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产业学院下的“五融合”就业育人新模式
2022-05-30徐姝莹马文琦冯净
徐姝莹 马文琦 冯净
摘要:基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房地产行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为背景,研究产业学院下的“五融合”就业育人新模式,分析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并从创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专业群资源优化、课程模式创新、工作保障等多方面为房地产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产业学院;五融合;就业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22)05-0069-05 收稿日期:2022-04-27
作者简介:徐姝莹,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副教授。
马文琪,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教育中心负责人。
冯净,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職业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全国房地产行业培训中心)—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司函〔2022〕7号)。
我国房地产业历经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达到了几乎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的转变冲击,房地产发展模式亟待升级,借助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创利,因此对复合型高质量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但在实际校企合作过程中,就房地产专业毕业人才就业情况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虽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行业的发展规律与前景,职业发展的创新意识等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并不满足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高职院校房地产类专业为例,探索以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新模式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1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新模式培养目标与要求
1.1 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提高,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在青年人才战略中逐渐占据突出位置。区别于“理论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两种人才类型,“复合应用型人才”更注重专业知识与所从事岗位之间的综合性,是学校基于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新模式培养的专门的人才类型。供需对接关系所导致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是向社会经济发展输出高质量适配型人才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复合应用型人才在具备扎实、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受到从事实际工作时各种应用能力培训,同时在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和健全的创新人格等方面得到引导开发,充分发挥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新模式教学作用,是为社会提供满意的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培养要求
根据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新模式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总体要求。以期提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人才毕业生。基于以上方面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新模式培养要求主要分为:1、在通识教育与专业基本知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学科知识层面,利用课堂教学延伸专业知识宽度,而非一味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房地产专业来说,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掌握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房地产投融资等知识,围绕房地产行业拓宽学习范围;2、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培养专业品质与实践行为品质和谐统一的新时代青年,体现“两强一高”的总体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3、根据未来工作实际,培养学生批判精神与对抗风险能力。房地产行业日新月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使用自身掌握的技巧进行解决提升。
2 产业学院下的“五融合”就业育人新模式
2.1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易居职业教育研究院《2022年不动产行业人力需求白皮书》指出:“目前供需双方‘认知错位,是造成房地产企业招聘难、不好用的主要原因。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级改造,人才需求面临结构性转变,人才留用也将从注重投拓、销售,转变为注重过程,更要兼顾组织、思维、能力、治理。”
调研数据显示房地产专业在学历和专业方面,需求高于供给;在证书方面,供给高于需求;在通用能力中,供需基本匹配;在专业能力中,供需差异较大。高校的“宽口径”培养模式与企业的“精经专”人才需求明显不匹配,课程体系分散,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教师结构单一,实践经验不足。房地产专业的就业育人模式需依托行业的发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的房地产专业应从企业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关联度高的专业能力内容的学习与培养。为此,产业学院是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
2.2 产业学院下“五融合”就业育人新模式
2.2.1 校企就业育人的双元模式
以产业学院为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就业育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业发展、双向赋能。落实校企“双元”育人主体责任,充分提升用人单位在课程建设中的话语权重,切实把企业发展需求结构性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2.2.2 “三位一体”推动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注重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能力在构建产业学院模式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实际,建立健全“校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同时打通房地产不同专业之间壁垒,创设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投资咨询、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物业服务模块化实践教学,按模块组建领军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学校应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挂职锻炼,参加对外交流工作,到发达地区或顶尖学院参加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论,与企业教师共同完成各类科研、教改课题,培养青年教师眼界,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工作重点,坚持“内培外引”的方针,安排企业优秀教师进行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加强环境建设。场地支持与资源协调,推动产业学院的建设。随着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房地产专业教学工作也应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根据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建立和场景式的教学案例,共建仿真虚拟实训基地、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案例库、互联网+房地产创新基地及教学实训平台,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工作过程与实际的系统认知,使实践教学成果得到充分发挥,助力学生实现“毕业即上岗”的职业生涯规划。
提供服务支持。学校为产业学院提供就业服务支持及社会化服务支持,包括就业规划指导、职业素质训练、毕业设计指导等。发挥企业培训平台作用,承担职业培训任务,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整合校企资源优势,公益助企,服务于区域经济,特别是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为更高质量就业提供服务保障。
