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教授运用经方扶阳法治疗肿瘤经验
2022-05-30霍晓露刘雅丽赵杰
霍晓露 刘雅丽 赵杰
【摘要】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肿瘤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和农村居民的第二大死因,且肿瘤的治疗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经方扶阳学派赵杰教授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一整套治疗肿瘤的理论体系,疗效显著。
【关键词】经方;扶阳;肿瘤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1-0067-03
ExperienceofProfessorZHAOJieintheTreatmentofTumorwiththeClassicFormulaofStrengtheningYang
HUOXiaolu1LIUYali1ZHAOJie2*
1.Sh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Taiyuan030024,China;
2.ShanxiProvincialHospit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aiyuan030013,China
Abstract:Tumorisoneofthediseasesthatseriouslythreatenhumanlifeandhealthtoday.Accordingtostatistics,cancerhasbecomethefirstcauseofdeathforurbanresidentsandthesecondcauseofdeathforruralresidentsinChina.Thetreatmentofcancerhasbroughtheavysocialburdentohumanbeings.ProfessorZhaoJiehasuniquetheoryandrichclinicalexperienceinthetreatmentofcancer,andhasformedacompletesetoftheoreticalsystemforthetreatmentofcancer,whichhasasignificantclinicaleffectandisworthlearning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ClassicFormula;StrengtheningYang;Tumor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1],且肿瘤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中国人群死于癌症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10.1%上升至2015年的24.2%;粗死亡率从74.2/10万上升至170.1/10万;从2000到2015年,男性和女性的癌症粗发病率都有所增加[2],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态势,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微创介入、生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3]。这些治疗存在免疫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且费用高、依从性差,相比,传统中医在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放化疗等治疗副作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赵杰教授是山西名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肿瘤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赵杰教授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经方扶阳的含义
经方扶阳[4]3,并不是指经方加扶阳的混合体,也不是扶阳派的分支。经方扶阳学派认为经方的本质就是扶阳,经方的理念和宗旨也是“扶阳”,赵杰教授认为阳气是生命之本,阳虚是百病之源,通过扶助阳气,诸病可治。经方扶阳所扶之阳非肾阳,而是“中焦之阳”。
2经方扶阳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2.1肿瘤之源为免疫机能受损《医宗必读》中言“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5],其强调在治病时要辨病机,过早或过度干预都会损伤机体免疫机能而生他变,妨碍疾病治疗。
经方扶阳学派创始人赵杰教授认为:人体患外感病时,病原微生物会激活人体免疫应答系统,激活的免疫系统在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会清除体内衰老及变异细胞,对人体进行阶段性“大扫除”,使机体始终保持健康状态。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及医疗水平的进步,在外感疾病初期过早干预(如滥用抗生素等)会抑制免疫反应,使机体免疫系统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导致机体对衰老及变异细胞失于监管,从而使变异细胞更易增生、癌变。免疫力低下、易外感者归属于中医表虚,卫气不足,其本质为“阳虚”。
2.2肿瘤之本为阳虚经方扶阳学派认为[4]5:太阴是诸虚之宗,能量之源,全身小至细胞,大至组织、器官均需以从中焦获得能量为前提,进行能量代谢。《灵枢·百病始生》言:“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6],若中焦脾胃受寒运化失司,则五脏失于濡养,功能低下,病理产物淤积。故临床治疗肿瘤首先是扶脾阳,只有中焦脾阳得以振奋,才有可能通过不同的引导,获得相应的治疗效果。
