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出行APP感知易用性研究
2022-05-30毛雪婷
摘 要:基于校园内师生学习、科研、生活需求构建智慧校园,有效综合信息层面与物理层面服务校园用户。在校园出行方面,以哈啰出行为代表的出行服务平台被广泛应用。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受访用户校园出行APP使用数据,分析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用户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校园出行APP优化策略。在APP与小程序收集数据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分析校园用户出行行为,提供更精细,多样的出行可能以供用户选择。同时,优化共享单车设计,强调骑行安全、舒适,与校园管理融合,增加单车管理方式,提升用户感知易用性,增强校园用户使用意愿。
关键词:校园出行APP;哈啰出行;感知易用性
一、引言
智慧校园(smart campus)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与服务[1]。在校园中,师生学习、生活、科学研究的需要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基础,在信息层面,使用APP、小程序、网页等信息工具将校园中各类数据与相对应物理空间的服务、产品等有效结合,满足校园用户需求。就校园出行需求而言,校园出行的时间和地点规律性强、交通工具使用时间较为集中,共享单车、电动车管理压力大,构建以APP、小程序为交互平台,以共享单车、电动车为出行工具,信息层面与物理层面交融构成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出行系统。
“哈啰出行”自2018年以来与国内近500所高校合作,服务学生超过1600万。山东省内截至2021年3月“哈啰出行”在40多所高校展开运营,包括山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服务大学师生超过200万人。围绕“哈啰出行”感知易用性研究就是综合梳理用户在信息层面APP(及小程序)及物理层面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电动车使用的地点、时间、方式、感受、习惯等数据,分析校园出行APP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并关联分析用户使用意愿,为智慧校园背景下出行APP产品与服务提出优化策略。
二、研究设计与目标
为达到上述数据收集目的,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探究校园智慧出行系统的相关问题。面向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发放并回收415份问卷,围绕共享单车感知有用性;哈啰出行APP及小程序易用性;共享单车、电动车易用性等15个指标进行测量。受访者平均分布在三所院校中,本科生占据了受访者主体(占比94.3%),多数受访者每周使用共享单车4-10次(占比65.67%),每周使用10次以上的受访者占比14.39%。
基于上述数据收集范围,本研究收集两部分、14个相关指标的数据,其中用户基本信息部分包含:用户性别、年级、所在宿舍区、每次使用单车的平均时间、使用频率(每周使用次数)五个指标。用户使用目的与影响用户因素部分包含:APP及小程序的使用目的、使用动机、使用评价;共享单车的使用体验、使用评价;用户对APP/小程序页面整洁程度、操作便捷性、支付便利性、预约用车给用户带来的便利性;用户使用时,对哈啰单车定位准确性、单车投放地点设置合理性、单车投放数量;用户单车时车辆质量、使用安全,APP/小程序使用中个人隐私、财产安全性感知。
问卷围绕上述指标设计21题,力图实现以下目标:(一)通过三所院校调查收集APP、共享单车、电动车使用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数据;(二)针对有用性与易用性数据提出智慧校园出行系统功能优化的意见。
三、“哈啰出行”APP感知有用性分析
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是戴维斯(Davis)技术接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根据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都影响着用户对信息系统技术的接受程度[2]。其中,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也就是技术及其产品对自身有用程度的感知。而感知易用性则是用户感觉到的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便利水平与时间、体力等各类型成本节约的状态。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都是用户的主观感受,描述了用户在接受到外界刺激以后产生的反应,故而通过测量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可以知道客观刺激对用户主观产生的影响,从而得知用户使用意愿的变化。就“哈啰出行”APP(及小程序)在校園中的使用而言,分析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能够达到分析校园用户使用感受与使用意愿的目的。
(一)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分析