2.2.3 “五融合”为特征的产业学院就业育人新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融合、课证融合、教赛融合及思政融合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创立的主要特征。通过“五融合”构建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将教育融入到区域经济和发展中,校企深度融合,以岗位的实际设置课程内容与能力训练,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技能为标准,以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为平台,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全过程,提升职业素养,练好技能硬功,树立劳模、劳动、工匠精神,形成产业、职业、专业、就业、创业的全过程、递进式的就业育人新模式,见图1。
3 房地產专业基于“五融合”就业育人发展途径
3.1 整合“五融合”专业群资源建设优化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其实已经脱离了岗位的实际要求,课程体系也滞后于生产、生活现实需求,课程的模式僵化,这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题。因此,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突破口,去对接岗位的标准,整合专业群资源,推进课程的优化。将职业教育标准、行业企业准入标准、社会生产岗位标准、竞赛标准、1+ X证书考试标准、某一行业特定工作任务规程、学生职业发展标准、职业素养等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训计划。
例如目前高职的房地产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对房地产专业群下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智能检测与估价、现代物业管理三个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底层通用的公共知识平台、中层融合(交叉)的专业能力模块和高层互选的实践拓展方向。依托专业群内部的彼此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重新整合优化课程顺序,增强课程的兼容性。结合贝壳杯全国房地产大赛、全国房地产营销策划大赛及1+X新居住数字化经纪服务考级证书、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理、全国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等本专业大赛及考试证书,参考其涉及知识难度、举办时间及对应专业课程,进行统一部署、合理规划,循序渐进、逐层递进深化,避免资源浪费和相互冲突,使“五融合”模式贯穿各学期。
3.2 促进“五融合”课程模式创新发展
3.2.1 聚焦具体工作能力,构筑场景式教学
基于“五融合”课程建设的需要,构建供需对接育人共同体。把专业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深度对接,全过程、多层次、递进式地构筑工作场景式教学,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融于一体,切实把企业岗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以通用平台+能力模块+拓展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 ,重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例如《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属于房地产专业群中拓展方向中的课程。按照体现能力循环式提升原则,将《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分为以下六个模块:新房代理、二手房租赁、二手房买卖、房屋租赁经营、不动产抵押贷款、不动产权属登记。每个模块按照不同的背景条件,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构筑多个教学场景,使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能够具有广度 、深度和温度。
3.2.2 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学创新
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多维度引进信息技术平台与技术手段。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加以展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例如在房地产专业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种信息手段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化交流平台,如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有效地推动学生动态管理和交流的进行; 教学资源平台,如学习通、云班课、职教云将黑板搬到教室外,推动全时学习、课堂翻转理念的落地;贝壳 VR实训室,具有虚拟仿真效果,真实再现工作场景,将工作环境搬到了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如VR、AI、5G等,从而将“五融合”深化。
3.2.3 引入大思政元素,形成思政内容体系化
建成体系化的课程思政内容,包括教学体系、工作体系、内容体系。将“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带入课堂,注重房地产行业、专业的发展历史,先进事迹与人物。在实践课里,加强国情、民情、意志品质的引导与锻炼。思政和专业的结合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课堂内容变得具有广度、深度的同时更具有温度。
例如,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专业核心课程中讲到房地产品牌策略时,构筑四个场景融入思政元素:一是“中华老字号”中国企业的品牌故事。让同学们通过较为轻松有趣的课外体验活动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品牌历史,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具有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国家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二是国家品牌是国家形象宣传名片。以匠心铸精品,以质量树品牌;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三是企业公民形象的中国房地产企业。让高品质成为中国房地产制造的“金字招牌”;四是品牌如人,人如品牌。有“德”有“品”方能立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价值观。
3.3 健全“五融合”工作保障扎实推进
3.3.1 设定创新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根据房地产专业“五融合”育人新模式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培训等方面设定学分,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工作中的比重,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所长,积极考取各类1+X考级证书及职业资格考试证书,参与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级大学生房地产专业大赛和创新创业活动项目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可参与到相关部门发布的研发与咨询的课题研究、教师组织研讨的相关科研课题中,拓宽学习范围,提升知识视野,获取创新学分。
3.3.2 注重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心理指导
根据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职业规划,进行分类教学与指导,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给予充分的机会施展,做到一人一案。注重对学生的人文人本关怀,保护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创造个性化的心理调适和疏导,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3 强化过程监督,完善评价机制
“五融合”育人模式需要院系负责、部门协作、全员参与,共同推进落地。为此要建立健全基于产业学院下“五融合”模式的过程监督和评价机制,形成“过程—结果”双向考评对照细目,做到科学规范、与时俱进,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推动完善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
4 结语
综上,以房地产专业为例探讨产业学院下的“五融合”就业育人新模式,需要学校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以成立产业学院为契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业发展的“双向赋能”新格局。探索“五融合”就业育人模式,提高教师整体专业素养,在以企业岗位需求整合专业资源,积极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推动课堂革命与教学创新,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积极推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提供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思想作风端正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新 李玉龙.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内涵与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
2.顾海玲.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9)
3.陈丹 兰静.应用型本科院校“学训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房地产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
4.陈小芳 邓福康.中国高校房地产专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