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化:高考作文命题新趋势

2022-05-30吴惠婷

新校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作文题命题对象

吴惠婷

情境化作文命题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命题者预先设定了一项或一组与相关任务有关的背景情境;二是给出写作任务及指令,比如写一篇“发言稿”“演讲稿”“主持词”“给某某的书信”等,或者写一篇“记叙文”“议论文”等有着较为明确文体要求的文章;三是给出或暗含着明确的写作的对象,如“给高一新生”“给所有听众”“给全班同学”等。2021年全国八道高考作文题中有三道是该类型题,分别是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新高考Ⅱ卷。2020年全国十一道高考作文题中也有四道为该类型题。

2019年11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颁布,“情境”阐述部分占了两成多,2020年修订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第六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与评价建议”“命题建议”等多处强调“情境”,因此,笔者认为,高考情境化作文命题是一个大趋势。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前言”开宗明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更要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历史和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而写作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更是学生价值观的直接反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的导向应该让青年人观察当代生活,感悟现实人生,关注时代变化,而作文命题的情境化正符合这样的导向。无论给的是历史还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情境,再加上明确的任务指令、写作对象,考生必须真正地审视背景材料,考虑陈说的对象,全面而辩证地分析问题,参与到“真实”事件中,承担起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语言任务,进而表达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真实感情或观点。

以2020年全国Ⅱ卷为例,“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既呼应了当下共同抗疫的热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时代使命感,注重培养家国情怀,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课程标准》在“命题和阅卷原则”实施细则中提到要“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高考评价体系“强调试题命制的情景化设计,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而情境化作文命题正是把学生置于虚拟的现实情境中,给予特定的角色,完成题目中交给的任务和指令,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如2021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该题把考生置于真实的问题(百年党史的文化背景)下,明确写作对象(青年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百年党史对我们的影响),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思维、语言等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

二、契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评价测试和选拔人才的要求

1.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要求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编写理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都有变化。教学重点从单篇文章转移到“学习任务”(新的语文课程共有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是载体,它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基于“某个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靠自己去阅读、体验、探究、梳理、表达,从中展现文本的细节魅力,也指向任务对应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和传统的脱离于课堂教学而独自存在的“作文”不一样,情境化作文命题模拟了课堂教学的新方式——给出学习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情境、语境、对象,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结果。因此,情境化作文命题和当下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课堂教学的新方式是不谋而合的。

2.符合评价测试以及选拔人才的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作文题的情境化,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中,给写作搭好了支架,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写作活动,在特定情境中完成写作任务。通过情境任务,学生将笼统而空泛的写作转化为具体明确的文章,有针对性、真实性,体现了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也有利于考场作文的评分,阅卷老师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评阅考生作文。

当然,情境化作文命题中的情境要素,只有符合学生的人生经验或者在学生的学科知识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测试和选拔人才的作用。比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写一篇主持词。”考生既可以写自己的家乡,也可以写旅游过的地方,还可以写从别人口中听过或阅读过的地方,在写作的过程中传达自己的情感记忆和风格情怀,呈现自己独特的语言韵味。

三、规避“去情境化”作文命题的缺点,引导真实写作

1.规避“去情境化”作文命题的缺陷

“去情境化”作文命题指的是缺少“情境化”写作要素的传统写作命题,这类命题往往是剔除相关写作背景和情境,给出一些文字材料。考生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最佳立意”,围绕中心立意,调动自己的储备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是自己积累的古今中外事例以及常用的名言警句等,根据老师在上课时讲过的写作思路和搭设的框架来组织开头(亮出观点)、主体部分、结尾(简洁收束全文,呼应开头或标题)。对于传统的作文题,学生经过反复的写作训练,基本上能获得43分左右的基准分数。素材准备得充足、训练得充分、应试能力强的学生完全可以获得48及以上的高分。

因此,“去情境化”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假写作”,可以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真实观点(只要抓住材料中命题人指向的“最佳立意”),临时改编甚至抄袭平时有相关立意的作文,便不难过关,甚至取得高分,缺陷十分明显。而情境化作文命题具备真实的情境要素,设置了三个以上的限制条件,只有充分满足所有条件的文章,才是符合要求的,因为限制比较多,可以有效防止写作中的宿构、套作等不良的写作行为,使得通过应试训练获得作文高分的情況大大减少。

2.引导真实写作

李海林老师多年前在沪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提倡“真实写作”:真实的写作任务,真实的写作对象,真实的写作环境,真实的写作成果。情境化作文包含以上四个方面,倡导的正是“真实写作”,它创设的写作情境,有助于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按照任务和根据对象进行思考和真实的表达。学生在下笔前一定会思考:“我”对于“它(真实的任务和表达的对象)”该如何阐述,才能表达得有条理、有道理、有深度。

早在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中首次出现一道指向于真实写作的情境化作文题——“针对女儿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接电话一事,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首先,交通文明事件是考生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情境,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问题符合所有考生的生活经验,考生很容易有代入感,感觉到事件中“小陈”就是自己,自己面对这件事、面对这样的父亲该怎么办,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其次,该题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写作对象,对象不同,彼此的关系就不同,信的说理角度和语言表达就不同。写作任务和写作对象的真实性,保障了写作成果的真实性。

高考情境化作文命题在2015年首次出现,2016年暂时消失,2017年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认为,随着情境化作文命题的铺开,意味着真实写作的铺开,也传递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强烈的信号——立足核心素养,明确“任务”驱动,走向真实测试。我们的写作教学要关注真实的生活,尤其是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事件,发真思,表真情,书写家国情怀,展现时代面貌。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作文题命题对象
神秘来电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