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教材下低年级语文高效朗诵教学策略

2022-05-30袁卫萍

天津教育·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章活动语文

袁卫萍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朗读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读是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充分体现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教学依然存在着学生动力不足、目标模糊、教师指导不够等问题,基于这些情况,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新型的朗读教学模式。本文立足于统编版教材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朗诵这一主题,从统编版教材下朗诵重要性、朗诵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朗诵策略三个方面开展探究。

一、统编版教材下朗诵重要性

在统编版的教材中,有近200篇课文的课后作业提出了“朗诵”相关的要求,比例占到了所有阅读篇目的一半以上,体裁上也包含了诗歌、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体。无论在何种文章的学习中,正确而流利地阅读文章都是学生应当做到的重要任务。同时,在教材中,不同学段课文对学生提出要求的难度和提出具体要求的文章数量也不同。其中,对朗读提出要求的文章以小学低年级的数量最多,中年级次之,高年级最少,这就说明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朗诵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诵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诵习惯要从小开始。在朗诵要求方面,相比低年级的朗讀作业,高年级的朗读作业对学生的朗诵活动提出了更加多样而且具体的要求,即相比低年级,对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更高。总而言之,统编版教材在设计上相当重视学生朗诵能力,而且基于学生水平对朗诵活动提出了层次化目标,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朗诵教育在当今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朗诵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辅助理解课文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能否充分理解文章、理解作者和文章中人物感情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通过感情饱满、抑扬顿挫,或者分角色表演式的朗读,教师能有效让学生体悟文章情感,这对提高学生阅读的整体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如今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也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朗读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能促进学生敢说、会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通过朗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到文章的节奏、韵律之美,还能以具体的表演、表达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对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的充分结合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朗诵策略

(一)做好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向来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相比中高年级学生,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以强制手段要求学生朗读效果不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朗诵活动开展之前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所教学的内容采取合适的导入方法,有效辅助高效朗诵活动的开展。

1.应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育信息化是如今教学的重要趋势,能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在朗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展示朗读素材的方法,还通过网络提供了多样的朗读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以更加优质的素材进行阅读和朗诵活动的导入,从而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整个朗诵活动的效果。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朗诵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在导入环节就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姓氏歌》这一课的学习中,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合适的素材,如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姓氏歌》的儿歌动画素材。这一素材不仅以唱的形式展现了《姓氏歌》的内容。还以王朝更替、战旗交错的视频进一步提高了素材的趣味性。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准备好的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则可以询问“在视频中,你听到多少个姓氏呢?”引入生字词的学习。而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明显发现学生更加积极,这也延续到了后续的朗诵环节,甚至很多学生都在朗诵时学习了视频中的读法和节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以视频素材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

2.引入故事素材,提高文章吸引力

学生兴趣不仅与素材的展现方法密切相关,也与所朗读文本的内容和质量有关联。如果能在导入阶段有效激发学生对所阅读素材的兴趣,在朗诵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加积极。故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通过教师对文章相关故事的讲解,原本较枯燥的阅读文本也会变得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拓展相关的故事,提高文章本身的吸引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在朗诵活动中的积极性。例如,《人之初》一课取自中国蒙学经典《三字经》,其中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典故,这为教师导入故事素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基于本课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与前四句相关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故事中,周处原本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过教育和成长成了一个有用的人,为家乡除去“三害”,并成了晋朝的官员。在故事讲解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以故事情境辅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句子的意义,而在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回答问题。这样,通过故事素材的引入,教师不仅有效辅助学生理解了文章,还激发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让学生在之后的探究和朗诵环节表现得更加积极。

(二)做好朗诵指导,教授朗诵技巧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有效提高学生朗诵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相当关键。而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有限,完全依靠学生自学掌握朗诵的技巧并不现实。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指导作用相当关键。因此,在朗诵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以合适的方法做好技巧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朗诵能力。

