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初中的崛起之路
2022-05-30雷杰能
雷杰能
“想不到农村初中也能办得这么好!在自己家门口享受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我们老百姓特别高兴!”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的老百姓用这样朴素的话语点赞当地的“最高学府”大岗中学。
坐落于进贤县、丰城市、临川区三地交会处的大岗中学,在校学生近2000人,是临川区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在很多人看来,大岗中学创造了不凡的教育业绩,那是因为学校的硬件、师资、生源都很一般,却能够稳得住教师、留得住学生、办出有质量的初中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位居全区第一方阵,连续13年被临川区教育体育局评为“学校工作目标考评先进单位”。
大岗中学是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特色崛起之路呢?带着问号,记者来到该校寻找答案。
优机制,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021年当选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的章木蓉老师,从2002年开始,连续20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并任教初三年级2个班的英语,教学成绩在全区农村中学遥遥领先,甚至超过了许多城区学校,使薄弱学科变成了学校的优势学科。
章木蓉能够年年在初三年级“把关”,得益于学校多年来实行的《大岗中学教师升留降改制度》(以下简称《升留降改制度》),该制度的“总设计师”是曾在大岗中学任校长12年、现任临川七中校长的王辉俊。
“《升留降改制度》是富有大岗中学特色的‘土政策,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教师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学校执行这一制度公开透明,教师自己都能依据这项制度来推算能否留在初三当班主任和任教。按照这一制度的规定,教师要留在初三年级当班主任,首要条件是自己所带班级学生总成绩要好;即使教师个人任教的学科成绩很好,但所带班级学生总成绩不好,而又坚持要当班主任的,那就只有改到下一个年级去当班主任……”校长程国贤简要地介绍了《升留降改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年级班主任相比较,在初三当班主任待遇要好,学校通过实行《升留降改制度》,建立了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好框架。”
大岗中学的治校方略平凡中蕴含着智慧。学校第一副校长章永高说:“校长是办学的领路人,一所学校的发展要有一名好校长制订出学校发展的好制度;同时,一项好的制度形成后,继任者要坚持下来。王辉俊校长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人,在大岗中学任校长期间能够集中群众智慧建立《升留降改制度》,让大岗中学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程国贤在接任大岗中学校长后,坚持、完善《升留降改制度》,并积极探索、推行聘任制,由学校聘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教师;推出《大岗中学优秀教师评选方案》等系列制度,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力地激发了全校教师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
强队伍,扭住发展之本不放松
颜军龙的学生们曾给他过了一个特殊、难忘的生日。一次,他在讲《概率》这一章内容时,在不经意间透露了自己的生日是农历十月初十。学生们悄悄地记下了这个日子,在颜军龙生日那天晚上,学生们悄悄凑钱买了一个生日蛋糕送给他,以此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这也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当颜军龙回过神来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幸福的眼泪夺眶而出。“当时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愿意在大岗中学工作一辈子。”颜军龙回忆说。
颜军龙大学一毕业就来大岗中学当老师,一待就是28年。他愿意扎根大岗中学一辈子,不仅因为受到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尊重,还因为他的妻子是本地人,他的“根”扎在大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章永高介绍,大岗中学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本乡本土人,有一小部分教师虽然是外地人,但配偶却是大岗人。“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因为这个原因,教师们就自觉地把学校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结合起来——如果学校办垮了,自己也就没有未来啊!”章永高说。
当然,大岗中学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全是因为教师是本地人,更得益于尊师重教大氛围的形成,让教师有很强的自豪感。颜军龙对记者感叹道:“我们临川區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譬如发绩效工资,先老师后公务员就是一个例证,大家感到当老师很有面子。作为一名农村学校教师,一年下来能拿这么多钱,我感到很满足。”
