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古筝演奏舞台的表演艺术

2022-05-30王艺睿

音乐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气息

〔关键词〕古筝演奏;演奏形态;气息;风格塑造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作为一名演奏者,演出前在演奏技法和肢体动作方面做出设计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古筝演奏者不仅要在舞台上演奏音乐,更要使得音乐与肢体语言、气息、神韵相融合,方能使音乐作品和演奏者在舞台上相互成就。本文对古筝演奏者在演奏中的形态、气息、神韵以及演奏风格塑造进行探讨,以帮助演奏者在舞台上更好地完成音乐演奏和教学任务,呈现出完满的表演效果。

古筝演奏中的形态

古筝演奏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在精湛演奏技能的基础之上,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而演奏中有关仪态、仪表的形态训练,是演奏者综合素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古筝属于中国民族乐器,其演奏现场与西方管弦乐不同的是,观众在观看演奏时,不仅希望欣赏到演奏者精湛的音乐演绎,更希望感受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形、神、劲、率”贯穿其中的艺术气息。在演奏过程中,从搬琴上场、落座、起范儿到开始演奏、演奏完毕并收势、谢幕、下场,对演奏者的舞台表现力及感染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演奏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自然体态的问题。在两个演奏技艺水平相当的演奏者中,好的体态会直接拉开差距。体态,指的是身体的状态和外形。在体态的训练当中,应从“形”入手,在演奏中,不仅仅要有直立的形态,还需有自身的外形特点,循序渐进引导演奏者将“形、神、劲、率”谙熟于心,方能诠释演奏中的“美感”。在古筝演奏当中,演奏者要避免耸肩、弓背、缩脖子、肢体僵硬等体态,还要保持良好的演奏状态和精神面貌,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站姿和走姿对于古筝演奏者也非常重要,要做到所谓的“站如松,行如风”。站姿是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典雅的站姿是展现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在演出中,演奏者在搬琴上场后,头要正、下巴颏微收、立肩拔背、双手自然下垂;挺胸、收腹、夹臀,五指并拢,中指贴裤缝,或者右手放于左手胸前,置于腹前;两腿挺直,双膝并拢,身体的中线在两腿之间,防止中心线的左右偏移;表情要自然,面带微笑,眼睛平视前方,切忌眼神飘渺、环顾四周。

走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走姿能充分体现出演奏者的态度和修养。走姿是站姿的延续性动作,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所在。女性演奏者的步伐应轻快优雅,展现出温柔之美,男性演奏者的步伐应雄健有力,展现出阳刚之美。在合奏或重奏练习中,男性演奏者的步伐应与女性保持一致。我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而闻名,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古筝演奏者更应该注意其在舞台上的台风与礼仪。走姿的练习有利于古筝演奏者对身体的协调性和对力量与气息的操控。在走姿的练习中,应以脚跟先落地,经历“脚跟-脚心-脚掌”这一连贯的动作。演奏者在走姿的练习中,可以着演奏所穿的跟鞋,跟着音乐的律动,放松身心,均匀地呼吸,并模拟出演出现场的感觉,以保持状态。在行走中,演奏者上身要保持直立,挺胸收腹、立腰拔背,手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起步时,身体微微向前倾,重心由脚后跟落于前脚掌,双目保持平视,下颌微收,表情平和。

演奏者还要保持规范的坐姿,把古筝放到架子上后,可右手轻轻按住琴盒轻轻摇晃,以检测琴盒是否晃动,如果晃动则在检查左手边的架子后稍作整理。待琴稳定后,演奏者可走至座位前,右脚向后撤半步,上身保持直立,轻稳落座。值得一提的是,穿礼服的演奏者在落座前应该将礼服的下摆收拢。演奏者坐在椅子上时,上身应保持挺拔,不塌腰,背部挺直,身體重心保持稳定,落座时应注意不要将座位的位置坐得太满,坐得太满容易使人中段松懈。

古筝演奏中的气息

“气”是从人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开始的,“气”贯穿始终、孕育生机。当我们对“气”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处理后,即形成了“气息”,故而气息与人们生理意义上的呼吸存在一定的区别。气息中的“气”也分为很多种类:长气、短气、偷气、存气等,而每一种“气”的运用,均需符合音乐的线条,并配合气韵的走势,展现出空间美学的一番意蕴。

说到气息的运用,就需涉猎到古典舞当中的“提沉”。古筝曲的演奏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和控制,气息内部的运用也要和身体的发力控制相结合。演奏者在演奏时,不能将力显露在表面,在触弦时由腰部带动到各个神经末梢的部位,自始至终应注意表情以及演奏状态的管理,演奏中看似无力实则有力,做到弱而不虚。在演奏弱音的时候,要将力量集中到指尖,有控制地演奏强音,以气运力,做到快吸慢放,看似柔弱缓慢的气息,实则刚劲有力。只有气息蕴藏在存储与释放之间,与力量相结合,演奏方能达到肢体语言表达与音乐形态特征的合二为一,达到外松内紧的状态。

