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心德育理念下“1+5”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2022-05-30赵帏吴文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班级

赵帏 吴文杰

为响应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号召,许多中职学校开始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一、问题提出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初级和中级技术人员,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现实是很多中职生综合素养不高,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影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利于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提高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能促进平等互助的班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二、中职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中职班级管理采用自上而下的层级式管理模式,即学校-德育处-班主任-班干部-学生,强调服从和配合,虽然稳定,但是学生比较被动,不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班干部大多也是执行教师的命令,思考问题较少,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这样的模式下,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集体荣誉感较弱,班级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会更明显。这种模式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更重。

三、中职“1+5”班级管理模式构建

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实施自主管理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德育处、家长为辅助和引导,进行小组式、团队式的合作管理模式,通过常规工作任务和项目任务来驱动,能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管理效能。

(一)乐心德育理念

“乐心”德育理念由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提炼出来,根植于学校的“德高、艺精、敬业、乐学”的校训。通过校园文化和环境的完善、实践活动、科学的德育学分制度、“心理+教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让学生在学校和社团、学生会等组织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形成怡然自乐的心理状态、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不亦乐乎的精神追求。乐心德育理念意在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成为新时代“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1+5”班级管理模式

“1+5”模式是指1个主体+5个路径和方向(小组式管理、项目式驱动、实践活动内容、双师队伍、多方联动)。

学生为主体: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为了追求稳定,常常采用上下级管理形式,注重教师权威。采用“1+5”班级管理模式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参与并共同管理的模式,这个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重视民主和发展原则,注重人文关怀、心理需求和精神卫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小组式”团队自主管理

“小组式”团队自主管理是指通过自愿和调整,将全班学生分成6-8人小组,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小组团队,通过互相督促、自我管理和约束、互相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班级常规管理,完成班级管理目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和表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发展意识会大大增强,更有自觉性和自主性,契合“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2.实践活动模块

精彩的活动项目和丰富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如井冈山爱国实践活动、珠宝专业广州市场见习、反恐防暴演习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和反思,经历并思考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3.项目式驱动

通过项目式驱动创新班级管理,例如在各具体活动中,将每一个项目进行分解后,责任和权力分别下放到班干部、组长和项目负责人手中,不同职责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显著增强主动性,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增强,这些能力和素质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4.“德育+教育技能(专业技能)”双师型师资

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能及时发现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专业的指导,促进学生调整和进步。教师不仅要求教学能力强,德育和心理等专业素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重视“德育+教育技能(专业技能)”双师型师资的建设,提高准入门槛,进行有效的培训,组建名师团队并进行专业指导、讨论等,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5.德育处协调,多方联动

在班级管理中,德育处在政策上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管理中也可以进行协调辅助。德育处通过举行各项活动,协调政府、社会、家长、企业等资源,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政府和教育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为班级管理提供动力;社会的实践活动场所、企业的精英和管理人员,是学生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榜样;家长与学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等等,都是班级进行自主管理的重要基石,通过合力来促进学生成长,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三)管理方法和策略

中职“1+5”班级管理模式需要通过规范班级管理行为、明确班级管理权责、促进班级秩序稳定等一系列方法和策略来实施,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提升学生素养有着深刻的意义。

1.统一班级管理目标

中职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以实际管理效果为依据而制定的,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并通过各种机制和方法激励目标的达成,这些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可以联合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民主方式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目标分解,给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并激励大家共同完成目标,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2.健全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甚至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针对学生普遍自控能力较差的现状,应在中职班级管理的各方面都有所体现,用规則和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形成集体互相督促的氛围,充分发挥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健全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违纪处理办法》《班级卫生管理条例》《班级纪律管理条例》《手机管理制度》《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抽烟行为管理规定》等,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并清楚列出处罚条例,创建有序的班级环境。

二是鼓励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班级制度制定应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过程,博伦职校打破传统,将学生从被动的“服从者”变为班规的主要制定者,结合班级和学生特点,制定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班规,并帶有班级特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约束学生行为。

三是及时跟进和调整。应根据学校政策、学生行为规范或班级的问题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进,确保制度约束的有效性。

3.德育分量化管理

博伦职校采用德育学分进行班级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作业、考勤、仪容仪表、卫生、行为规范等,通过加减分来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量化管理能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

4.文化渗透和职业素养养成

班级文化是学生在班级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形成的整体精神品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文化渗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接受并认同班级文化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博伦职校非常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如教室装饰、课桌椅摆放、班级形象和口号设计、班级美化建设等,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建设班级文化,并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在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博伦职校也很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的培育。如在班级渗透校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激发学生热爱专业技能、热爱国家、热爱学校和班级的情感。

5.注重发展性和生态化

发展性是指学生和班级管理都是发展的状态,具有差异性和发展的特点。生态化是指系统整体的生态观念,追求学生、教师、班级之间的和谐发展。中职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动机、情感和需求,在实践和互动中实现学生成长。还要把整个管理系统看成“有机体”,并将“有机体”的不同内容和要素联系起来,通过家长、社会、政府、企业的合作与参与,将班级内部与外部在信息、资源、技术、经验等进行整合,拓展班级管理平台,丰富班级管理形式。

6.心理塑造

博伦职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实践活动、心理课程等方面健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四、结语

中职“1+5”管理模式取得显著的成效,班级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班风明显好转,学生成绩和专业技能稳步提升,学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提高,科任教师参与度增强等几个方面:近些年,博伦职校在德育上成果斐然,2名教师获得全国班主任技能竞赛一等奖,近百人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奖项,社团获得校级以上奖励11项。在国家、省级各项技能竞赛中,都获得了可观的成绩。

中职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关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元利益主体。采取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学生自主能力、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科学运用量化管理、积极开展心理和情感教育等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确保中职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