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赋能区域创新能级提升的对策研究

2022-05-30田勇陈晓翠

关键词:区域创新科技金融对策

田勇 陈晓翠

【摘  要】当前,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发挥着催化剂的独特作用,正加速引发全球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变革。论文立足于科技金融发展赋能区域创新能级提升的视角,通过论述新时代赋予科技金融的现实意义,学习借鉴国内外科技金融的发展经验,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金融发展为例,对我国目前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以期为科技金融推动区域创新能级提升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科技金融;区域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6-0130-03

1 引言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难题而提供金融信贷服务。“科技金融”不再是“金融”和“科技”的简单相加,它涉及的技术具有更新迭代快、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等特点,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传统金融业务与场景的迭代升级重组与优化,“金融科技”新內涵应运而生[1],发挥金融杠杆效应,将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赋能区域创新能级快速提升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国外科技金融先进经验模式

2.1 美国模式

健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确保美国创新生态活力和效率的核心要素之一。美国拥有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和硅谷银行模式,其中风险投资已占美国的40%左右,有效解决了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行“股权+债权”投贷联动融资模式,使银行由以“贷”为主向“贷+股”结合转变,以投资收益弥补信贷风险[2];推行以“财务顾问+托管”模式,开展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认股权证等多元化金融服务;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和信用担保基金,通过税收优惠、政府信用担保等方式,有效降低风险投资风险[3];颁布《联邦技术转移法》等多部法律文件,在法律上明确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机构性质及业务开展范围,并对中介机构实施分类管理;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组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从以纽交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到以纳斯达克为核心的二板市场,再到诸多地方性证券市场,大批高科技企业在风险投资的培育和二级市场的滋养下,使得美国高新产业快速发展。

2.2 英国模式

英国作为走在世界前列的金融科技中心,通过“创新中心”项目向市场推广创新金融产品和为创新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4];在财税方面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允许银行机构将中小企业成长基金的投资列入风险加权资产,而非直接扣除相应的资本,这一资本结构设计从技术和监管层面为科技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采取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设立英格兰地区风险资本基金、英国高科技基金、商业孵化基金、早期成长基金等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3 以色列模式

以色列被认为是全球金融科技强国,以色列政府发起设立了YOZMA基金,其中20%由基金直接投资,80%则与其他资本共同组建了10只子基金;对于参股的子基金均以有限合伙的方式进行运作,其中政府投入的份额占比达40%,但规定剩余的60%可由包括国外风险资本公司等占有,并由专业管理团队全权负责运营管理,政府不干涉其运行管理,以保证基金的市场化运行。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对激励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作用,促进了以色列形成多元化科技创新的投入体系。

3 国内主要城市科技金融经验模式

3.1 武汉模式

武汉城市圈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5],设立了科技金融专门管理运营机构,创新贷投联动等多种融资方式,建立起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武汉模式”,通过机构设置、经营机制、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直接融资、金融监管“六项机制”,探索了金融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新模式。武汉不断完善和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体系,为创业阶段资金紧张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完善多层次投融资市场的结构与功能,这是武汉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北京模式

创新“创投+孵化”模式,为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市场化提供资金、平台等服务;聚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担保、信用中介、产权交易等多类金融与中介机构[6],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差异化的融资和中介服务;在政产学研中,帮助支持企业获得大量的发明专利或科技成果,并通过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给予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大力支持,还采用参股投资和跟进投资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创投投资有市场前景

的初创期中小科技型企业,促进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3 上海模式

建立科技金融融资平台,对经认定的小巨人培育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直接发放信用贷款[7]。上海打造了科技金融产业园,设立了联合产权交易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搭建起集物权、债券、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上海浦发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了浦发硅谷银行,投贷联动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打造了一支由国内外科技专家、金融专家、科技企业CEO等组成的“科技金融咨询专家队伍”[8],有效缓解当前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缺失及“政产学研金服用”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

4 绵阳科技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1年10月,绵阳市被科技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联合确定为16个“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中的唯一地级市,先后出台了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设立总规模为2.5亿元的科技和金融结合信贷融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的3支风险补偿基金;创新推出“设备仪器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实施企业上市“钻石工程”计划,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投融资对接活动,初步建立起了“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绵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90.69亿元,科技型企业户数2 304户,累计专利权质押融资7.9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绵阳的创业投资仅有9笔,投资金额为6.1亿元;科技保险保费收入2 300余万元,参保科技型企业近80家;全市新增1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交所上市,23户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5 绵阳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股权融资聚集度和活跃度不足

支持鼓励基金发展政策不完善和力度不够;缺乏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创业投资机构来绵投资发展;现有基金主要以政府财政和国有企业发起设立为主,布局在产业和建设投资领域,投资偏向中后期项目,全市聚焦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基金尚处空白,国有基金容错机制不健全,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很难获得投资。

5.2 信贷风险共担机制亟待完善

科技金融“风险池”基金管理制度设计缺陷,代偿程序烦琐,周期较长。多数基金都注重投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且现金流稳定的大中型企业,对处于初创期、资金短缺的小微科技企业重视不够,担保的作用未得到完全发挥,全市科技型企业担保贷款余额占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不足1%。

