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暑山庄建筑遗址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承研究

2022-05-30刘娜孙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避暑山庄数字技术

刘娜 孙雨

摘 要:在数字化设计的背景下,围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寻找避暑山庄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承的新方向。结合避暑山庄的文化遗产内容、建筑遗址研究现状及数字化设计研究内涵,拓宽避暑山庄建筑遗址遗产的展示和传承研究广度,加深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深度,构建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创新模式,令避暑山庄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形成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传承思路。

关键词:数字技术;避暑山庄;建筑遗址;清音阁建筑群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20211108)研究成果。

2021年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承德避暑山庄,重点察看了避暑山庄主要建筑和旅游服务设施,详细了解山庄历史和文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保护好、传承好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不仅是承德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有助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其中,对于避暑山庄已消失建筑遗址的呈现研究更是山庄文化遗产遗迹研究的主体,也是清代历史文明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建筑遗址复原,使山庄文化内涵与数字技术展示深度融合,令避暑山庄建筑遗址重新“活”起来,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避暑山庄建筑遗址概述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占地面积约为564万平方米,其中山区面积约为443.5万平方米,湖区面积约为49.6万平方米,平原面积约为60.7万平方米,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面积约为10.2万平方米。建筑群包含3组宫殿、15座寺庙、50组庭园、73个亭子、10个城门和100余座桥闸等,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然而在清末,避暑山庄中大部分建筑历经野蛮掠夺和破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近90%建筑被毁。截至2020年,康乾72景经过不断修缮,已恢复55景,建筑遗址现存44处。避暑山庄文化遗址的保护充分结合本土的文化自然因素,在历史建筑、空间环境、生态价值及服务体系上均进行了充分考量。在其古建筑遗址保护方面,不仅要对现存建筑进行修复和完善,同时还需加强对周边自然景观的维护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二、避暑山庄建筑遗址研究概述

(一)研究进展

通过对相关文献及资料的查阅可知,国家自1951年陆续下发多项通知及规划文件,着重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示保护避暑山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山庄的保护工作者也坚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保护规划,确保山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目前,对于避暑山庄建筑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大多处在理论研究层面。由于勘探测绘的难度大,测绘数据不完整,存在修缮不准确和保护措施不当等问题,其复原研究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这其中,中央美术学院避暑山庄复原研究课题组与承德市文物局陆续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致力于研究避暑山庄清代盛期消失建筑群的复原和呈现。其研究成果重点反映了清代盛期避暑山庄的建筑原貌模型、场景动画等。

(二)现存问题

承德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仅承德避暑山庄1处。承德避暑山庄文化遗产是承德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学科限制,目前国内针对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研究多从其皇家文化特点、文创产品研发、民族文化开发设计等角度开展,而鲜有从其文化遗产展现形式和传承的创新思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利用数字技术对避暑山庄建筑遗址、文化遗产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和交互设计也少有案例。因此,本次课题研究是从跨学科的角度,利用数字技术对避暑山庄建筑遗址的展示和传承创新方法进行研究,以促进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同时加强对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数字化展示研究内容及思路

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当下遗址遗迹的展示及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用户能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更加真实和完整地进行感官体验。可以说,数字技术为遗址遗迹重新“活”起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次课题研究以避暑山庄清音阁建筑群遗址为例,依据当下时代特征和清音阁建筑遗址的特点,在数字技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清音阁建筑群组的数字化展示创新模式出发进行实践,为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再现、展示和传承提供可行性实践思路及策略。

首先,研究团队积极与承德市文物局进行合作,在已有清音阁测绘数据的基础上,对清音阁古建筑的建筑形制、彩画、空间格局、庭园做到真实准确的三维模型复原。与此同时,深入研究清音阁建筑群的历史文化内涵,调研建筑及周边场地环境遗址遗迹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了解清音阁建筑的主要功能及建筑地位,梳理建筑背后的故事脉络,为下一步虚拟现实场景的搭建及交互內容的设定夯实基础。

