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三项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见效成势

2022-05-30贾颖颖符新伟何国强牛振喜

新西部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北工业大学结余职务

贾颖颖 符新伟 何国强 牛振喜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动力,有力支撑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三项改革”,要在职务科技成果监管制度、专业服务体系、股权运营管理机制等方面持续用力。要坚持“三个一”,在通过“三项改革”“转一批”的基础上,继续“扶一程”“帮一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优,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也要求我们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藩篱,加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破解长期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力加速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2022年3月,陕西省科技厅等6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在全省高校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三项改革”直指束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硬骨头”“细绳子”,真正从操作层面入手破解科技工作者感受最深的痛点堵点,将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见效成势。

小切口实现大突破,“三项改革”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

(一)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解决“不敢转”

随着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有效解决了科研人员“有没有权转”的问题。但是,高校占有的部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仍属于国有资产,其转移转化受到多种管理制度制约,定价低或转化失败,仍可能触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不敢转”的顾虑依然存在。另外,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管理严格、程序复杂,造成这部分股权的退出机制不顺畅,也可能会导致企业错失商业机会,甚至部分社会投资人表示不愿意投资具有国有股东的创业公司。

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将职务科技成果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单列出来,充分赋予高校管理科技成果自主权,建立一套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新机制新模式,消除成果转化过程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为科技成果转化“开前门、开正门、开大门”,从根本上解决“不敢转”难题。

西北工业大学树立职务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才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出台《西北工业大学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办法》,明确转化前的职务科技成果只在科研管理台账进行登记,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纳入国有资产审计和清产核资范围。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已经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且没有牟取非法利益仍发生投资亏损的,不纳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保值增值考核范围。自2021年实施单列管理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已将164项科技成果作价2.45亿元,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6家,科技成果作价数量和组建企业数量超“十三五”总和。

(二)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破解“不想转”

科技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知识结构、综合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在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利好政策支持下,一批科研人员走上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线。但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后产生的社会贡献和经济价值在职称评审中认可度不高,在年终考核、绩效奖励中也处于“弱势”,极大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想转”的问题仍然存在。

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实现以能力、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为技术转移人才畅通发展通道、创造更大发展空间,提升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技术转移人才“名利双收”。

西北工业大学“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出台《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2022版)》。在原有职称体系中,增加“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作为科学研究的可选项。在专职科研岗位中增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两个维度,设置了6项代表性成果,满足其中1项即可申报高級职称。目前已有60余位教师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申报职称晋升,其中3人申报晋升科技成果转化系列研究员,1人申报晋升副研究员。

(三)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破解“缺钱转”

创投机构和企业在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时,一般要求科研人员投入部分现金,以“技术入股+现金入股”方式实现利益捆绑和风险共担。但“真金白银”的投入对科研人员来说具有一定压力,“缺钱转”成为困扰他们的又一难题。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一笔躺在账户上不便使用的金额不小的“死账”,其管理和使用权在高校,若允许用于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入股成果转化企业,可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通过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盘活“闲置”的横向结余经费,探索切实可行的出资路径,解决科研人员“现金入股”实缴到位问题,保证科研人员全程指导和参与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西北工业大学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新办法,拟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科研人员可申请将结余经费划入基金,并根据需要提出使用资金申请,学校组建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对出资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投资金额进行分级审批。目前,学校以“技术入股+现金入股”方式已组建成果转化企业17家。

“三项改革”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更高要求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与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全链条、一体化支持科研人员推进成果转化,构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在职务科技成果监管制度、专业服务体系建设、股权运营管理机制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对职务科技成果的监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是将职务科技成果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单列出来,区别于国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单列管理后,高校拥有了更多自主权,但在收益增值、风险防范等方面也承担了更多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高校充分做好制度设计,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对等、放管结合,在尊重成果转化规律、畅通转化途径的同时,制定全面的监管机制保障学校的权益,确保不造成重大的违法违纪违规风险及资产损失风险。

二是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对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要人才支撑,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是为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吸引、凝聚、稳定优秀人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校要建立专业成果转化管理服务机构,设置科技成果转化专职岗位,引育一支具有技术专长、投行思维、服务意识的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充分用好秦创原的中试平台、金融创投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形成概念验证、科技金融、企业管理、中试熟化等服务能力,提供全链条、综合性的服务。

三是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对股权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要在确保决策程序科学化、出资规范化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择机退出,只有构建有进有出、闭环操作、循环发展的模式,才能形成横向结余经费出资入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高校要为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股权提供规范、优质、高效专业服务,建立科学规范的股权退出机制,逐步形成“边组建边退出”的良性循环。

坚持“三个一”,促进科技

成果转化量质齐优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三项改革”实现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从无到有的突破,高校要在“转一批”的基础上,继续“扶一程”“帮一把”,推动通过“三项改革”组建的成果转化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

一要转一批,实现从无到有。高校要从技术成熟度、投资规模、市场准入门槛等多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论证,“一项一策”量身定制转化方式,引导服务机构在技术成熟度3级左右介入转化链路,助力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使优质科技成果能轉尽转。

二要扶一程,实现从小到大。高校要与成果转化企业在技术领域深度合作,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等联合攻关团队,共建“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技术研发支撑,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

三要帮一把,实现从大到强。高校要聚焦投后赋能,帮助成果转化企业寻找应用场景、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并提供资源政策对接、项目申报和投融资等增值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贾颖颖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战略资源部部长

符新伟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国强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牛振喜 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西北工业大学结余职务
作品三
作品一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34卷总目次(总第157期~总第162期(2016年)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