使用校园出行APPD的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APP及小程序是感觉到的交互界面清晰程度、易操作性、定位准确性与功能服务的便捷性。同时,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电动车本身的骑行舒适度和操作灵活度,例如车座高度和车身设计,取车、还车的方便性与存车点的设置距离远近以及车辆数量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感知易用性。
使用校园出行APP的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共享单车(电动车)满足用户出行需要的程度,出行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开支以及提供了方便等方面的体验,是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电动车)后所获得的效益感知。
问卷数据显示,被访用户认同APP及小程序页面简洁、操作便利,支付便利并认同APP所提供的预约功能带来的便利性(如图1)。与APP功能相对应,哈啰单车与电动车在车身设计方面的使用感受也影响着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40.7%的受访者认可车身设计合理,31.8%的受访者非常认可车身的设计。在单车投放点方面,54.2%与21%的受访者比较同意与同意单车投放点设置合理;在单车投放数量方面,48.2%的受访者同意两个指标中受到被访用户的认可单车投放数量足够,25.8%的受访者不同意单车投放数量足够(如图2)。
综合上述数据,用户在“哈啰出行”使用过程中满意度与认可程度较高,说明受访用户认可校园出行APP带来的便利。就使用感受来说,用户对APP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认识主要来自于交互界面使用感受与功能实现的可能,对共享单车自身设计、投放与管理等因素则影响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主要。
(二)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关系分析
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密切相关(见表1),本研究假设用户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也就是说用户对“哈啰出行”APP的感知易用性提升会引起感知有用性提升。
数据分析显示,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相关性显著(标准化系数为0.629,P<0.001),用户对“哈啰出行”APP的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的研究假设成立。出行APP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小程序使用便捷等信息工具的易用性是用户感知易用性构成的基础,同时,由于校园交通高峰潮汐明显,出行时间集中,共享单车(电动车)用于缩减出行时间,满足了大学生的基本通勤需要,单车投放点设置合理,数量充足,蓝牙地钉有效管理单车停放,师生在校园中使用单车更加简易方便,感知易用性得以提升。
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说明使用过程越是简易、交互界面越是容易操作、定位越是准确就越会提升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用户主观感受更加密切,尤其是校内出行时间短暂,如车辆定位、取车还车过程占用时间或操作复杂就会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
(三)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关系分析
校园出行核心在时间成本的节约,使用简易、定位准确都是问卷中受访用户关注度高的问题。数据分析显示,经过假设检验感知易用性与用户使用意愿相关性显著(标准化系数为0.413,P<0.001)(见表2),说明感知易用性对用户使用意愿影响明显,用户对共享单车的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哈啰出行”使用意愿的研究假设成立。
综上,用户感知易用性是影响用户使用“哈啰出行”APP的关键因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信息层面“哈啰出行”APP与小程序使用友好、便捷、功能丰富;物理层面共享单车/电动车投放点设置、投放数量、蓝牙地钉促进停放管理等都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易用性。
四、校园智慧出行APP优化策略
基于“哈啰出行”APP感知易用性的数据分析,校园智慧出行类APP优化应着力于提升感知易用性,从而提升用户使用意愿。感知易用性提升可以从丰富APP功能,优化共享单车/电动车的投放与管理策略入手。
(一)用户出行习惯精细化分析
APP(小程序)收集并记录用户出行的基本特征、需求与使用路线等数据,记录用户出行工具使用感受,反馈使用中出现的系统故障、车辆故障、车辆使用障碍等,运营团队根据上述数据确定单车(电动车)分布地点,设置蓝牙道钉规范校园车使用,维护车辆,回应消费者反馈的各类问题,提升用户有用性感知。
以问卷发放的三所高校为例,96.3%的校园用户共享单车单次使用时长在15分钟以内,其中每次使用0-5分钟的用户占比35.1%,5-10分钟的用户占比47.8%,10-15分钟的用户占比13.4%,15分钟以上的用户占比3.7%(如图3)。