其次,结合数字技术,对三维模型场景进行虚拟现实载体的构建和实践,从声音氛围营造、交互界面设计、UI触碰点击内容设计、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同时,将古建筑复原、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技术、心理学等多项内容充分融合,使其展示成果在满足技术创新性的同时,更加符合用户使用心理,进一步增强避暑山庄古建筑遗址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及实践的积累,构建多元化的古建筑遗址展示模式,使建筑遗址重新“活”起来。进一步完善避暑山庄建筑遗址的展示形式,可为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及传承创新研究提供新思路,实现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有效推动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

四、数字化展示及传承策略

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可有效构建避暑山庄建筑遗址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承策略,具体内容有四个方面(图1)。

(一)推出避暑山庄交互漫游App

相关研究者可通过数字技术资源整合及平台的构建,推出避暑山庄交互漫游App,使用户既可以宏观游览欣赏山庄的三维全貌,也可以对其内部核心区域、重要文化景点进行查看,了解建筑遗址背后的故事。通过手机移动App,用户可以第一视角在清音阁建筑群中以行走、飞行等多种动态模式进行近乎真实的游览观赏,也可通过后台设定好的路径对整体全貌进行动画游走,观赏建筑群全貌。同时,App界面中还增加了全景地图查看、移动、跳远、旋转等动作,以增强参观者与环境的交互体验(图2);在建筑及环境关键性文化节点位置增加UI按钮,点击其会出现建筑知识语音讲解、遗址文化阐述、背后故事延展等,配合声音、环境的氛围营造,加强界面內容的吸引力,促进避暑山庄文化遗址的传承和推广。

(二)推出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

避暑山庄的虚拟现实展示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Unity、SU、3D等建模技术结合,对避暑山庄消失的建筑遗址进行虚拟现实呈现,真实还原历史中避暑山庄的辉煌全貌。本次实践研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图3),对现实空间进行三维空间尺度定位,结合操控手柄,头戴式设备与电脑PC端连接,可以沉浸式体验避暑山庄清音阁建筑群的空间环境和遗址建筑的体量和质感,身临其境般置身于清代避暑山庄的园林和建筑中,感受其独特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意境。

(三)运用全息投影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投影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展示活动中运用非常广泛。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在展览展示中,对产品或场景进行不同角度的三维立体虚拟成像,给观者带来肉眼可见的逼真生动的视觉展示效果。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借助搭建好的避暑山庄清音阁建筑群遗址模型,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将建筑模型场景进行三维立体再现,全面展示清音阁建筑的立体形制,对空间氛围进行立体营造和展示,使观者的参观感受更为真实和真切(图4)。

(四)立体模型及动画效果呈现

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扫描清音阁平面建筑图,可以展示建筑的三维立体模型(图5),搭配视频动画,对清音阁内的代表性活动和气氛从叙事角度进行动画模拟展现。例如,在清音阁遗址入口处设置平面扫描二维码,参观者扫描后,手机上可出现清音阁大戏楼建筑平面,参观者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该建筑的三维模型细节,了解其建筑形制特点。同时,搭载视频动画,呈现该组建筑当时的戏台表演氛围,突出该建筑在避暑山庄总体环境中的独特地位及对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五、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承德避暑山庄建筑遗址的历史文化、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展示、传承措施进行策略研究和实践。研究人员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技术展示平台的搭建,对避暑山庄清音阁建筑群的数字化交互展示及虚拟漫游实景体验进行策略分析和实践探析,进而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建筑遗址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令避暑山庄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有效推动其保护及传承。同时,依据当下时代特征和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特点,将创新方法及实践策略落实到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路上,为避暑山庄文化遗产的再现、保护和传承提供可行性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吴晓敏,范尔蒴,吴祥艳,等.避暑山庄清代盛期数字化复原教学研究[J].中国建筑教育,2019(1):81-87.

[2]詹秦川,赵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乾陵大遗址数字化展示[J].包装工程,2020(4):306-311.

[3]苏丽萍,谭琢麒.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J].牡丹,2020(8):95-96.

[4]马丽丽.基于空间格局分析的承德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刘娜,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化景观设计。

孙雨,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避暑山庄数字技术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21世记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