进行汇报。针对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将这三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整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遗产,尤其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同时树立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思考自己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些什么。

比如: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的视频板块介绍了孔子及其“仁”的思想内涵,教师可在学生观看视频后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讨论,谈谈自身对孔子“仁”的看法,以及应该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与理解的同时促进高尚情操和完整人格的培养。

(二)结合各类试题,多形式操练

除教材外各类试题,包括高考真题、高考模拟试题、期末质检试题等,其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也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例如:语法填空题型是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出现较为频繁的一个部分,如2021年3月武汉市高考模拟试题语法填空部分讲述了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021年济南市一模试题介绍了京剧中脸谱的历史和基本知识;2021年日照市一模试题提及了古代中国传统乐器等。除了语法填空题型外,书面表达中也经常出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身影。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巧妙地将两种题型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例如:福州市21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试题语法填空部分谈到了“牛”在中华文化中的寓意和重要性,同时还紧跟时代步伐提到了“the spirit of ox”,即“三牛精神”。针对该语篇所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进行深入讲解,指导学生积累语篇中出现的相关语块,如“a symbol of diligence and sincerity”“bully the weak or fear the strong”“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等,并可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拓展相关背景知识,如牛年的英文表达是“the Year of Ox”,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将“三牛精神”的具体内容翻译为“serving-the-people ox”(孺子牛)、“pioneering ox”(拓荒牛)和“persisting ox”(老黄牛)等。在输出部分,教师可以结合2021年济宁市高考模拟书面表达试题,为校英文报举行的以“三牛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征稿启事或2021年石家庄市高考模拟书面表达试题,在信中附上一张带有中国“牛年”图画的贺卡,表达对外国笔友的生日祝福并说明其寓意,以此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所积累的语块素材运用在英语作文中,在丰富英語作文素材的同时,提升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渗透心间。

比如:享有盛名的中国茶文化,也频繁出现于各类考试题目中。2017年衡水中学二模试题语法填空部分对茶文化进行了介绍,不仅追溯了茶文化的历史,提到“The Classic of Tea”(陆羽的《茶经》),还谈到了泡茶的技巧和品茶的礼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里获取相关话题语块,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进行拓展补充,最终形成与茶文化有关的思维导图。在输出环节,教师同样可以结合书面表达试题帮助学生进行操练,如2018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试题要求学生用英语给对茶感兴趣的美国朋友写邮件,邀请对方参加在宁波市举办的茶文化节,并结合所给海报图片中的信息简要介绍茶文化节活动,以及我国茶的历史、茶的益处等。教师还可以将输出活动延伸到口头层面,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开展茶文化主题英文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自选角度,结合所学话题语块畅所欲言,或是聚焦地方特色,谈谈自身对闽南地区茶文化的见解,又或是放眼全国,探索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和饮茶习惯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到了深度和广度上的提升,运用英语传达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飞跃。

(三)结合日常生活,多方位拓展

在教材和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用心捕捉日常生活中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点点滴滴,拓宽备课思路,积极营造英语课堂上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比如:一年当中的每个传统节日和节气都为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在每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从听、说、读、看、写各个方面开展对该节日或节气的专题学习,了解其背后所产生的原意和代表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每周的英语晨读或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播放相关节日或节气的英文介绍短视频,必要时还可将视频文本印发给学生朗读背诵,加深印象。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在授课时首次可以播放介绍端午节的英文视频,提醒学生边看边记录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词汇,让学生带着目的观看。其次,教师可进行一轮开放式的问答,提问学生从视频中获取到了关于端午节什么样的关键信息。若学生能力有限,无法组织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教师也可通过课件呈现视频里出现的句子,引导学生用自己写下的关键词汇将句子补充完整,同时重点讲解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如lunar、patriotic、heritage等。再次,通过与端午节相关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的语篇呈现,让学生在做题中巩固端午节话题词汇,不断强化输入。最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与端午节相关的书面表达作业,比如:写信邀请外国朋友来家里一起度过端午节,也可以在班级开展端午节主题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编写相关主题对话等。通过写作和口语的输出活动,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和操练课堂所学内容,真正内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做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比如:2021年4月份,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作为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之一的《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第747期报纸“Discovery”板块正好刊登了一篇题为“Convey Beauty of Words”的文章,对这位百岁老人进行了介绍。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对许渊冲先生在翻译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待工作的刻苦钻研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由此作为切入点,播放许渊冲先生的相关视频,与学生一起欣赏他所翻译的经典中国古诗词,加深学生对这位翻译大师的认识,并将与中国古代唐诗宋词等文化精粹有关的内容融入课堂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内知识,带领学生重温旧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Unit 2 Poems当中阅读部分对唐诗的介绍,鼓励学生尝试用英文翻译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带领学生评析不同的翻译版本,或是在班级展开诗歌知识竞赛,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诗词的英文翻译说出诗词原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联系高考真题,如2017年全国I卷的书面表达试题,指导学生写一封邮件告知正在学习汉语的英国朋友下次上课的计划,其中需涉及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的内容为唐诗,并要求对方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以便做好课前准备。通过以上一系列围绕中国古代诗词展开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能促进他们更好地用英语将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

结束语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融入与渗透,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一种促进。作为英语教师,只有树立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解读教材和试题以及整合教学素材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通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中华文化学习氛围,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青少年心中,引导他们勇于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全面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金海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助力高中英语教学[J].英语教师,2021(10):171-17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