2.3肿瘤之标为病理产物堆积肿瘤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端[7],虚者正气不足,实者寒凝、气滞、血瘀、痰饮等。正气不足主要是阳气不足,实邪停滞主要以寒凝为主。经方扶阳学派认为此端的热必伴有彼端的寒,一切热象皆是假象,皆由寒而起,寒去则热去,寒去则病消。肿瘤是由寒气侵袭经脉,导致远端经脉受寒痉挛,气血运行缓慢,阳气温通无力,导致细胞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出体外,淤积于半表半里即细胞间组织[5],位置较浅则为炎症;部位较深,瘀滞日久,迁延不愈则为脓瘤肿块。因此,肿瘤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为阳气不足,无以温通经脉,标实为血瘀、痰饮、水湿及局部阳郁所化之热毒。故预防和治疗肿瘤以温阳为基础,兼以疏通经络,祛除病理产物为治法大纲。在治疗肿瘤时切勿被“寒郁化热”的表象所迷惑,认为肿瘤本质是热毒。
3经方扶阳治疗肿瘤的经验
经方扶阳治肿瘤以“四真谛”为指导原则[8]。
3.1调节能量代谢肿瘤是消耗性疾病,会加快糖、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物质的消耗,使机体免疫力降低、正气耗散[9]。经方扶阳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一方面用大建中、理中类方温运脾阳,固护中焦,使中焦能量化生源源不绝,进而补充机体能量,抗御病邪;另一方面用竹叶石膏汤、风引汤等敛阳、潜阳之品,降低肿瘤对机体的能量耗散。通过以上一补一敛增强机体正气,扶助机体阳气,是后期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3.2改善循环,调节血液分布一方面肿瘤在增生过程中会压迫周围组织血管,引起痉挛,使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剥夺人体正常组织营养,供自身增生所需;另一方面,肿瘤本质为阳虚寒凝,引起血液循环差,“血不利则为水”[10],导致水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堆积。故经方扶阳通过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等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在改善正常组织缺血缺氧同时加快病理产物排出,温化肿瘤。
3.3调节肌筋膜张力经方扶阳认为肿瘤病位在半表半里,即细胞间组织[5]。半表半里包含肌筋膜、淋巴等,通过运用柴胡类方、乌梅丸等来调节肌筋膜张力,打开痉挛筋膜,促进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排出体外。
3.4祛除病理代谢产物一方面肿瘤本身就是机体病理代谢产物(气、火、痰、湿等邪)堆积所致;另一方面肿瘤自身代谢产物也作为病理代谢产物堆积下来。在祛除病理产物时,经方扶阳有其自身的模块体系:化瘀时用祛瘀血汤;利水气时用当归芍药散;祛痰时用二陈汤、温胆汤;化湿时用平胃散、半夏厚朴汤等。临床中要根据患者舌脉、症状等综合考虑辨证选方。
经方扶阳学派通过“四真谛”调节能量代谢、血液分布、肌筋膜张力及祛除病理代谢产物使机体达到“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曰平人”的状态。
4病案举隅
患者武某某,女,51岁。主诉“干咳、乏力、气短5年”,于2020年8月19日就诊于经方扶阳门诊。患者2015年8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乏力、气短,遂于当地医院体检,查胸部CT示:左肺靠近肺门处增大,见一约1.0cm×1.2cm圆形高密度影,确诊为肺癌。于当地医院行左上肺癌根治术,术后给予放化疗,具体方案不详。现请求中医药治疗。刻下症见:乏力、气短,活动后易出汗,口干不苦,食欲不佳,纳少眠可,舌淡红苔白,左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右寸浮弱关弦滑尺沉紧。辅助检查:胸片示:胸腔积液。中医诊断:肺积(阳虚水停)。针对以上症状,赵杰教授给予大建中汤合附子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方药如下:茯苓、葶苈子、白术、川椒、牡蛎、附子各30g,泽泻20g,干姜、炙甘草各15g,人参10g。2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10月20日二诊: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脉象:右寸浮滑关浮滑尺沉紧,左寸浮滑关浮滑尺沉紧。前方去牡蛎、炙甘草加醋冬花3g、阿胶、茜草各15g,炒栀子、厚朴、枳实各10g,黄芩、白芍各6g。2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12月22日三诊:患者恶心好转,出现咽痛、咳嗽,夜间加重,伴双手脱皮,脉象:右寸浮滑关弦滑尺沉滑,左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附子细辛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方药如下:蝉蜕、连翘、赤小豆、炙桑皮、炙百部、柴胡、黄芩、半夏、砂仁各10g,熟地、党参、生姜、大枣、附子各30g,柏子仁60g,细辛6g,炙甘草15g。7劑,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12月30日四诊:患者恶心消失,仍有咽痛、咳嗽,脉象:右寸浮关弦滑尺沉紧,左寸浮弱关滑尺沉细紧。在三诊方基础上去半夏,加大以下三味药剂量:赤小豆20g、细辛10g、柏子仁9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1月5日五诊:患者咳嗽、痰白粘、咽喉不适、口干欲饮,脉象:右寸浮滑关滑尺沉弦,左寸弱关弦滑尺沉弦。予大青龙汤合升降散合射干麻黄汤合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如下:炙麻黄6g,桂枝、炙甘草各15g、蝉蜕、僵蚕、片姜黄、射干、五味子、细辛各10g,紫菀、石膏、熟地、附子、生姜、大枣各3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2月23日六诊:患者咳嗽减,仍气紧,复查胸部CT示肺门仍增大,舌淡红苔白,脉象:右寸浮滑关滑尺沉紧,左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予射干麻黄汤合大柴胡汤合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如下:射干、炙甘草、干姜、冬花、黄芩各15g,浙贝、五味子、细辛、柴胡、枳壳各10g,紫苑、瓜蒌、生姜、大枣各30g,附子、熟地各60g。