1.做好示范工作,辅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中,能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是影响朗诵活动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能否提高技巧教学的形象程度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师范读是朗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标准化模板,这对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朗读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授朗读技巧时,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范读这一方法,将较抽象的技巧具体化。例如,在学习《画杨桃》这一课时,教材的朗诵任务对学生“对话的语气”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相关语气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告诉学生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真正地学会应用合适的语气朗读。因此,在向学生布置朗诵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先自己朗读一遍,为学生做示范。而在教师第一次示范到表示疑问和惊叹的语气时要提醒学生,让学生探讨教师朗诵这两种语气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在向学生布置朗诵任务后,教师还需要在讲台下巡视,为错误的学生再次示范方法,予以纠正。这样,通过范读,教師有效辅助学生理解了正确的朗诵方法,教授了学生朗诵的技巧。

2.做好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中,学生能否正确地反思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反思能力有限,反思的方向和效果都更多地受到教学评价的影响。能否构建合适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率。而基于如今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一方面需要注意学生动力的维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构建个性化、激励化、多样化的评价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促进学生有效反思。例如,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多主体、多指标的评价方式。在学生个人朗读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评价。在小组形式的朗读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小组互相评价。而所有学生的齐读或者个别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表演性质的朗读,则可以以教师评价为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多使用“真棒”这样的表扬性句子或者点头这样赞同性的动作。同时,基于课后朗诵任务的区别,教师也可以构建流利度、感情、角色划分等指标,这样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反思的习惯,这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开展多样活动,提高朗读热情

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要想有效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朗诵能力,朗诵活动的开展是相当必要的。

1.结合相关配乐,渗透审美教育

汉语具有音律美,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美感本身就能提高学生朗诵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朗读文本的节奏、韵律之美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相比文字,学生更能体会音乐之美。教师将合适的音乐与需要朗诵的文本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诵热情,还能渗透审美教育。因此,在朗诵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结合音乐进行朗诵。例如,在《绝句》这一首古诗的学习中,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有配乐的朗诵视频。在范读中,教师同样需要搭配合适的音乐,并拓展简单的关于诗歌朗读节奏的知识。在范读后,教师则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齐读。而在诗歌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开展配乐朗读比赛,让学生从本课的两首古诗中自由选择一首,搭配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诵。这样,通过相关的配乐,教师让学生有效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不仅渗透了审美教育,也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2.基于小组合作,开展分角色朗读

合作是学习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取长补短,收获更多。而在朗诵教学中,合作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分角色朗读,教师能有效将原本较枯燥的朗诵活动变为趣味十足的表演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朗诵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结合小学低年级的朗诵目标,将朗诵与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开展分角色朗读。例如,在学习《雨点儿》这篇文章中,课后任务中本身就有着“分角色朗读”的要求。在朗诵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诵表演活动。作为小学阶段首篇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诵”的文章,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分角色朗读”的概念,在学生能流利地朗读文章后,教授学生区分不同角色的方法。而基于阅读中出现人物的数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为三人的小组,分别担任旁白、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人数凑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担任剩余的角色,或者将旁白拆分成两个部分,将多出来的学生加入其他小组。而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后,教师还可以选出代表小组进行表演。这样,通过分角色的朗读活动,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朗读热情。

3.结合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与游戏相关。在学生年龄较小的低年级教学中,游戏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将游戏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采取游戏教学法,这是激起学生热情的重要方法。而作为一种学生为主的活动,朗读本身就与游戏有着较高的契合度,这让游戏活动的应用更加方便。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朗诵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朗诵活动中的参与度,为高效的朗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古对今》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接龙”的游戏,即让学生从左边开始,沿竖排接龙。在教师说出“古对今”之后,第一个学生需要朗读“圆对方”,第二个学生朗读“严寒对酷暑”,在第一轮结束后,学生需要再次从“古对今”开始朗读。在游戏活动中,对朗读错误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如要求学生唱两句歌等。因为本篇课文要求背诵,在学生背诵后,教师还可以开展“闭卷版”的接龙游戏,以检验学生文章背诵效果。这样,通过游戏活动,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朗诵活动的参与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朗诵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相当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渗透审美教育。基于当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满足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文章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