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中的“绝”
2022-05-30
戏曲表演中的“绝活”是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它们在舞台呈现中有着营造真实的不平凡的情境、帮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手段等作用。这些“绝活”有的来自于杂技、武术、气功,有的是非遗传承,有的则是演员结合剧情而创造出来的。戏曲中都有哪些绝活呢?请看——
戏曲·水袖功
能延续情感的水袖功
水袖功是中国戏曲的特技之一。演员可以利用水袖的舞动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等。
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它们相互搭靠,可以组合出很多功能,比如:在躬身行礼的时候,一只手横着扯起另外一只水袖,表示很有礼貌并且很恭敬;用一只手扯起另一只水袖遮着脸,表示害羞。
戏曲·帽翅功
摇头晃脑的帽翅功
帽翅功俗称闪帽翅,在戏曲中,纱帽是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帽翅是纱帽上的一种装饰,分为方翅(正派官员所用),尖翅(凶残奸诈官员所用),圆翅(昏庸糊涂官员所用)。戏曲演员利用耍帽翅来表达角色心理活动,称为“帽翅功”。耍帽翅完全由脖颈及后脑勺来控制,需刻苦磨炼才能运用自如。
戏曲·矮子功
看不见腿的矮子功
“矮子功”,俗称“走矮子”“矮身法”,指丑行演员表现矮小人物时所运用的一种技巧,一般身体呈下蹲状态,大腿与小腿、大腿与身体成直角,以前脚掌行走。“整矮子”通场都以矮步前行,身体始终不能直立起来,一般用于表现有生理缺陷即身材矮小的角色,如《义侠记》中的武大郎。“半矮子”,即演员根据剧情需要,只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矮步前行,多用来表现蹑足潜踪。如“偷鸡”“盗甲”的时迁就用矮步来表现。
戏曲·跷功
被称为“东方芭蕾”的跷功
跷功是由著名秦腔演员魏长生进京演出后逐渐被人熟知的。作为京剧中花旦的基本功之一,跷功从来都是让演员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绝活。
“跷”是一块木板,模拟了古时女性的“三寸金莲”。一般人穿上跷鞋站都站不稳,而京剧演员穿上跷鞋,用足尖斜立于地,像跳芭蕾舞一样。不仅如此,还要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足不沾尘,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戏曲艺术风格独具。舞台上,生旦净丑扮相各异,更是给人美轮美奂之感。这既是历代艺人演技创新的结果,也与丰富多彩的戏曲服饰、发髻、脸谱相关。
戏曲·脸谱
原来脸谱如此讲究
脸谱,即根据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用五颜六色的油彩或水彩在演员面部勾画出五彩缤纷的图案,寓褒贬,别善恶,辨忠奸,分美丑,就像音乐有曲谱一样,所以称之为“脸谱”。
各剧种间脸谱有同有异,一般说来,红脸代表忠义,黑脸代表刚强,蓝脸代表残暴,白脸则代表奸诈。
京剧因为是国粹,因此脸谱制作较为规范划一,一般一个人物形象就只有一个代表脸谱。而川剧因为是地方戏,限制较小,因此更讲究脸谱的变化。比如,川剧的曹操脸谱多用红色条纹,霸气十足,而京剧脸谱中的曹操脑门很低,不见红色,有一定程度的丑化处理。
戏曲·头面
戏曲的头饰之美
头面指的是戲曲旦角头上各种饰物的总称,分为软、硬两种。其中,硬头面分为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锭头面三种。
点翠头面是等级之分的典型代表。在京剧中,点翠头面是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身份高贵的贵族妇女类角色才能佩戴。
水钻头面用来装饰青春活泼的青年女子。水钻头面工艺是将钻石镶嵌到金属板上,按照一定的形状排列,在灯光下流光溢彩,衬托人物的明亮活泼。
银锭头面则是下层穷苦人民形象的配饰。其制作简单,有的是纯银打造,有的只是上面镀了层银,配合阶层特点,没有特殊的样式和华贵的工艺。
戏曲·服饰
戏曲的服饰之美
在戏曲舞台上,我们能看到许多华丽的戏服,除了精美之外,还大有学问。
皇帽:戏曲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黄色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黄色大穗。
纱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箭:衣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
靠: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同学们,我们应多多了解戏曲,支持戏曲,让它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