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激发创新驱动发展原动力

2022-05-30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新西部 2022年6期
关键词:成果驱动科技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省科技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驱动的陕西实践。搭建“四梁八柱”,不断完善秦创原建设推动力量、政策体系和平台框架;着眼科技型企业基数倍增,打造立体联动孵化体系;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支撑,加速成果转化与企业培育;统筹布局项目和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眼人才和金融支撑,持续优化创新创造生态。充分发挥了总窗口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创新驱动发展十分关心,先后两次来陕考察强调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陕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瞄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富集的科教资源优势”“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具体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驱动的陕西实践,于2021年3月30日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全力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不断激发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一年来,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99家,总数达到8397家,同比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1189家,同比增长38.67%;技术合同成交额2343.44亿元,同比增长33.23%,秦创原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搭建“四梁八柱”,不断完善秦创原建设推动力量、政策体系和平台框架

1、完善考核机制,构建推动力量

成立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秦创原建设20余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次、各种协调会50余次。拟订秦创原建设专项考核办法,区分地市、省直部门、高新区、国有企业等建立分类考核标准,将秦创原建设列入对各地市年度考核内容、县区融入秦创原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

2、搭建政策体系,规范操作流程

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相继出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发布五大类70条总窗口政策包,省级各部门制定配套政策20余项,全省各地市均制定相应落实举措和推进方案,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3、建立平台框架,完善服务体系

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搭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桥梁,通过省市区授权,整合链接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一站式”服务。建设秦创原网络平台,建立项目、平台、成果、企业等7个数据库,与各市(区)互联互通,实现创新发展全貌感知、创新资源全息掌握、创新政策精准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全面覆盖。组建秦创原运营平台公司,完成LOGO设计和商标注册申请,上线运行秦创原e站服务平台,入驻50余家服务机构,形成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链条、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周期、一站式定制化创新生态的集成服务体系。

着眼科技型企业基数倍增,

打造立体联动孵化体系

1、建设“孵化器”样板示范

构建贯通资源、打通体制、聚合要素、区域协作、孵化全程“五个联动”创新驱动生态系统,先期打造沣东孵化总基地、碑林区环大学创新街区、西安硬科技社区、西高新电子谷等立体联动“孵化器”样板。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新增各类研发机构564家,新建省级双创孵化载体56个,现有载体数量达到375家,在孵企业1.4万余家,毕业企业近5000家,15个众创空间、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国家级。

2、探索各具特色孵化模式

支持各市(区)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和资源禀赋布局新型研发平台,加强与西安及总窗口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及创新主体合作,开展各具特色的“孵化器”建设实践。商洛推出“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布局建设约4万平方米总窗口空间载体;汉中加快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学研小镇等建设,秦创原汉中(飞地)科创中心建成投用。安康与西交大、西农大分别联合组建液流储能创新中心、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筹建8万平米总窗口创新(飞地)孵化园。渭南建设秦创原农业创新谷,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农业试验示范站及创新中心。铜川构建“秦创原铜川创新谷+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总窗口铜川创新谷挂牌运行。

3、加强总窗口要素集聚

围绕项目、成果、平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在总窗口落地集聚,组织在陕高校、院所、地市与总窗口对接,推动各主体各平台各要素立体联动,相互支撑发展。启动实施总窗口4个产业集群37个项目的“两链”融合项目,先行支持优势主导产业率先发展。总窗口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挂牌运行,8个地市、10所高校、2家院所、3家企业在沣东启动建设飞地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研发中心、综合孵化器等;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16家省属企业入驻;陕西投资集团在总窗口牵头成立首期规模2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支撑,

加速成果转化与企业培育

1、实施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制定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方案》,在22家单位开展试点。优化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探索与高校实施联合资助项目并下放立项权,试行科研项目领衔专家制、“揭榜挂帅”和“赛马制”。总结推广科技部充分肯定和支持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课题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经验,印发“试点方案”,组织推广动员大会,联合科技部举办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首场区域活动——陕西专场路演,加速推动全省78家综合类、理工类高校全覆盖。

2、构建成果转化平台场景

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先行支持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光子先导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样板。完善成果发现、筛选、推介机制,打造常态化秦创原路演品牌,2021年举办路演130余场,推介成果转化项目3000余项,辅导路演680余项,300余家(次)投资机构参与,125个项目和团队完成融资,规模超13亿元。“秦创原·第五届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推介优质项目240个,现场签约20项、合同金额1.45亿元;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16家省属企业与13所高校院所协同攻关项目103个,成立孵化转化企业14家、产业化项目6个;西安交通大学梳理成果转化项目1100项,转化108项。启动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3、启动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

印发《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组织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等“四大工程”,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领航企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年首次认定191家瞪羚企业和98家潜在瞪羚企业,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一年来总窗口新增科技型企业1588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3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227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评审;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均实现30%以上增幅。

统筹布局项目和平台,推动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

梳理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张清单”。聚焦先进稀有金属材料、高端数控机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子集成与光子制造、作物育种等重点领域,部署实施11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发布19个“揭榜挂帅”重点攻关课题,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MCZ超导磁体已实现批产,彻底打破“卡脖子”局面;“追光计划”完成全球唯一基于硅基改性材料的光子集成平台开发;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五轴增减材复合制造加工中心实现批量化生产。

2、加快布局科技创新平台

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新建2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9个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19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05个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联合高校共建的“四主体一联合”研发平台,协同开展产品研发、技術创新和联合攻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西安交大获批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陕煤集团、省水务集团、榆林能源集团等24户国企组建一批以“科学家+工程师”为支撑的联合研发中心。

3、启动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和企业联合项目

聚焦地方优势主导产业,采取厅市联动方式,统筹省市资源,推动地市主导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目前,聚焦传感器、新型显示、煤化工等已启动实施宝鸡、咸阳、榆林等联动专项;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领域协同发力,联合陕建、陕煤、陕汽、西电集团等实施企业联合专项,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

着眼人才和金融支撑,

持续优化创新创造生态

1、加速释放人才活力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西咸新区、西部创新港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在人才引进、培养认定、分类评价、外籍人才工作居留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实施为科研人员减负七项行动,推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青年科技新星等项目经费“包干制”。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投行思维、服务意识的科技经纪人队伍。西安高新区技术经理人“1+3”服务体系做法的创新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推广名单。健全企业家、行业专家等具有成功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项目制”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新双创”人才队伍。

2、构建人才培育引用雁阵格局

试点开展“高校引用、企业使用、政府补贴”模式,增设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已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255人。围绕攻克企业重大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支持组建首批2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围绕领衔科学家、中青年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科技新星的科技人才支持体系,新增创新团队59个、科技新星120人、创新创业人才42人;支持杰青项目50个、青年项目1000个。两院院士增至72人。

3、丰富多元科技投融资体系

加强财政、科技金融等支持秦创原建设,制定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股种子天使基金《管理办法》、金融支持秦创原《若干措施》。总窗口累计设立基金17支、总规模突破100亿元;金融机构新增设分支机构65家,发行科技金融产品42款;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设立秦创原分中心与沪、深交易所工作站,逐步形成全链条、全周期的投资体系。

下一步,将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标“三年行动计划”和“三器”目标,持续完善组织架构、政策体系、运行机制,不断强化“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作用,推广“三种模式”,抓好典型示范,发挥总窗口引领带动作用,加力加速企业培育、人才培养、政策落实,不断优化生态,推动秦创原由“势”转“能”,将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的总窗口、总源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猜你喜欢

成果驱动科技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工大成果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