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人教版“光的干涉”中的两点讨论
2022-05-30施音
施音
[摘 要]在高中阶段,对于“光的干涉”的教学,由于受到数学技能的限制,教师只能通过平面几何和一定的近似处理来说明。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在编写“光的干涉”理论分析时有两处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文章通过简单的数学分析加以辨析说明,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光程差;双曲线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4-0045-03
在高中阶段,光的干涉现象是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光的本性(即波粒二象性)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干涉是波独有的特征,在两列或几列波相互叠加的区域,出现某些区域始终振动加强,某些区域始终振动减弱,空间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规律。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透过双缝在屏上显示出稳定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即光的干涉现象,也就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一、提出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在“光的干涉”一节中解释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时(如图1),利用光程差[r2-r1]近似等于[dxl],得出当两列波的光程差为波长整数倍,即[dxl=nλ] [(n=±0, 1, 2, 3,…)]时,出现亮条纹。亮条纹中心的位置为[x=nλld],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为[Δx=λld]。
这样的编写容易使学生产生两点误解:(1)判定出现亮条纹的条件[dxl=nλ] [(n=±0, 1, 2, 3,…)]中[n]的取值范围是整数集;(2)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为[Δx=λld],由[λ、l、]d决定,都与亮条纹的位置[x]无关,即条纹是等间距分布的。
二、分析说明
既然光程差[δ=r1-r2]决定了振动由双缝[S1],[S2]传到空间某点[P1]叠加后的结果,[△S1 S2 P1]必须满足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原理;另一方面屏上第[n]级亮条纹,即为[S1],[S2]到该处光程差为波长的[n]倍,也就是同级亮条纹应当出现在以[S1],[S2]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因此可以根据双曲线方程来计算光屏上的条纹间距。以下为详细说明。
双缝干涉是利用单缝输入光波的波阵面在双缝处分成两列子波,形成相干光源,在叠加区域出现干涉现象,这种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称为分波阵面法。若单缝[S0]到两双缝[S1],[S2]的距离相等,则分出的两列子波初相位相同,由双缝到叠加区域固定点间的光程差决定相位差。(如图2)
设在[S1],[S2]处两列子波的振动方程为[y=Asinωt+φ],波速为[v],空间[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分别为[r1],[r2],则两列子波在空间[P]点引起的振动方程分别为[y1=Asinωt-r1v+φ],[y2=Asinωt-r2v+φ],[P]点实际的振动满足两列子波在[P]点引起振动的矢量叠加原理。在[P]点便出现频率相同、初相位不同的振动叠加。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两个振动的相位差是恒定的,即能够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当它们的相位差满足[π]偶数倍时,[P]点合振幅最大;当相位差满足[π]奇数倍时,[P]点合振幅最小。从光程差的角度来说就是:
[δ=r1-r2=nλ(n=0, 1, 2, 3,…)]时,[P]点振动加强为明条纹中心;
[δ=r1-r2=(2n+1)λ2(n=0, 1, 2, 3,…)]时,[P]点振动减弱为暗条纹中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明暗条纹的出现是由于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或者奇数倍,而我们通常说的第[n]级明条纹就是指双缝到该点光程差是波长的[n]倍。因此,同级亮条纹应当出现在以双缝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半支。
设双缝[S1]、[S2]间距为[d],亮纹所在的双曲线族标准方程为[4y2nλ2-4x2d2-nλ2=1](n=1,2,3,…),
亮条纹所在的双曲线族渐近线方程为[y=±nλd2-nλ2x]([n]=1,2,3,…)
亮条纹级数越高,对应渐近线斜率越大。(如图3)
(一)误区一:[n]取值为自然数集
在[△S1S2P]中[r1-r2 亮条纹级数[n]的取值是范围在[0,dλ]的自然数。 (二)误区二:与双缝平行的屏上,条纹等间距分布 设离双缝距离为[l]处有一与双缝平行放置的光屏,若满足[d?l],则屏上显示的条纹间距可以近似由双曲线渐近线方程求得: [Δy=n+1λd2-n+1λ2l-nλd2-nλ2l](如图4) (关于图4的说明:光屏和雙缝的距离一般是双缝间距103倍,此处只是示意图,用于说明同级亮条纹所在的双曲线,在到达光屏时已经很接近渐近线,因此可以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计算条纹间距。) 当亮条纹级数较低时,由于双缝间距[d]和光波波长λ相差103倍,忽略高阶无穷小项,可近似求得[Δy=n+1λdl-nλdl=λld],即条纹等间距分布。 当亮条纹级数接近最大级时,条纹间距不相等。 三、应用 [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A. 改用红色激光 B. 改用蓝色激光 C. 减小双缝间距 D. 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E. 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F. 将光源略偏向双缝中的某一条移动 解析:在亮条纹级数不太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条纹间距[Δx=λld]来判断。要使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通过增大波长[λ]、减小双缝间距[d]、增大光屏和双缝距离[l]来实现。即A,C,D正确,B错误。 使光源远离双缝,并不改变亮条纹的双曲线族标准方程([2a=nλ,2c=d]),光屏到双缝的距离不变,即由渐近线方程计算得到的条纹间距也不变。E错误。 使光源略偏向双缝中的某一条(如图5),设光源[S0]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為[δ0=S0S2-S0S1],显然0级亮条纹将不在双缝中垂线上,而是略向下移动。仍然以[S1],[S2]为双曲线焦点,则亮条纹的双曲线方程族应修正为([2a=nλ±δ0](P点出现在双缝中垂线下方为“+”,上方为“-”),[2c=d]),通过渐近线方程求得屏上条纹间距为[Δy=n+1λ±δ0d2-n+1λ±δ02l-nλ±δ0d2-nλ±δ02l](双缝中垂线下方为“+”,上方为“-”)。同样在条纹级数不大的情况下,条纹间距可以近似等于[Δy=n+1λ±δ0dl-nλ±δ0dl=λld],即条纹间距不变。F错误。 答案:ACD 四、反思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对明暗条纹的判断,而忽略了对条纹定级的解释。其实对条纹级数的理解能够在解决诸如条纹的移动、条纹间距变化等动态问题上提供很大的方便,便于学生理解。 在薄膜干涉问题中,入射光在透明薄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在空间相遇产生干涉现象,其光程差近似等于薄膜厚度的两倍(如图6)。 相邻两级亮条纹之间的薄膜厚度差为[Δd=λ2],条纹间距为[Δy=Δdsin θ=λ2sin θ]。薄膜厚度均匀增加,即[θ]不变,则AB面上观察到的条纹将等间距分布,且BC端对应条纹的最高级(如图7)。 若增加BC端的厚度,即[θ]变大,则条纹级数增大,可以观察到条纹间距变小,条纹向劈尖移动。 若观察到的条纹间距不相等,则说明薄膜厚度变化不均匀。 [例2](2021年高考山东卷第7题)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层透明薄膜,观察到如图8所示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下列关于该区域薄膜厚度[d]随坐标[x]的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可以理解为条纹间距变大,说明条纹级数随距离变化变缓(如图9)。 答案选D。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文蔚.物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姚启钧.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较过,李召团.托马斯·杨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10):61-63.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