5.3 普惠的科技信贷投放力度不够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应用和推广力度不够,针对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和自身轻资产、无资产等特点,金融机构在纯信用、无抵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融资产品上仍然使用较少;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过少和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矛盾突出,全市科技支行仅有两家,服务网点少,布局不均衡。

5.4 科技金融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科技金融人才、顾问中介及财务咨询机构的缺失,科技金融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政产学研金服用”不能有效对接,信息不对称、融资不便捷未得到有效改善,导致科技创新服务效率和效益双低。

5.5 科技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且总量不足

坚持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落实以人为本,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追求,激发科技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的重要引擎。目前绵阳既掌握科技知识和发展规律、知晓众多技术门类,同时熟悉金融运作、资产评估、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交叉学科背景的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6 绵阳科技金融服务创新能级提升的应对策略

6.1 实施“强基”三举措,促进股权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具有高产出、高投入、高风险并存的特性,需要完善支持基金发展的政策体系,发展本地基金,招引市外基金,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实现科技与资本的双轮驱动。一是实施积极的创业投资发展政策。给予创业投资企业落户奖励、减免或补贴房租,对当年实现项目股权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财政按实际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建立科技企业引入投资激励,财政对获得天使投资的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企业给予资助。二是整合做大做优国有基金。逐步优化、整合聚融、绵投、科发等国有基金,探索组建“绵阳市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行业特点的国资管理模式、容错纠错制度、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探索“拨改投”机制,设立天使投资母基金,积极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加入,做大绵阳天使基金。三是探索构建“创投+模式”。鼓励创业投资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投+拨”联动等创新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从0到1。实施“创投+招商”,利用基金的资本力量吸引外地科技型企业落地绵阳,国有基金通过对企业投资获取收益;引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来绵合作与投资科技创新,促使绵阳科技创新满园春色竞相迸发。

6.2 开展“补链”四行动,推动信贷资金流向科技创新

精准对接科技型企业需求,补齐金融供给侧涉及的政策、科技担保、信贷投放、金融工具等链条,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高效对接。一是补齐政策链,降低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市级财政要设立科创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给予贷款贴息,使实际平均贷款利率得到有效降低;对通过担保方式获得的贷款企业给予补贴;对获得贷款而需通过信用评级、知识产权评估等发生的费用给予补贴。二是补齐担保链,建立风险共担信贷机制。完善信贷“风险池”设计,引入担保、保险等机构,形成“多方协同、风险共担”机制。三是补齐供给链,创新产品供给和服务。探索知识产权交易流转、价值评估、质押登记、质物处置机制,推动企业“知产”变“资产”;开发成果贷、人才贷,积极推广“仪器设备贷”“天府科创贷”“高企贷”,继续巩固及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成果;探索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的监管模式,完善金融机构涉及科创业务的差异化考核机制;适度提高科创类企业贷款的不良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有关要求,调动银行机构放贷积极性。四是補齐工具链,丰富科技创新融资方式和拓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货币政策工具+”产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企业债等融资;加强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金融意识培训,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网络直播等媒体矩阵大力宣传金融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6.3 夯实“供需”五平台,营造支持科技创新良好环境

搭建科技创新需求侧、金融资本供给侧线上线下融合的对接服务平台,畅通科技创新投融资信息渠道,营造支持科技创新良好环境。一是夯实科技金融产业平台。在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建设“基金聚集区”,吸引创业投资、技术产权交易、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机构聚集,实现科技金融一站式综合服务,打造高质量资本聚集新高地。二是夯实基层服务平台。搭建“市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区域中心+工作站”多级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平台;依托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建设科技金融工作站;联合银行、投资机构,遴选“科技金融特派员”,进入工作站“面对面”服务初创期科技企业;鼓励银行、保险、担保机构等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服务网点,打通科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夯实线上服务平台。依托“i绵阳”,借鉴成都“科创通”等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线上平台+线下活动+孵化载体”服务模式,引导创投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投融资服务机构上线集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绵阳版“科创通”。四是夯实投融资活动平台。常态化开展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科技成果融资发布、科技金融论坛与沙龙、政策解读培训等活动,转变科技型企业主融资观念;积极融入“成渝”金融圈,与成都协同联动争创全国科创金融示范区。五是建立科技金融高端人才智库平台,集聚国内外股权投资领域高端人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全市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国云.在乌镇,洞见金融科技[J].中国发展观察,2019(21):36-39.

【2】张惠.投贷联动推进目标与执行结果冲突的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视角[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04):33-42.

【3】王媛,王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N].金融时报,2018-11-05.

【4】杨莉萍.比较与镜鉴: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困境及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17(04):55-60.

【5】杨艳军.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策略研究[J].长江论坛,2020(02):44-50.

【6】林琳,何声芬.海南省科技金融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0(01):137-140.

【7】曾燕妮,姚佳颖,张浩.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的比较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8(04):28-33.

【8】張璞,乔军伟,于玲.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与模式:综述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8(01):65-69.

猜你喜欢

区域创新科技金融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