古筝演奏者的下半身基本是稳定的,只在演奏部分作品当中,偶尔会需要下半身肢体的重心转移。古筝演奏者腰部以上的韵律通常较为丰富,这也是在演奏中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律动的节奏、速度在与演奏作品的技术技巧以及背景情感表达相符的同时,更需要有美感,而演奏者的气息以及背部的韵律感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练习,方能塑造“气韵生动、人琴合一”的演奏习惯。演奏者对自身的协调控制与音乐的情感表达要想完美融合,也是要先有律动的意识,再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并通过不断的舞台表演来逐年积累经验。

古筝演奏中对气息的合理运用也是演奏者在演奏中使“神韵”得到良好呈现的关键。“气息”通了,整个人的演奏状态就通了,如若演奏者整个人的“气”是紧张的,则整体都会处于僵硬的状态,流露出来的音符也会不够流畅,故气息的训练对于演奏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气息的运用在古筝传统筝曲和现代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演奏《枫桥夜泊》的快板时,演奏者就需要先快速吸一口气,在触弦的一瞬间慢慢呼气,将力量都送到手指尖;在演奏作品《莲花谣》慢板时,气息也是贯穿始终的。演奏者在左手琶音触弦的时候提气,琶音的第一个音和右手的倚音是对齐的;演奏右手摇指时,将这个气息推出来,使得摇指的音色亮出来、扬上去,才能较好地诠释作品。在演奏时,要不断地巩固和提升对气息的运用,以对作品进行更好的演绎。

古筝演奏中的神韵塑造

古筝曲目中,不同的作品背景有着不同的情绪和气质。例如《丰收锣鼓》表现的是人们在庆祝丰收时的喜悦之情,《临安遗恨》表达了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奸臣陷害的愤怒之情,《陆游与唐琬》表达了爱而不得的哀怨,《彝族舞曲》表达了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古筝演奏者在演奏不同风格作品的时候,也要表现出符合作品风格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管理,以做到音画同步。

演奏者在日常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训练当中,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古筝作品片段来进行练习。通过不同类型作品的练习,演奏者在演奏中能产生艺术形象和画面感的支撑,便可切实地领会到不同风格音乐的表达技巧,不同性格的人物特点的拿捏方式,并将其付诸演奏实践当中。古筝演奏者经常需要通过乐器演奏去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如《越国西施》《陆游与唐琬》等作品中就需要演奏者以恰当的舞台语言来演绎其人物特征与精神世界。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艺术根基深厚,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具备韵律美的诗歌流传至今,而演奏者可以发掘诗歌中的韵律美并且运用到自身演奏的作品当中。艺术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韵律与节奏同音乐是相通的。这也提醒了演奏者,只有重视音乐的律动感和神韵美,才能将音乐作品演绎得别具风格,让听众回味无穷。

演奏者可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去呈现音乐的历史背景、人物身份及其性格特征。以戏曲中所使用的折扇为例,近代的文人雅士以持扇为乐,不分季节地拿着扇子,以此彰显自己雅士的风度,也体现了背后的文化象征,这类表征便决定了折扇所代表的风格。古筝作品中的《墨客》《枫桥夜泊》都带有古典韵味,演奏者应该通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去演绎古典韵味,以更好地诠释音乐风格。除此之外,古筝演奏者还可借助古诗词,结合其所演奏的古朴雅致的作品,化静态为动态,让诗词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演奏者的感觉器官,来更好地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让演奏者更直观地体会乐曲中的艺术境界、感受音乐作品的韵律、领悟音乐作品的意趣美,进而培养气质修养。

古筝演奏的风格塑造

因受到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古筝演奏风格形成了不同流派,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逐渐发生了改变,古筝的演奏风格也随之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表现。古筝演奏者若想要自己演奏的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就必须在加强自身技术技巧的同时,对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古筝曲目进行准确的掌握。

器乐作品的演奏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演奏者的演奏风格可以很好地在演奏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演奏风格的形成是古筝演奏者的演奏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標志。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个人演奏风格的塑造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在个人风格形成之前,会走过一段漫长的模仿的路途,从学习各个流派的演奏风格以及肢体语言到进行模仿、推陈出新,以达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直到融会贯通,形成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将其演奏的古筝作品赋予个性化的表现,方能给作品带来生命力,使其长期保存。古筝演奏者想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演奏风格,就不能在拿到一首新作品的时候一上来就对着谱子进行音符的练习,而是先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流派、情感内涵、用到的古筝演奏法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实现精准的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升华,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演奏风格。

《乐记》中记载道“凡音之起,由人之心生也”。属于古筝演奏者独特的演奏风格能够传递出作品的情感内涵,使听众能够理解古筝曲目所传递和表达的思想,并进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情境中去。

综上所述,古筝演奏者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不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对不同的艺术类型进行研究,找出艺术的共性和特性,并且对其进行提炼,方能对自身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而古筝演绎需要演奏者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在美感的潜移默化当中对其演奏风格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①王海燕:《基于技法、乐感、风格要素的古筝演奏浅析》,《大众文艺》,2013年,第14期。

②刘思伯:《中国舞蹈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③马翱:《中国古典舞基础与教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年。

④陈欣昕:《浅谈“提沉”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训练及重要性》,《大众文艺》,2020年,第7期。

作者简介

王艺睿,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乐器演奏艺术(古筝)。

责任编辑 任丽姝

猜你喜欢

气息
生活里总有海的气息
感知万物气息之家
BUST IntoBloom
自然的气息
蕾丝气息
纯白一夏
“春的气息”
寺院/豹子
生命的气息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