数据显示,这三所高校62.5%的受访者出行集中在公共教学楼、宿舍、餐厅,26.9%的受访者出行集中在图书馆、实验室、办公楼;55.9%的受访者用车目的是减少校园出行时间,提升效率。而影响校园用户有用性感知因素研究中,29.9%的受访者表示紧急时找不到车(包含因车辆摆放密集预约车不易寻找),22.9%的受访者表示上下课高峰拥堵影响校园车有用性感知。可见,校园出行具有用户共享单车使用地点与生活基本习惯高度一致,且时间较为集中,单次使用时间在8-15分钟之间,单车定位、解锁、上锁就成为影响感知易用性的细节环节。
显然,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精细化分析用户行为,优化出行APP功能。将较为一致的生活习惯进一步细分,在用车高峰时间中,进一步细分出更精确的时间差异,通过收集数据的叠加精准计算,优化细分校园中单车使用的时间。
共享单车停放地点优化也依赖于用户行为的细分,校园出行同一时间中去往同一地点的用户较为集中,优化停放地点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扩大停放点,而是通过数据分析,为同一时间去往同一地点出行的不同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服务方案,才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APP使用体验。
针对出行APP及小程序的优化主要强调交互界面的简易与友好、定位功能及车身GPS设备优化,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找到距离最近的单车,在还车时對停车点定位精确,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二)共享单车设计与管理策略优化
问卷数据显示,选车时47.02%的受访用户首要关注取车的便利性,16.56%的受访用户首要关注车身的整洁程度,13.25%的受访用户首要关注车的新旧程度,而只有3.97%和7.28%的人关注车把构造和车座高度(如图4)。骑行时32.3%的用户首要关注车辆本身,21.4%的用户关注骑行省力度,而只有11.3%的用户首要关注定价及优惠活动(如图5)。
高等院校校园作为相对封闭的社区,交通具有独特性,出行工具的管理与出行环境良性发展密切相关。故而,优化出行APP就必须优化共享单车管理策略。针对骑行中的易用性感知提升,注重单车骑行舒适度,尤其是针对出行APP中记录的单车故障与损坏的数据,优化单车故障排除与管理的方案。在共享单车停放管理方面,哈啰校园车在技术上使用蓝牙道钉确定单车(电动车)定点停放,并对超范围停放的行为额外收费来规范共享单车(电动车)停车,也更加便利了单车调度、维修等运营行为。
共享单车管理策略优化应优化单车投放、维修与管理策略,在单车投放方面依据APP收集的校园活跃使用数据设置有效投放数据,并动态调整该数据,以保证校园内共享单车呈现出高使用率的投放优化结果,不会出现使用匮乏或过度闲置。
共享单车定位、管理方面,“哈啰出行”使用车载GPS与蓝牙地钉共同规范共享单车停放。与之前共享单车依靠自律停放相比较,通过技术规制与超范围停车罚金相互作用使共享单车管理更加规范化。单车定位与管理的优化策略可以在蓝牙地钉基础上引入更多技术手段,优化现有定位与管理策略,构建校园良性发展的交通环境。
校园出行是校内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管理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在校园内运营的智慧出行APP,不是与学校管理互不影响的隔离空间,运行良好的智慧出行APP可以有效提升师生学习与生活的效率,但运行管理不当也会给教学管理、校园交通带来负面影响。优化共享单车管理是要建立学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管理系统,明确学校、企业各方管理责任,规范师生校园内用车与企业校内经营。
五、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次研究问卷发放涉及三所高校师生,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校园用户使用“哈啰出行”APP时的使用动机、方式与使用感受,分析用户特征探讨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涉及了一些感知安全性。首先,本研究的局限在问卷中没有涉及三校之间的对照研究以及师生之间的对照研究,今后进行对照研究如能够将校际差异与年龄差异引入,将会更好地展现用户感知易用性的差异和影响因素[3]。
其次,本次研究在问卷中涉及了感知安全性的内容,包括用户在使用时隐私泄露、财产安全的相关问题,但问卷数据显示校园出行用户对隐私与财产的感知安全性较低,今后如进行与其他社区共享单车相对照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用户感知安全性是否对用户行为有深入影响。
参考文献:
[1]GB/T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框架[S].北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
[2]F.D.Davis. 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319-325.
[3]战捷,吕伟嘉,王琨.共享单车投放高校的解决方案研究[J].北京测绘,2018(10):1147-1151.
作者简介:毛雪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