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能要面對的痛——膝關節痛
2022-05-30王厤溱
王厤溱
甘先生,45歲,一位職業經理,一個月前在德國下班後朋友突然提出跑步,即興跑了8公里,之後開始出現右膝關節內側疼痛,走路下蹲都困難,本以為很快就好,但遲遲未愈。一個月後行走尚可,下蹲時右膝關節內側韌帶仍有牽拉痛,膝關節裡面有拉緊感,右膝關節間隙內側壓痛明顯,局部輕微腫脹。
之後來我院就診,經中醫的辨證,甘先生為寒濕血瘀的膝關節內側韌帶損傷病,骨盆右側向前扭轉,給予中藥口服及針灸整脊糾正骨盆傾斜,疼痛癥狀改善,下蹲及跑步活動已不受限。
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
膝關節是我們人體最大的關節,局部由股骨、半月板、髕骨、韌帶滑膜構成,所有的疼痛也圍繞著構成的組織損傷而產生。年輕人比較常見的就是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中老年人多見的是滑膜炎、半月板磨損、骨關節增生的關節炎。韌帶及半月板損傷常常發生在運動訓練後,尤其跳躍性運動如跳高、跳遠,跌倒撲地後。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則因膝關節長期勞損,導致半月板磨損及脛骨髁上增生刺激膝關節滑膜韌帶發炎導致骨關節炎、滑膜發炎,過勞及天氣冷時多發。
膝關節病診斷依據
1.膝關節韌帶損傷:a.局部疼痛,腫脹,運動性功能障礙,膝關節呈半屈曲位,主動被動活動明顯受限,局部有時伴皮下瘀斑或出血。b.X 線片排除骨折。c.如遇關節間隙變大及膝關節分離試驗陽性則懷疑十字韌帶斷裂,應手術治療。
2.膝關節半月板損傷:a.急性期局部疼痛,腫脹,小腿固定,運動性功能障礙,膝關節呈半屈曲位,主動被動活動明顯受限,損傷側半月板壓痛明顯。b.超聲波及膝關節鏡有助診斷。C.如遇關節在最後15°不能伸直,則破裂斷裂可能性大,多與手術治療。
3.滑膜炎及骨關節炎:a.局部腫脹疼痛,酸脹感不一,屈伸活動有撚發音,慢性滑膜炎常有股四頭肌萎縮。b.慢性滑膜炎及骨關節炎X線通常有關節間隙變窄,脛骨髁上增生有助診斷。c.如遇創傷性滑模炎則關節間隙及脛骨髁上增生不明顯。
4.髕骨勞損:又稱髕骨軟化症,a.起病慢,隱痛,乏力明顯,休息後減輕,勞累後嚴重,嚴重時上下樓梯困難,有突然下跪現象。b.X線早期無症狀,可能有骨質疏鬆,後期可能有髕骨邊緣骨質增生、髕股關節面粗糙或變窄,軟骨下骨化殘缺。c.髕骨兩側壓痛(+),腿半蹲試驗(+),髕骨軟骨摩擦試驗(+)。
中醫怎麼看膝關節病
膝關節病相當於中醫學「傷筋」「膝痹」「鶴膝風」「膝眼風」等範疇。「傷筋」指膝關節韌帶損傷疼痛,行動受限,局部瘀血。「膝痹」主要以關節僵硬疼痛、屈伸不利、行走不便、關節腫大灼痛等為特點。「鶴膝風」「膝眼風」則指關節腫大變形,股脛變細,形如鶴膝者。中醫依據病因病機的不同,主要將膝關節病分為氣滯血瘀、肝腎兩虛、風寒濕阻絡、氣血虧虛型等。
中醫如何治療膝關節痛
中醫治療膝關節病基本是透過針灸、手法復位、中藥內服聯合使用,針刺膝關節局部穴位及手法復位能緩解膝關節肌肉痙攣,達到調整肌群力學平衡,緩解局部疼痛的效果,中藥內服外敷能祛風散寒、利濕除痹、散瘀止痛,能明顯改善膝關節疼痛腫脹症狀和活動障礙。
日常保養小貼士
臨床上膝關節病的發生常與長期勞動工作,關節退化或錯位,或者跌倒撲地、運動扭錯而產生。故在生活上如何調養,才能避免或減輕膝關節病的發生:
1.穴位按摩:平時可適度多按摩血海穴和陰陵泉穴,泡腳時按摩5~10分鐘,運動前後按摩放鬆5~10分鐘,搭配熱敷效果更好。
A. 血海穴
取穴方式: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凹陷處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功效:可以放鬆大腿股四頭肌內外側的肌肉滑膜與韌帶。
B. 陰陵泉穴
取穴方式:正坐,將一腳翹起,置放於另腿膝上。另一側手輕握膝下處,拇指指尖所在的膝下內側凹陷處即是陰陵泉穴。
功效:可以放鬆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筋膜與滑膜,可以促進膝關節的循環。
2.注意膝關節保暖;減輕過勞,避免風寒天氣在外運動。運動時注意保護如護膝等的使用,避免跌到造成損傷。不要突然運動過量。
3.每天可以熱敷泡腳,泡腳時可用熱敷袋熱敷膝關節。
4.儘量晚上11點前入睡,保證足夠睡眠,睡覺前可以放長枕頭在膝關節下,讓腰背放鬆,幫助膝關節循環。
5.發炎時儘量避免上下樓梯,飲食清淡,勿食冰冷。
6.運動以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次為目標,並且應在餐後1~3小時進行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