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
2022-05-30南宗宏
南宗宏
摘要: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育和管理两个层面进行拓展延伸: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班主任要围绕教育发展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组织班级管理策略的实施和优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质量;应用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避免进行强权式的压制管理,应立足以生为本的育人方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创新教育管理策略,促進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1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推行者,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塑造以及学习发展都有着重要引导作用。首先,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但是由于小学生主要依赖于形象认知,对于抽象的价值观念渗透,班主任可借助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班主任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角色能够有效促进管理目标和教育主体的有效结合,在系统性的教育管理中,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次,班主任要发挥教育导向作用,挖掘德育的思想内涵。借助生活教育的载体,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可以围绕教育和管理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育才和立德的综合培养。最后,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引入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者,要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方式,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方针。通过家长和班主任的合力教育,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要立足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教育管理成效。
2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班主任在创新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对班级整体进行科学规划和宏观统筹。要认识到学生群体存在的客观差异,以全面整体发展的原则,在普适性管理中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在班级管理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实现班级管理中各个环节、各个系统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合作。以整体发展目标为核心,科学制定班级管理策略,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培养。
2.2主体性原则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围绕教育和管理两个维度开展,而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心理建设、行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塑造。引导学生在内化理解中将好习惯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行为。班主任还要立足以人为本理念,让学生自主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围绕学生主体的真实状态,科学设计和组织创新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共建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日常学习教育管理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2.3激励性原则
班主任应遵循激励性的管理原则,在正向的价值激励引导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在赞美和鼓励中,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鼓励和激励中不断约束自身行为,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班主任还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指导让学生在成果认知和评价指向中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正面激励,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指导,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生活方式。
3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策略
3.1爱和温暖的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在创新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创新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心理特征,优化管理模式,摒弃以往的强权式管理,通过爱和温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总是以规章制度作为管理标准,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学生缺乏对规章制度内涵的认知,一味地进行刻板管理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有时候,班主任的明确规定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降低班级管理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应将强权式管理转变为爱和温暖的教育,建立平等交流的沟通机制,围绕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进行教育引导。班主任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针对部分产生叛逆和抗拒心理的学生,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爱和温暖的情感教育中,让学生能够主动分享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班主任要耐心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开导他们,让他们信任班主任,愿意和班主任交流,从而逐渐转变学习态度。
3.2共建管理,推动民主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角色,只有同学之间合力,才能建设开放包容的班级环境。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班级共建管理,推动民主管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责任感和荣誉感。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班级管理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服从者,使学生在管理规则的认知中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还要定期开展主题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管理建议,并围绕自己的管理提议进行综合说明。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从宏观视角出发,思考提出的建议是个人需要还是从班级整体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的,之后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投票表决。在民主管理中,班主任带着学生共同完成确立规章制度,并制定成为集体管理公约。班主任要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在自主建设和共同管理的过程中自觉遵守班级公约。在共建管理中,每个学生都是规则的制定者、遵守者和监督者,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行为意识。
3.3分层管理,促进学生自治
班主任管理工作事务繁杂,有的时候很难对学生的管理进行全面覆盖,也很难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发展动态,导致管理措施难以深入。因此,班主任会设置卫生、纪律、学习等班级干部,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由每组组长带领学生完成打扫卫生、纪律管理以及互助学习的分层管理模式。班主任在分层管理中细化班级管理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发展。在分层管理环节,班主任传达对应的管理要求,并通过和班干部的交流沟通,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指导卫生、纪律、学习等班干部讲解具体的实施策略,由各个小组长进行监督落实。班干部和小组长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对管理实施策略进行动态监控,并科学优化,保证小组管理落实的成效。在分层管理和全面覆盖过程中,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管理,最终促进每個学生的自主管理。班主任并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在细分管理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层级管理,就能实现对学生群体发展动态的实时监督。班主任还可以推行小组竞赛机制,在竞争氛围中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纪律、卫生等多个方面的自治管理,提升分层管理落实实效。
3.4主题情境认知,深化学生的内涵理解
班主任需要避免以往枯燥的说教管理,而要创新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自主对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等抽象概念进行理解。过去,班主任只是一味地进行口头讲解,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把行为规范和道德价值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实际上,很多时候学生只停留在浅层的概念记忆,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导致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因此,班主任需要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载体,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不同的主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主题情境的讨论交流等方式,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理解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例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趣味性强的情境表演活动,展现现实中常见的生活问题。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情境表演中的行为是否正确,让学生在形象认知、独立思考中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班主任还可以设置趣味辩论,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综合辨析。譬如,有的学生爱护班级卫生,将自己班级所负责卫生区域的废旧纸团,扔到其他班级的卫生区域。班主任以这一争议性的现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思辨。在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深入思考中,让学生体会道德价值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的内化理解中引导学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围绕现实主题情境,开展趣味性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树立积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能够使学生切身体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是否正确。
3.5生活实践,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班级管理不应该一味地局限于课堂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班主任可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文明校园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围绕“保护校园环境”的主题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对校园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譬如,有的学生成立了校园巡视小组,定期检查校园的卫生状态并指出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针对校园中乱扔垃圾、乱写乱画的不文明行为,还可以制作文明活动的主题宣传。另外,还可以开展主题演讲活动,针对集体和个人、个人素养和集体环境进行综合论述,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和保护校园环境的意义。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班主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保护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班主任将班级管理还原成为生活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认识到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3.6家校一体,发展合力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加强和家长的交流联系,实现家校一体的合力教育,开辟家庭教育第二课堂。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打通学校和家庭的学习空间,发挥家庭教育优势。通过家长的言谈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利用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班主要定期和家长交流沟通,分享学生在学校的发展动态,并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让家长通过科学的教育指导方式,加强对孩子的生活管理。鼓励家长在生活中适当放手,让孩子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家长也可以分享孩子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让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发展动态,围绕学生的真实状态,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策略。班主任要注重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家校一体的合作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班主任和家长都要发挥各自的教育管理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指导。很多时候,学生在学校中表现良好,但是回到家之后,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和约束,导致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无法在家中延续。所以,班主任要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和家长进行沟通,围绕学生发展动态进行信息交流。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3.7激励评价,强化行为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过去,班主任在乎的是管理目标的达成,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导致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模式。班主任的评价需要贯彻到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进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班主任需要明白,指导评价并不是为了定义学生,而是要围绕学生的阶段性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评价。一方面,指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改进。另一方面,肯定和认同学生的发展进步,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创新管理并不是孤立地进行教育培养,而是需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在激励评价环节,班主任可以学生发展作为评价标准,善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立足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引导。通过爱和温暖的教育模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班主任还要在班级管理中,立足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班级管理目标,优化班级管理模式的组织和设计,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在创新管理中,立足学校教育基础,实现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联合,在合力教育中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成效。
参考文献:
[1]桑吉扎西.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小学生:多元智能教学,2021(3):1.
[2]王东.让阳光照耀学生心底——小学班级管理中后进生转化的相关问题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1):27,56.
[3]王金秀.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班级管理的应用研究[J].好日子,2022(1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