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2-05-30刘林成开玄
刘林 成开玄
[摘要]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我们用辩证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从总分的角度来看,二者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总体形态和共同富裕的具体形态;从前后的角度来看,二者为我们展示了共同富裕对于中国人民梦想的传承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实现路径的创新;从上下的角度来看,二者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中国人民作为根基力量依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共同富裕相互交融、共同进步。总结来说,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起到了对马克思国家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的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2)04-0013-04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共同的夙愿。对此,从辩证的视角对二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探究,把握二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关乎中国人民是否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关乎中华民族是否真正因发展实现复兴,关乎中国共产党能否通过发展实现长治久安。
一、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目标,来源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无论是春秋时期齐大夫晏婴的“权有无,均贫富”的理念,还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思想,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解决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近代以来,从毛泽东“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2](P662)的设想到习近平“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规划,都体现了作为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领导集体的中国共产党良好的继承了这一愿景。综上所述,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于共同富裕的期盼,中华民族对于共同富裕的追求从未改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民期盼的守正。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始终以一种动态发展的理论有机体的形态保持与现实的共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动态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4年-1978年。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已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在国情和制度上提供了初步的保障。基于这一现实条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了苏联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后,立足于中国人口大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工业基础薄弱等具体情况,提出要构建以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为主体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迈出创新现代化实践路径的开局之步。第二阶段,1978年-2012年。尽管“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生产力水平低的具体国情仍然存在”[3](P373)。因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这一情况,提出了低水准、后发型、追赶式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这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聚焦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设立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划,结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优势,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实践证明,“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实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迈出创新现代化实践路径的重要一步。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随着我国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入新时期。这一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4]这一主要矛盾,创新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总体布局;着眼于世界格局的变化,立足于人民内心的愿望,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使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世界减贫工作作出巨大贡献。从发展成果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转变,不断地扩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是中国共产党迈出创新现代化实践路径的关键一步。从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保持开拓和创新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路径的创新。
由此可见,共富富裕之“守”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是一对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理想,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中国共产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心。二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更先进的理论思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方向。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更先进的世界观,更科学的方法论以不同的角度为共同富裕的实践指引前进的方向。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更合理的规划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制定方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聚焦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设立短期发展计划,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目标构建长期的发展规划,按阶段,分步骤,保障现代化建设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循序渐进。从这一角度来看,共同富裕之“守”乃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之“守”,二者有机统一,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操守,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质,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趋势。
二、整体与局部的立体结合
一方面,作为道路系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整体上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價值理念上提供保障。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思维,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深刻体现,始终保持着在发展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中心论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期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保障了共同富裕这个全体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共同的愿望,作为必须要实现的目标,深深地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5](P4-8)。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制度体系上提供保障。马克思认为,单纯的依靠发展生产力并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可行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的原则,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的优势,制定了一套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种制度即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又确保社会生产力在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组合中共同发展的作用下实现长足的进步。在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财富的基础上,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合理的分配政策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总体设计上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要从全局上来看”[6]。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民情、国情、世情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整体布局,优化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设计。一是立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来规划。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消除人的异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二是强调统筹协调发展。单纯地实现物质上的共同富裕是单一的、片面的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要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动社会整体全面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共同富裕。三是对长远目标和短期重点任务进行科学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据总体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设计了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规划,实现了短期重点任务与长远目标的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分阶段缩小个体、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从当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亟需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从长远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论是当下还是长远,中国式现代化要解决的都是人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保障还要依靠人民。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即是为解决经济、政治、社会等某一领域问题的关键,亦是破解全局发展难题的手段;它即与人民群众的当下对于美好生活最迫切的需求紧密相连,也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的生活的美好愿景。将共同富裕嵌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主体力量,以人民为动力,以人民为保障,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二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凝聚价值共识。马克思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伴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渐趋于多样化,各种文化思潮随之涌入。这其中有很多先进的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不乏有类似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此,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凝聚正向的价值共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凝心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将共同富裕树立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目标,对于提高对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广泛认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凝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共识具有重要作用。
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和局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长久稳定。从整体性的范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际上是以道路系统的形态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确保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成为现实。从局部的范畴来看,共同富裕作为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的总体和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共同富裕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三、领导与根基的上下联动
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共同富裕在领导力量上提供坚实的保障。从源头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探索的实践,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必须先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再有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在源头上确保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先进性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它掌握着先进的观念、立足于科学的理论、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在制度上、理念上、道路上保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发展成果的角度来看,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举世瞩目的成果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可以良好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保持生产力不断的解放和持续的发展。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确保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上取得切实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实现伟大的目标离不开正确的领导,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绝对优势和有力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实践取得傲人成绩的真正奥秘和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构筑稳固的根基。现代化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从根本的角度出发来看,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主体能否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关乎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是否稳固,关乎现代化建设能否行得稳、走得远。首先,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内心中最真实的意愿。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发展现代化、现代化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成果,人民最有发言权。将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并不是少数领导或精英的“一厢情愿”,而是源自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共同的梦想,是人民内心中最真实的意愿,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扎实基础。其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最现实的关切。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现代化建设能否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决定了人民是否愿意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有利于激发人民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积极性。最后,共同富裕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民是人类历史的主体,只有不断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现代化,才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现代化。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可以满足人民在物质、精神等层面的需求,不断的构建人民内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7](P273)只有将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牢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顺应人民最真实的意愿、回应人民最现实的关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筑起稳固的根基。
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共同富裕依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形成了领导与根基上下联动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依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最大限度上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范围内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普遍心声,最大程度上顺应了人民的共同选择,以正确的领导推动共同富裕实践取得切实的成果;共同富裕依托人民的力量,给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充分的信任,给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坚定地支持,给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真切的肯定,以最稳固的根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茁壮成长。二者彼此联动,形成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内在统一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8]
此外,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整体与部分的立体结合,归根结底也是领导与根基上下联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断创新的、关于现代化建设的一套整体的道路系统;共同富裕则作为对中国人民理想的守正,刻印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一条独特的、理性的、适合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实践的洗礼,得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性目标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8(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奋斗,2021(20).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责任编辑薄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