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2022-05-30林锦涛

天津教育·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价值观核心

林锦涛

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以及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不仅仅要致力于开发学生智力,还要关注他们思想动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提升其道德品质与思想水平。就如今小学教育教学实施情况来看,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分数、成绩、升学率上,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一定的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先根据经验以及查阅的文献资料论述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再针对具体的培养策略分享几点思考。

一、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促使小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个体不断反思和认同自己的实践行为,还需要他人积极的引导。如今,小学生价值观建构情况不容乐观,急需要教师的引导。一方面,价值观扭曲。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价值观多元化,学生难免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价值观也会处于波动与扭曲的状态,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将会产生许多问题,如缺乏信仰、利己主义、情绪易激动、意志薄弱等。另一方面,价值观游离。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社会,各种价值观互相碰撞,而小学生年龄小,对于这些价值观感到混乱,充满不解,所以缺乏稳定的价值评判与价值理念,价值观念处于游离状态,缺乏信仰与理想,缺乏责任意识等。简言之,他们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认知比较混乱,处于没有理想、没有信仰的状态,道德感薄弱。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大的方向说,整个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主要取决于儿童的价值取向,所以必须要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促使小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实力可以通过硬实力、软实力两个方面去彰显,其中硬实力包括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等,而软实力主要是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提升人民的凝聚力,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让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信仰追求。在长期發展的背景下,会推动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这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是文化的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具有号召力,对内具有凝聚力,将其与小学德育工作进行融合,可以扩大价值观教育的受众主体,也使传播渠道被拓宽。在未来建设祖国时,小学生能抢夺发展制高点,从而塑造中国大国强国的形象。另一方面,它是文化的血液。作为我国持久、深沉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纲目之举、动力之源。它与传统文化互相涵养、相互贯通,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发挥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这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实际,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需要良好的载体作支撑。而这载体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多元化的。

1.课程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主要载体

课堂教学以及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课程这一载体作用。首先,要在德育课上下功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德育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较于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说教,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更具有系统性。所以,这是培育学生价值观的主要载体,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起来。此外,思想品德课也是重要的课程,蕴涵丰富的价值观教育素材,教师要挖掘其价值,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当然,语、数、外这些课程中也蕴涵了一些零碎的关于价值观教育的素材,教师要秉持着全过程贯穿的原则,在其他学科日常教学中有效渗透价值观教育。

2.学校文化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土壤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可以改变环境,而人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自身也会受到改变。不论是践行、传播还是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需要文化作支撑。健康的学校文化能够熏陶学生的行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很多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弘扬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促进其个性发展,使其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制定严格的校训,借助良好的校风约束学生。此外,立足实际开展多样化的集体活动,让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魅力。第二,学校环境布置。学校可以通过全面覆盖的校园网络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真实事例、创设现实事件情境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可以在学校走廊、教室墙壁等地方张贴与价值观有关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等。第三,加强班集体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布置教室,利用教室内的板报、班规栏、图书角等载体,并且根据班级特色制定班级口号,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3.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巩固与强化价值观

教育实践出真知,要想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优秀的学生,仅仅依靠教室这个封闭的小课堂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社会这个检验实践的大课堂。价值观塑造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性,所以培育过程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还需要考虑学生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项工作上,除了从理论上提升学生的学生思想认知水平以外还要走向课外,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去巩固与强化价值观教育。第一,校园内活动。包括每周的队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以及定期、不定期组织的观影会与演讲会等。在结束这些实践活动后,要求学生以写作或讨论的方式阐述感想,引导他们主动理解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第二,校园外活动。在保障儿童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带领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听老革命家讲英雄事迹、去敬老院做义务劳动等,使他们的思想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得到升华。这些实践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生动、形象地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育人局面

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联合家庭、社会,这三者互为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就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结合并不理想,没有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为了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它与小学德育工作深度融合,必须将家庭、社会、学校结合起来,合理打造有利于学生成长也更加人性化的大环境,让儿童随时随地都在接受价值观熏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遵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习惯,成为讲秩序、守诚信、爱卫生、懂礼貌的好学生。

1.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过程中,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承担重要使命。教师的威信、形象在小学生眼中是高于父母的,是最大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教师的言行举止,这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这直接影响价值观培育的成效。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以及道德发展情况。与此同时,摆正位置,用先进的教育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去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一方面,努力学习新颖的教育方法并使用,摒弃过时的、陈旧的教育模式,而且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去运用时事、热点新闻等,使教育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时刻学习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其内涵,为推动德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社会与家庭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局面。

2.重视并改善家庭教育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是小学生生活时间最长也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接触的环境,所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尤其是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风的传统、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也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为了培育小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主动关注。如今很多家长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这是教育中需要避免的问题。家长必须重视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情况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主动关注他们。与此同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就在温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这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品质。

第二,同步达成。简言之,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家长自己也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去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做,否则言行不一很容易让儿童出现认知混乱,没有行为规范和处事原则。此外,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不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和谐家庭中的孩子道德素质明显更高,所以家长一定要建设和谐家庭,为孩子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3.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小学德育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践行效果,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网络信息环境。如今的小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使用网络去获取信息,而他们心智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懂得筛选信息,所以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为了减少网络媒体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冲击,需要净化网络环境,这就需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网络谣言整治力度,清理有害信息,给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网络化空间。

(三)依据学校情况与德育需求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在培养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德育需求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科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要具有新奇性、趣味性等特征,并有利于长期应用实践。

1.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利用榜样的力量去规范和引导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例如,对于拾金不昧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宣传栏、学校网站等各种渠道宣揚其事迹,打造诚信的班级风气与校园风气,这在无形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促使其他学生向优秀榜样学习。除了挖掘身边的事迹以外,还要注重挖掘学生喜爱的社会公众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它们高大直观的形象与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小学生,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与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小学生有形象思维,相较于枯燥的文字和单纯的说教,小学生更喜欢也更容易理解形象的事物。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教师可以以此为着力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譬如通过放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动画短片、电影、纪录片等,使他们直观且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学生看《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一方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心中根植家国情怀。

3.其他教学方法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以外,在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教师还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能动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教育活动,切实感受并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践行真善美,这对他们正确价值观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效、综合的系统工程,不能一味求快。在实际生活中,学校应立足实际丰富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发挥课程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发挥学校文化的土壤作用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巩固与强化作用。除此之外,应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育人局面,并依据学校情况与德育需求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