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探究
2022-05-30秦屹
秦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义务教育阶段接下来的课业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引。课后作业改革是“双减”的改革重点之一,我们要在新要求新背景下,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把握科学设计、适度调整的原则,务实地推进实施,达成真正的“减量”和“增效”。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面临的困境
作业贯穿着学生课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作业既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作业量过大、重复性练习较多、形式单一、作业对学生的学习短板缺乏针对性等。
在“双减”背景下,通过改进作业设计,让作业更加精简而高效、更加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突破困境的立足点
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应立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效合理的作业便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而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因此,作业的设计应更加贴近生活。通过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养成生活中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思想情感、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十大数学能力,以此带动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原则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应以科学设计、适度调整为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应注意到,作业的调整不是没有限度的,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我们的作业设计要以课标的要求为依据,以课本为遵循,深刻把握需要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知识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指导教师的作业设计。在作业中有针对性地指向教学的重难点,有调整而适度,有修改而有依据,让作业设计更具科学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
四、“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体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在作业设计与实施中注意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的问题。在学习一章的内容时,针对新知识的作业要尽量能够运用到已经学过的知识,如此一来,将所学的知识串联,学生便对整章知识有了整合,对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整体的认知与运用意识。这种单元教学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而且形成了知识整合运用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要注重单元教学的方法,作业布置亦要如此。
(二)初中数学作业应依照学情进行合理规划,适当减量
“双减”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作业减量是教师作业设计的必然方向。减量不仅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让学生从枯燥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避免做了大量作业却效果甚微的问题。
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偏向于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囊括所学习的知识点,并通过重复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会因大量习题而产生倦怠心理,收获的学习效果也是很不理想的。
1.根据课堂吸收情况来减量。
课堂吸收的真实情况是作业定量的基本前提。
学生的课堂反馈较好,课堂知识吸收率较高,教师便可以适当减少重复性练习,达到学习目的即可;学生的课堂反馈不好,通过反复练习来寻求记忆的效果,是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同时判断这是不是练习量能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学习状态和方法的问题,或者教授方法的问题。如果不是练习量的问题,加量而不增效,可能让师生双方都有挫败感。
2.根据作业反馈来减量。
学生的学习反馈也是教师作业设计的重要参考。
教师应注意到,作业是学习效果的最快速而直接的反馈,教师应重视作业批改中的学情分析,及时开展反思和规划,对于未能达成教学目标的部分,需要反复练习来达到學习目标,也要按照记忆曲线的规律,选择重要节点,适度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即可。
3.根据学习差异来定量。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
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特点参差不齐,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布置作业时既要根据教学目标统一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的习题以供学生选择。
(三)初中数学教师应以结构化的升级,来促进作业增效
如何做到减量而不减效呢?教师应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通过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把教学的班级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看,进行结构化的作业设计。
1.难度系统的增效。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常把作业从难度的维度进行分层。例如:教师将作业分为A、B、C三组,A组为夯实基础的巩固作业,B组为稍加难度的鼓励性作业,C组则为加大难度的拓展性作业。教师可建议学生将A组作为必做题,B组和C组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既可以让所有学生夯实基础,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
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是系统的分层,不能将三个部分割裂开来,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同时,分层也是动态的分层。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发展虽然是不均衡的、分阶段的,但也是系统的、动态的,这是我们分层作业设计的依据。因此,分层设计的作业不应指派给固定的学生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复盘,认知自己每节课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来选择本节课的选做作业。
2.形式系统的增效。
在“双减”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既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上贴近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到作业的设计: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出发,可以布置了解相关数学史的任务,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培养学生特长的角度出发,可以布置设计单元知识结构图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绘画和动手兴趣;从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由学生帮助家长记录月度家庭收支账本等,让学生更加密切地接触生活中的数学。
总之,初中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时期,因此,“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要加强对作业减量增效的思考和改进,让学生通过作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要系统地看待教学对象,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课标的要求,特别是立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作业,同时,教师要注意作业反馈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完善,让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也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