在教育强区临川,党政重视教育不是写在墙上、喊在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近5年来,全区投入近15亿元资金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其中用于改善大岗中学办学条件的资金就达850万元。程国贤介绍说:“大岗镇党委政府为学校增拨土地,扩建操场;每年教师节隆重表彰优秀师生,为他们佩戴红花、绶带,给予物质奖励。家乡能人志士满怀母校情怀,先后在大岗中学设立了忠华奖学金、清华奖学金、四海奖学金、鼎融奖学金、利华奖学金等,大岗镇形成了尊师重教的大氛围。”
大岗中学管理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各项制度的出台都向一线教师倾斜,形成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小环境,让教师感到处处受尊重。以前政策允许集资建房,每任学校领导都把教师集资建房当做稳定教师队伍的大事来抓,现在全校90%以上的教师都住上了校园内的集资房,大岗中学是整个临川区唯一没有老师“走教”的学校,安居才能乐业。
章永高在担负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每天要上6节课,而他的专业技术职称还是“中学一级教师”。“评职称对老师来说是一件大事,很多学校在这件事上弄得矛盾重重,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学校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排队,以积分的方式累加,从高到低排列,担任学校行政职务的干部没有加分的特权。”章永高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记者,学校在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上,都是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教师不用去找关系,人人都有机会,这从根本上消除了“重人情、轻实绩”弊病,让教师们真正是口服心服,都愿意把心思放在教学上。当教师子女上学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相关学校支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满足教师的自我提升需求,学校搭建多个平台,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學校把培训作为最好的福利给教师,对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示范课、观摩课、过关课、实验课和演示课比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常年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搭建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都享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
吴翠回忆说:“区里组织公开课比赛,有时参赛名额有限,学校就会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一次,我有幸得到了比赛机会。赛课之前,同事们一起来帮我反反复复磨课,我在赛课中能够取得好成绩,都归功于大家。”
学校把老师捧在手心上,老师就会把学校放在心坎上,用心用情教书育人来回报学校。章木蓉班上有个男生的肠胃出了点问题,经常要往厕所跑,所以不能来学校上课。鉴于这一特殊情况,学校就在校外租了一间带厕所的小房间给他上课,任课教师每天来到这里为他义务送教,一直坚持到该生初中毕业,“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吴翠是从外县调回到母校大岗中学来教书的。刚来大岗中学的时候,她早上7点半钟就赶到了学校,以为自己肯定比其他教师来得早,但到校后发现自己是最后一个。中午学生都在教室里自由活动,而班主任要坐班监管,她就和其他班主任一样守在教室里。有的教师婚假、产假还没休完就回到了讲台,他们总是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在教学上,教师们都以教为荣,常常提前到教室监管指导学生学习,并且一有空就去磨课。“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读、家长苦育”的临川教育“四苦”精神在大岗中学得到充分体现。
提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大岗中学大门外不远处矗立着一幢幢高层住宅楼,这在农村集镇是少见的。章永高用手指着住宅楼说:“这里面住的大都是大岗中学的学生和陪护的家长。因条件有限,大岗中学没有学生食堂也没有学生宿舍,学生的食宿都自行解决。这么多房子都住满了,可见老百姓十分认可学校的教学质量。”
大岗镇所在的临川区,是闻名遐迩的“才子之乡”,教育是这里的烫金名片,名牌学校多。这样的办学环境,农村学生很容易流向城区,但大岗中学学区内的生源不仅没有流失,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部分学生就读,靠的就是一流的教学质量。
在办学实践中,大岗中学不以分数论英雄,扎扎实实开展素质教育。学校不设快慢班,不分优等班和差班,全部均衡编班。这种平行教育模式,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了自卑感,同学之间同学习、共进步,班级之间形成共同提升的格局。
多年来,大岗中学坚持“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目标,倾情打造“临川西部的教育明珠”。在教学中,学校坚持重视各学科教学,让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不仅中考成绩好,素质教育也果实累累,学校先后获得“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抚州市教育体育系统先进集体”“抚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多项荣誉,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