12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3月17日七诊:患者仍气紧、痰多,影响睡眠,左肺靠近肺门处增大,舌淡苔白,有齿痕,脉象:右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左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予升降散合大建中汤合引火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蝉蜕、僵蚕、片姜黄、熟大黄、枳实、人参、柴胡、肉桂各10g,石膏、瓜蒌、车前子、葶苈子、川椒、附子、熟地各30g,干姜、浙贝各15g,柏子仁60g,巴戟天20g。12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4月17日八诊:患者于3月25日和26日分别化疗1次,现症:水肿,气短,舌淡苔白,脉象:右寸弱滑关滑尺沉紧,左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予大建中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方药如下:防己、浙贝、人参、炙甘草各15g,葶苈子、瓜蒌、车前子、石膏、川椒、干姜、生山药、龟板胶各30g,附子45g,柏子仁90g,茯苓60g,杏仁10g。12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4月20日九诊:患者水肿、气短好转,脉象:右寸浮弱滑关滑尺沉紧,左寸浮滑关滑尺沉紧。在八诊方基础上去防己、龟板胶,加防风15g,牡蛎、仙灵脾各30g。2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5月11日十诊:患者咳嗽、气紧、水肿皆缓解,脉象:右寸浮滑关滑沉尺弦,左寸浮弱关弦滑尺沉弦,在九诊方基础上去车前子、茯苓、杏仁、炙甘草加黄芩10g、龙骨30g、紫石英20g。2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6月1日十一诊: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精神可,脉象:右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左寸浮滑关滑尺沉弦。在十诊方基础上去龙骨、生山药加桂枝15g、蛤粉30g。2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6月15日十二诊:患者病情稳定,脉象:右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左寸浮滑关弦滑尺沉紧。在十一诊方基础上去葶苈子。2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初诊患者以胸腔积液为主就诊,用附子汤合大建中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温阳利水;后患者出现恶心、反酸、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在前方基础上变化,加用栀子厚朴汤、黄芩汤降胃气,清除炎性代谢产物;后患者咽痛,用小柴胡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附子细辛汤加减,散寒兼清上焦郁热。经过不断的治疗,病邪不断由里出表,后期患者胸水消,主证以咳嗽、气紧、痰多为主,用大建中汤合引火汤、茯苓杏仁甘草汤运中焦、暖下焦,同时祛除痰浊水湿等病理代谢产物进行治疗,经过经方扶阳10个月左右的治疗,患者咳嗽、气紧、恶心、胸水等症状及体征不断改善,病情平稳,精神不断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在治疗中病情偶有反复,但总的趋势在波浪式前进,经方扶阳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经方扶阳认为,中医是“治病的人而非治人的病”,中药并非专门为杀死癌细胞而设,通过扶阳、潜阳、敛阳,同时祛除引起陽气运行不畅的病理产物,缓解因肿瘤所致的不适诸症,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治疗肿瘤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中医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陈宏达,郑荣寿,王乐,等.2019年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24(4):373-379.
[2]WEIWQ,ZENGHM,ZHENGRS,etal.CancerregistrationinChinaanditsroleincancerpreventionandcontrol[J].TheLancetOncology,2020,21(7).
[3]曾普华.中医药是治疗恶性肿瘤有效手段之一[N].大众卫生报,2017-07-20(6).
[4]赵杰.经方扶阳三十年伤寒论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5.
[5]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6]柳长华.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46.
[7]匡唐洪,刘云霞.浅析《黄帝内经》中的肿瘤相关论述[J].浙江中医杂志,2012(12):909.
[8]赵杰.经方治病的原理[N].中国中医药报,2020-12-24(4).
[9]吴国豪.恶性肿瘤病人恶病质发生机制及营养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17(2):98-101.
[10]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
(收稿日期:2021-10-08编辑:黄丽君)
基金项目:经方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020PY-LP-07)。
作者简介:霍晓露(1995-),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E-mail:1481162590@qq.com
通信作者:赵杰(1963-),男,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内科疾病。E-mail:zhaojiemy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